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让学生带着好奇自行探究新知,活跃思维,产生矛盾、疑惑,然后在此基础上教师启发诱导,解惑释疑,直到问题的解决。这就摆正了学与教的关系。为学而教,让学生乐学、活学,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自行探究,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1. 明确学习目标、探究内容
要求学生“先学”时,教师要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要求。如欣赏课,让学生先感受艺术作品的魅力;绘画课,让学生感受了解一下作品的构图、用笔的笔触、作画的步骤;工艺课,让学生尝试着想想制作所需要的材料、方法。总之,教师应根据所教的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具有启发性、层次性的问题。如我在上《彩墨游戏》一课,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我的问题设计是每个小组内容不一样:有用墨汁画各种各样的线;用彩墨画各种各样的点;用墨汁画各种各样的点;用彩墨画各种各样的线。上课一开始就给他们提出简单而又神秘的任务,目的是让他们先尝试用毛笔,生宣纸作画,引出我们作画工具的不一样——“生宣纸它吸水性强,所以会把墨汁渗开;而毛笔的毛软软的加上吸水性很强的生宣纸就会产生许许多多的变化!可别小看它们,我们国家传统千年的名画就是用这些画出来的。”这就是彩墨的“趣”。
2. 启发探究兴趣、求知欲望
兴趣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动力。在布置学生“先学”时,要设法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生动形象地介绍新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我上《彩墨游戏》一课时,我没有讲任何有关水墨的知识而先给学生在一分钟内尝试并比赛完成作品,任务很有挑战性,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作品展示出来后,我并没有急于评价他们作品中存在的不足,而是让他们欣赏著名画家的作品,目的是给予他们视觉上和美感上的提升。从欣赏结果中可以看出学生探求新知意识很强烈。
3. 注重探求过程、学习习惯
要充分认识儿童的认知特点,根据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建立高效的教学结构,让学生主动探求和展现知识的建构过程,不仅知其怎样画,更要让其亲身体验学画的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在《彩墨游戏》一课的教学中,我给学生有目的地欣赏完几张图片后,就抓住时机问:“这么多各种形状、有趣的点,用一支毛笔是怎样玩出这么丰富的点呢?同学们,接下来看看老师是怎样玩的。”……“你知道这些线是怎样画出来的吗?”看着学生想尝试的心理,我马上请了两位学生上台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了示范,把学生心中的疑惑解决(粗线、细线、再粗再细的线怎样画)……欣赏完几幅点线结合的作品后,我要求学生再比较自己的画:“你觉得自己的画满意吗?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的吗?”我马上让每个组对自己组的作品如何改进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让学生马上行动修改,我在评价作品时还即兴帮学生加了几笔……在恰当的时候示范,有的放矢地让学生尝试,这样才会有效促进新知识的吸收、消化,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引导点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教师必要的讲解,应是精要而且有明确指向的,能有效促进知识的升华和提高。
1. 导之以疑
学须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学中应提倡并组织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要尽量鼓励学生自己答疑、释疑,必要时教师讲解,表扬学生好的见解。如在《彩墨游戏》一课重点要讲对水墨的多少、浓谈的把握对画面效果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我采用精讲的方法,使学生探究获得的知识进一步演化、深化,对学生学习结果要及时的表扬,更加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发展独创思维会有更好的心理空间。
2. 诱之以思
“先学后教”中教师的启发诱导,要符合学生的需要,要适时,要在知识形成处和思维的最佳时机。我所说的最佳时机是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大脑在信息的刺激下处于兴奋状态,表现出获取意识比较强烈时,教师可借此机会趁热打铁,顺利实现感性认知向理性认知转化,完成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在教学《彩墨游戏》时,学生学会了点和线的画法之后,对毛笔的神奇充满了好奇,表现出极高的兴趣,这时我再出示吴冠中的名画给学生欣赏师:“一笔一间屋、一线一屋檐,这就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吗?”教师精心点拨,恰到好处,启发诱导落到实处,再加上小组的合作、作品的展示,主导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责任编辑 黄日暖
一、自行探究,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1. 明确学习目标、探究内容
要求学生“先学”时,教师要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要求。如欣赏课,让学生先感受艺术作品的魅力;绘画课,让学生感受了解一下作品的构图、用笔的笔触、作画的步骤;工艺课,让学生尝试着想想制作所需要的材料、方法。总之,教师应根据所教的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具有启发性、层次性的问题。如我在上《彩墨游戏》一课,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我的问题设计是每个小组内容不一样:有用墨汁画各种各样的线;用彩墨画各种各样的点;用墨汁画各种各样的点;用彩墨画各种各样的线。上课一开始就给他们提出简单而又神秘的任务,目的是让他们先尝试用毛笔,生宣纸作画,引出我们作画工具的不一样——“生宣纸它吸水性强,所以会把墨汁渗开;而毛笔的毛软软的加上吸水性很强的生宣纸就会产生许许多多的变化!可别小看它们,我们国家传统千年的名画就是用这些画出来的。”这就是彩墨的“趣”。
2. 启发探究兴趣、求知欲望
兴趣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动力。在布置学生“先学”时,要设法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生动形象地介绍新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我上《彩墨游戏》一课时,我没有讲任何有关水墨的知识而先给学生在一分钟内尝试并比赛完成作品,任务很有挑战性,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作品展示出来后,我并没有急于评价他们作品中存在的不足,而是让他们欣赏著名画家的作品,目的是给予他们视觉上和美感上的提升。从欣赏结果中可以看出学生探求新知意识很强烈。
3. 注重探求过程、学习习惯
要充分认识儿童的认知特点,根据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建立高效的教学结构,让学生主动探求和展现知识的建构过程,不仅知其怎样画,更要让其亲身体验学画的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在《彩墨游戏》一课的教学中,我给学生有目的地欣赏完几张图片后,就抓住时机问:“这么多各种形状、有趣的点,用一支毛笔是怎样玩出这么丰富的点呢?同学们,接下来看看老师是怎样玩的。”……“你知道这些线是怎样画出来的吗?”看着学生想尝试的心理,我马上请了两位学生上台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了示范,把学生心中的疑惑解决(粗线、细线、再粗再细的线怎样画)……欣赏完几幅点线结合的作品后,我要求学生再比较自己的画:“你觉得自己的画满意吗?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的吗?”我马上让每个组对自己组的作品如何改进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让学生马上行动修改,我在评价作品时还即兴帮学生加了几笔……在恰当的时候示范,有的放矢地让学生尝试,这样才会有效促进新知识的吸收、消化,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引导点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教师必要的讲解,应是精要而且有明确指向的,能有效促进知识的升华和提高。
1. 导之以疑
学须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学中应提倡并组织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要尽量鼓励学生自己答疑、释疑,必要时教师讲解,表扬学生好的见解。如在《彩墨游戏》一课重点要讲对水墨的多少、浓谈的把握对画面效果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我采用精讲的方法,使学生探究获得的知识进一步演化、深化,对学生学习结果要及时的表扬,更加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发展独创思维会有更好的心理空间。
2. 诱之以思
“先学后教”中教师的启发诱导,要符合学生的需要,要适时,要在知识形成处和思维的最佳时机。我所说的最佳时机是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大脑在信息的刺激下处于兴奋状态,表现出获取意识比较强烈时,教师可借此机会趁热打铁,顺利实现感性认知向理性认知转化,完成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在教学《彩墨游戏》时,学生学会了点和线的画法之后,对毛笔的神奇充满了好奇,表现出极高的兴趣,这时我再出示吴冠中的名画给学生欣赏师:“一笔一间屋、一线一屋檐,这就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吗?”教师精心点拨,恰到好处,启发诱导落到实处,再加上小组的合作、作品的展示,主导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责任编辑 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