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有人说,当老师太累,时刻饱受着关注学生素质教育发展与咬定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放松的双重压力。备课、上课、辅导、改作业、写教案,搞得筋疲力尽。而主题班会、知识竞赛、家长座谈等琐碎、繁杂的班级事务,又加大了精神砝码,弄得身心疲惫不堪,身体的长期透支也使得一些老师的健康提前亮起了生命旅途中的红灯。教师是不平凡的职业,正因为不寻常,才需要我们细嚼慢咽,用心“品味”,从而品味到什么是苦中有乐,什么是累中有甜?笔者认为,用心“品味”,首先要善于“品味”,做到“品味”自己的清平、“品味”自己的压力、“品味”自己的责任、“品味”自己的价值,从而感悟到“老师”这个极普通称号的沉甸甸的分量,从内心深处感到当老师真好。
一、教师要善于“品味”自己的清平
当教师的没有令人羡慕的权力和财富,没有显赫的名声和荣誉,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更没有可观的经济收入,做到善于“品味”自己的清平,才能面对物质的诱惑、世俗的刺激,心地坦然。毋庸置疑,一些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他们在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教书育人,他们的工资、医疗、保险、养老、住房、人身安全等还没有得到相应的保障,经常有乱克扣教师工资的现象出现,他们中的一部分教师已难以从容面对不断上涨的物价了。然而这些农村教师能善于“品味”自己的清平,所以他们能端正思想、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爱岗敬业、开拓进取,把生活的清平当作人生的充实,时时让平静的生活荡起美丽的涟漪。善于“品味”自己的清平,就要要求教师个体要强化心理防御机制,避免因生活清平而心理失衡,从实际出发,进行心理调节,摆脱清平压力的烦恼,做到宁静而致远,有着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二、教师要善于“品味”自己的压力
时下,中小学教师负担过重,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近期“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总共有8600名的教师填写了调查问卷。其中80%的教师反映压力较大,近40%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出现亚健康。调查报告向人们昭示:教师的负担很重,做教师压力渐大。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管理机制不健全,整体上比较粗放,许多管理要求得不到有效落实,在一些地方,教育教学管理中还存在升学考试竞争过度,正常教学秩序遭到扭曲,导致中小学教师负担过重,不少教师不堪重负处于极度紧张状态。我国中小学,70%教师每天工作工作8~12小时,超过12小时占17%,备课、批改作业、家访、个人进修、辅导学生课外活动等占用教师大量工作之余的时间,压力很大。随着教育改革浪涛一浪高过一浪,社会对教师的职业要求越来越高,社会视教师为德智完美,不能出错的“完人”,把教师比作“蜡烛”、“春蚕”,只讲奉献,不讲个人利益和待遇的“圣人”。如果做得不完美,就可能被舆论谴责。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急,无论大事小事都归责于教师,责怪教师,教师不得不小心应对,如履薄冰。
面对超负荷的身体压力和心理压力,教师要做到善于“品味”自己的压力,一方面与时俱进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使自己的知识不断充盈,积极应对来自各方面压力的挑战,在教学和研究中寻找新的增长点,充满激情地投身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品尝教师工作的艰辛。另一方面,要有一颗平常心,进行自我调解、自我疏导,从心理上给自己减压,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适应本职工作,进而适应社会对教师的职业需求,不断超越自我。
三、教师要善于“品味”自己的责任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育人成才似乎漫无边际。学生除学书本知识外,还要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人们觉得言未尽意,还加了学会健康,学会审美,这让教师感到责任重大。善于“品味”自己的责任,就要用教鞭催春吐蕊,课内,兴趣爱好广泛、人文素养深厚、知识积累广博,精于教学构思,善于创设情境,讲起课来,古今中外,信手捡来;旁征博引、才华四溢,像一部百科全书,有探索不尽的无穷宝藏,却无丝毫俗儒酸涩的恶习旧气,举手投足都挥洒出艺术的才情。课外,把学生的天真无邪、纯朴和真诚牵挂在心,通过参加班级的各种活动,经常深入到学生当中,以忘我的工作态度、无私奉献的工作热情去释放生命的辉煌与光彩,近距离接触学生,用深谋远虑的教育思想、丰富多彩的教学艺术去感染学生、激励学生,不仅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更让学生感知人生的酸甜苦辣,了解社会的纷纷复杂。善于“品味”自己的责任,使教学教育洋溢着风采,充满着无限生机:课堂上的互动交流,课外郊游时的一起欢笑奔跑,联欢会上的师生同乐,运动场上的呐喊助威……
所以,善于“品味”自己的责任,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关注学生自身理性与社会性的成长,把学生的做人教育放在首位,把知识的教授当着培养学生成长的一个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造就人、培养人、塑造人的教育理念,为学生开拓出五彩缤纷的人生之路。
四、教师要善于“品味”自己的价值
教师是一种多重角色的复合体,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智慧的灵泉,道德的典范、人格的楷模,是学子人生的可靠的引路人,教育品味的价值不在于把多少孩子送进大学的校门,而在于能否根据孩子的状况,进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无副作用的教育,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过硬的专业素质,有高超的工作技巧,才能体验到教师职业的光荣感和崇高感。一个不善于“品味”自己价值的教师,就不会体验到教师的职业神圣和崇高。例如,一些教师整天唉声叹气、怨天尤人、抱怨社会,还有一些教师甚至班主任会把浓浓的师爱洒向优等生,对优秀生眉开眼笑,对“后进生”却大喊大叫,让爱的天平失去了平衡。让人忧心忡忡的是,在热衷于甄别和淘汰的教育竞争机制下,“后进生”在求学和人生的道路上举步维艰,他们在校园里成了一群孤独的燕子。
教育应该绿色环保,学生应该可持续发展。善于“品味”自己价值的教师,才能有前瞻的眼光,最大限度地激发自己的工作热情,从而保护学生的至真、至善、至美的心灵,培养学生健康而美好的心灵,快乐享受教育教学生活:当学生从蒙童而变成知书达理的翩翩少年,“品味”到生命的宝贵与生活的幸福而笑脸常开;当莘莘学子们开足了人生的马达朝着自己的理想而不断前进时,并跨出校门进入各行各业对社会有用时,品尝到心灵劳作的甘美和教育人生的快乐。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新坝中学)
一、教师要善于“品味”自己的清平
当教师的没有令人羡慕的权力和财富,没有显赫的名声和荣誉,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更没有可观的经济收入,做到善于“品味”自己的清平,才能面对物质的诱惑、世俗的刺激,心地坦然。毋庸置疑,一些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他们在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教书育人,他们的工资、医疗、保险、养老、住房、人身安全等还没有得到相应的保障,经常有乱克扣教师工资的现象出现,他们中的一部分教师已难以从容面对不断上涨的物价了。然而这些农村教师能善于“品味”自己的清平,所以他们能端正思想、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爱岗敬业、开拓进取,把生活的清平当作人生的充实,时时让平静的生活荡起美丽的涟漪。善于“品味”自己的清平,就要要求教师个体要强化心理防御机制,避免因生活清平而心理失衡,从实际出发,进行心理调节,摆脱清平压力的烦恼,做到宁静而致远,有着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二、教师要善于“品味”自己的压力
时下,中小学教师负担过重,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近期“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总共有8600名的教师填写了调查问卷。其中80%的教师反映压力较大,近40%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出现亚健康。调查报告向人们昭示:教师的负担很重,做教师压力渐大。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管理机制不健全,整体上比较粗放,许多管理要求得不到有效落实,在一些地方,教育教学管理中还存在升学考试竞争过度,正常教学秩序遭到扭曲,导致中小学教师负担过重,不少教师不堪重负处于极度紧张状态。我国中小学,70%教师每天工作工作8~12小时,超过12小时占17%,备课、批改作业、家访、个人进修、辅导学生课外活动等占用教师大量工作之余的时间,压力很大。随着教育改革浪涛一浪高过一浪,社会对教师的职业要求越来越高,社会视教师为德智完美,不能出错的“完人”,把教师比作“蜡烛”、“春蚕”,只讲奉献,不讲个人利益和待遇的“圣人”。如果做得不完美,就可能被舆论谴责。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急,无论大事小事都归责于教师,责怪教师,教师不得不小心应对,如履薄冰。
面对超负荷的身体压力和心理压力,教师要做到善于“品味”自己的压力,一方面与时俱进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使自己的知识不断充盈,积极应对来自各方面压力的挑战,在教学和研究中寻找新的增长点,充满激情地投身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品尝教师工作的艰辛。另一方面,要有一颗平常心,进行自我调解、自我疏导,从心理上给自己减压,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适应本职工作,进而适应社会对教师的职业需求,不断超越自我。
三、教师要善于“品味”自己的责任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育人成才似乎漫无边际。学生除学书本知识外,还要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人们觉得言未尽意,还加了学会健康,学会审美,这让教师感到责任重大。善于“品味”自己的责任,就要用教鞭催春吐蕊,课内,兴趣爱好广泛、人文素养深厚、知识积累广博,精于教学构思,善于创设情境,讲起课来,古今中外,信手捡来;旁征博引、才华四溢,像一部百科全书,有探索不尽的无穷宝藏,却无丝毫俗儒酸涩的恶习旧气,举手投足都挥洒出艺术的才情。课外,把学生的天真无邪、纯朴和真诚牵挂在心,通过参加班级的各种活动,经常深入到学生当中,以忘我的工作态度、无私奉献的工作热情去释放生命的辉煌与光彩,近距离接触学生,用深谋远虑的教育思想、丰富多彩的教学艺术去感染学生、激励学生,不仅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更让学生感知人生的酸甜苦辣,了解社会的纷纷复杂。善于“品味”自己的责任,使教学教育洋溢着风采,充满着无限生机:课堂上的互动交流,课外郊游时的一起欢笑奔跑,联欢会上的师生同乐,运动场上的呐喊助威……
所以,善于“品味”自己的责任,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关注学生自身理性与社会性的成长,把学生的做人教育放在首位,把知识的教授当着培养学生成长的一个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造就人、培养人、塑造人的教育理念,为学生开拓出五彩缤纷的人生之路。
四、教师要善于“品味”自己的价值
教师是一种多重角色的复合体,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智慧的灵泉,道德的典范、人格的楷模,是学子人生的可靠的引路人,教育品味的价值不在于把多少孩子送进大学的校门,而在于能否根据孩子的状况,进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无副作用的教育,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过硬的专业素质,有高超的工作技巧,才能体验到教师职业的光荣感和崇高感。一个不善于“品味”自己价值的教师,就不会体验到教师的职业神圣和崇高。例如,一些教师整天唉声叹气、怨天尤人、抱怨社会,还有一些教师甚至班主任会把浓浓的师爱洒向优等生,对优秀生眉开眼笑,对“后进生”却大喊大叫,让爱的天平失去了平衡。让人忧心忡忡的是,在热衷于甄别和淘汰的教育竞争机制下,“后进生”在求学和人生的道路上举步维艰,他们在校园里成了一群孤独的燕子。
教育应该绿色环保,学生应该可持续发展。善于“品味”自己价值的教师,才能有前瞻的眼光,最大限度地激发自己的工作热情,从而保护学生的至真、至善、至美的心灵,培养学生健康而美好的心灵,快乐享受教育教学生活:当学生从蒙童而变成知书达理的翩翩少年,“品味”到生命的宝贵与生活的幸福而笑脸常开;当莘莘学子们开足了人生的马达朝着自己的理想而不断前进时,并跨出校门进入各行各业对社会有用时,品尝到心灵劳作的甘美和教育人生的快乐。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新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