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重见字例释

来源 :文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incent_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少陵创诗联复见重字之体,李义山继之。今据汉语知识,对重见字作一具体分析。
  例1. 即从巴峡穿巫陕,便下襄阳向洛阳。
  “峡、阳”是复见重字,仄平相对。“巴峡、巫峡”与“襄阳、洛阳”相对,各为“从、穿,下、向”等动词的宾词,故重字随动词而定位,分别居于句中第四和第六字位置。
  例2.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花、鸟”复见重字,平仄相对。“桃花、杨花”与“黄鸟、白鸟”相对,均为主语,故重字分别用在动词“逐、落,兼、飞”之前,居于句中第二和第四字位置。
  例3.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客、云”复见,仄平相对。“醉客、醒客”与“晴云、雨云”相对,前一词为主语,后面重字者为宾语,分别用在动词“延、杂”的前后,故重字居于句中第四和第七字位置。
  例4. 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
  “有、无”重字,仄平相对。“有花、有月”与“无酒、无人”相对,重字皆作谓语,在“花、月,酒、人”之前,故重字居于句中第三和第六字位置。
  以上诸例可见诗联复见重字之运用规律,可供初学者参考。
其他文献
孙丹林先生是锦州市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大众文学学会理事、辽宁省美学学会理事、锦州市文联东方文化研究会会长、锦州市楹联学会会长。他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楹联的故事》,被媒体誉为“名嘴之首”;网页和报刊都有转载和宣传。  作为楹联界同道,反复聆听并核实了转载讲演文字,我们认为孙先生的论说讲解有一些失误,形成误导。爱人以德,不敢相瞒,特此提出商榷。    一、讲解楹联史话,应该求真求实,不宜以“
1716年,也就是在狱中的李贽用一把剃刀自戕的近百年后,又一个浑身散发出异端光芒的怪才出生了,他就是清代文人袁枚(1716-1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