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校园文化建设应“软硬”两手抓

来源 :广西教育·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x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实力的充分体现。中职学校要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应从硬文化建设和软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塑造有自己特色的优秀校园文化,以满足学校持续、快速、和谐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硬文化建设 软文化建设 职业特色 两手抓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B-0041-02
  校园文化建设是中职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中职学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是学校的办学理念、校园精神风貌的体现,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中职校园文化建设应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突出办学特色,应符合技能型、技术型经济发展的时代需要,体现人文关怀和职业特色,服务于学校的培养目标,重视校园硬文化和软文化建设两手抓。本文试以广西纺织工业学校为例,探讨中职校园文化建设如何“软硬”两手抓,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技能培养。
  一、硬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是学校实力的重要体现
  环境和教学设施建设是校园硬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硬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它以优美的校园环境和先进的教学设施及所包含的丰富文化内涵来熏陶和净化学生。中职学校必须具备完备的实训场地、实训设备、实训材料等,这是校园文化的物质基础。以广西纺织工业学校为例。迄今为止,该校已建成“针织、纺织、服装、染整”四个全区示范性实训基地,努力完善“机电、会计、物流、计算机”等通用专业的实训室,在学校实训实验基地引入企业“6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管理理念,体现企业仿真实训文化,营造了校园职业文化环境,熏陶学生的行为品行和职业操守,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
  同时橱窗文化、长廊文化、教室、宿舍布置、格言警句等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广西纺织工业学校校园长廊规划为:一是学校各系部专业介绍,包括学校开设了哪些专业,哪些已建成或在建成国家级、省级示范性专业,每个专业的主要课程,综合实训实习项目等。二是校企合作介绍,推介工学结合、订单培养、合作内容、合作成效。三是各专业就业岗位及薪酬的介绍。四是学生技能高手、就业明星的介绍,等等。学校的每一间教室结合图文或实物,以企业文化、班风、格言警句、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等为内容打造教室文化墙。在教学楼门口的墙面上安装了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企业简介、行业动态、校园新闻等内容。学生宿舍不但要求整洁干净,物品摆放整齐,而且每学期全校开展文明宿舍评比活动,每个宿舍都经过学生精心的布置:精致的挂件、巧妙的装饰、催人奋进的名家字画等等,营造了高雅、整洁有序、和谐温馨、健康文明、团结进取的宿舍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软文化建设是增强学校竞争力的内在动力
  软文化即精神文化、精神环境,是一种隐性文化。软文化包括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各种规章制度、校训等一系列制度化的文化环境等方面,它是增强学校竞争力的潜在力量。
  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优良校风对学校师生有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能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多年来广西纺织工业学校形成了自己的办学宗旨: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围绕这一宗旨,全体教职工做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给学生营造了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
  教风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同时涉及对教学规律的把握以及育人意识和遵守教学纪律的意识等方面内容。教风是决定学风的关键,教风建设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学校的社会声誉。广西纺织工业学校向来重视师德建设,通过建立健全各项教学工作规章制度,制订和完善与教风建设有关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和《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综合运用教育、规章、舆论、经济等手段,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促使教师养成良好的教学行为习惯,约束和制止不良的教学行为,形成扶正祛邪、奖优惩劣的教学风气,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杜绝教学事故,推动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
  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优良学风是校风的重要内涵,也是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基础。针对目前中职生多数人学习习惯差、目标不明确、文化基础偏低、不爱学习、纪律松散等现状,帮助他们解决为什么学、为谁学、学什么等有关人生理想和成才目标的问题是关键。为此,广西纺织工业学校首先从根本上坚持不懈地抓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把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突破口。每年新生入学,学校领导在新生入学教育中,都把学生的养成教育放在首位,并且每学期进行一次强化行为规范教育月,从学生的行为习惯、文明礼仪、生活、卫生、安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建立养成教育的长效机制。
  同时,为了解决学生不爱学习、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学生管理部门、班主任、任课教师三管齐下采取多种措施。首先,学生管理部门在新生入学教育中收集历届毕业生职场就业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让学生明白职业是保障每个人生存的重要手段,引导学生思考“我为什么要学习?”“我为谁学习?”等问题,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人生目标,养成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学习风气。
  班风是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它是经过长期细致的教育和严格的训练,在班集体中逐步形成的情绪、言论、行为上的共同倾向,并通过思想、言行、风格和习惯诸方面表现出来。优良的班风和传统无形地支配着全班学生的思想行为,对形成、巩固和发展班集体起着重要作用。多年来广西纺织工业学校重视班风的建设,通过职能部门、班主任、任课教师的管理和引领作用形成良好的班级风气,班主任在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按照学校常规教育的要求,通过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活动,每周两次的宿舍检查,每周找几个学生谈话,每两周召开一次班干会以及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课外活动等工作,对学生的管理细致到位,营造了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人际关系包括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学校领导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校园文化正常进行的基本要求和关键所在。广西纺织工业学校通过设置领导信箱、网络对话、师生座谈、社团建设、工会活动、专家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为师生提供健康向上的求学与做人的环境。
  校纪班规、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等也是软文化方面的重要内容,这方面的建设不但要有文化内涵,更要体现职业性,一切圍绕学生的“技能型、应用型”来健全各项制度。在实践教学中,广西纺织工业学校为了达到安全、规范的目标,把校园文化制度建设与企业生产管理制度有机结合,形成严格的学习纪律与管理机制,如制定《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实训室管理规章制度》《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等各种规范,用浓郁的制度文化来教育、感染和规范师生的言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为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能更好更快地适应企业和社会奠定基础。
  校园文化建设应“软硬”两手抓,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师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环境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素质,在实践中认同价值,在学习生活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这是学校竞争力和可持续、和谐发展的要素,对整个学校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高职院校应达成校园文化建设“软硬”两手抓的共识,加快推进职业化校园文化建设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周璠.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与措施[J].科技资讯,2011(3)
  [2]张彩明.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J].职业,2012(3)
  [3]许慧.对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2)
  【作者简介】李贵红(1965- ),女,广西纺织工业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德育教学。
其他文献
地方政府合作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主流和趋势,也成为地方政府的一种战略选择。但是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合作机制存在的一些问题却阻碍其有效运行,如缺乏合作的利益共享制度,“本位主
世纪之交,党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在为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千载难逢机遇的同时,也为民族地区如何利用这一大好机遇发展经济等各项事业提出了一个课题.本文认为,实行民族区
近年来,每逢春节过后,总会留下一些话题供人们消遣和讨论,例如“春晚越来越不好看了”“年味越来越淡了”“压岁钱给得越来越大了”“放烟花炮竹越来越少了”等等,都从侧面反映了中国这一重大节日的变化,也引发了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忧思。春节,会变得越来越“没意思”吗?会变成传统文化里的“鸡肋”吗?我们又该如何“拯救”春节呢?  平心而论,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年味原本总是随时代变迁而变化,但无论怎么变,
和平发展是中国的大战略,但和平发展不是和平理想主义,不断发展的国家利益需要强大的军事实力来保障,文章从这一论点出发,对我国军费的合理规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高军费投入质
随着我国化工产业的不断发展,化工园区的不断建设,化工行业自身对于物流的需求变的越来越迫切。文章阐述了中国现阶段化工产业的规模和发展,并指出了化工物流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柳州是柳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本土学者身体力行,为弘扬柳学精髓、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发掘地域文化宝藏等勤心劳力,终使柳州成为全国柳学研究的“实地考察中心和思想文化中心”。柳
文章对建筑施工企业诉讼案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诉讼案频发的原因,同时提出了解决诉讼频发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