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GmNAC131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

来源 :大豆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ieWX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NAC基因在多种作物中具有抵御生物与非生物胁迫的作用,为了分析大豆NAC131基因的功能,本研究从Williams 82大豆中克隆GmNAC131基因,对该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质的特征、结构、功能及不同组织的表达量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qRT-PCR方法分析非生物胁迫后不同时间段基因的诱导表达.结果表明:GmNAC131基因cDNA全长1 945 bp,开放阅读框长1 053 bp,编码350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为39.49 ku,等电点为7.62.GmNAC131基因组包含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GmNAC131蛋白在16~166位氨基酸处含有1个高度保守的NAC结构域.编码蛋白中没有信号肽,没有跨膜结构,蛋白质组成具有疏水性.GmNAC131定位在细胞核中,具有8个糖基化位点和34个磷酸化位点.GmNAC131蛋白与野大豆、豇豆、绿豆及黧豆的NAC蛋白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与GsNAC在相同分支.转录组数据表明GmNAC131基因在大豆不同组织中都表达,在根中表达量最高,在叶中表达量最低.4℃低温胁迫24 h过程中GmNAC131基因表达量波动变化;250 mmol·L-1 NaCl胁迫12 h表达量出现最大值;30%PEG6000胁迫0.5 h表达量最高;100 μmol·L-1ABA胁迫6 h表达量达到最大值.表明大豆该基因可能参与响应高盐和干旱等非生物胁迫.
其他文献
“吉架豆10号”是以黄色嫩荚的“吉架豆8号”为母本,绿色嫩荚的“吉架豆7号”为父本进行杂交,杂交后代经5代系统选育而成的.该品种蔓生,单株分枝3~4个,出苗至开花期31 d,花冠
牡丹是我国特有的观赏、药用及油用植物,其种子、芽和试管苗都具有休眠特性,严重制约了牡丹的产业化发展,高效的解除牡丹休眠是加速其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牡丹休眠
基于黑木耳全产业链条,围绕生产、消费、加工、流通、贸易、价格等环节,对我国黑木耳的产业现状进行了全面性、综合性分析;指出了我国黑木耳产业存在产业化分工不明确、加工
为筛选出黑龙江省适合的芽用大豆品种,提升豆芽附加值和开发潜力,本研究选取了黑龙江省11个主栽大豆品种,利用人工气候箱进行发芽试验,比较不同品种籽粒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发
为对大豆耐密性进行评价,分析不同资源材料耐密特性,建立大豆耐密性评价模型,以147份大豆资源群体为试验材料,以高密度与常规密度下各耐密性状比值的耐密指数为基础数据,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