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民族高校与民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

来源 :大众商务·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san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非民族高校和民族高校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有共性,又有一定的差异。通过两者的比较分析,对非民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给予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非民族高校;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D41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09)09-0160-0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各民族聚集地区少数民族学生不但就读于民族高校,而且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到非民族高校就读并成为我国非民族高校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搞好非民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对两类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共性和差异性进行比较和分析。
  
  1 两类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性
  
  民族高校和和非民族高校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教育对象相同
  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家庭经济状况、文化基础、风俗习惯、人生态度、情感方式、思维模式、价值尺度等方面存在诸多的共性。这些共性都决定了这两类高校在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的教育对象是相同的。
  1.2 教育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相同
  民族高校和非民族高校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教育的内容都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和道德观教育。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为重点。②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通过正确的民族观教育,使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觉地培养起民族团结意识。③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通过正确的宗教观教育,保证少数民族大学生形成对宗教的正确认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1.3 教育的形式、方法相同
   由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心理、文化背景等诸多方面的相似,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内在的相同规律,决定了所用高校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方法都是相同的。教育的基本形式和方法包括:①课堂教学等传统形式和方法。②依靠网络等新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方法。③环境教育法等等。
  1.4 教育的目标相同
  两类高校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主要表现为:①构建和谐校园。②确保少数民族大学生形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③确保少数民族大学生在高等校园中拥有健康的心理和积极的心态,保证他们学业的顺利完成和未来的成长。
  
  2 两类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异性
  
  2.1 校园文化氛围存在差异
  我国的民族高校一般都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在校园环境建设中十分重视并且突出少数民族特色。有的民族高校修建了有民族特色的凉亭、长廊,把有的道路命名为民族路,以浓郁、多彩的民族特色营造校园环境。例如:贵州民族学院对校园道路以贵州省9个地州市行政公署、人民政府所在地地名及11个少数民族自治县的县名命名。同时在饮食文化上,许多民族院校的后勤系统每逢少数民族的民族节日,都提供有民族特色的饭菜。
  2.2 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存在差异
  党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一条基本的经验是:不但必须明确正确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还必须有一支能够坚决贯彻执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也明确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 因此各民族高等院校历来都十分注重少数民族师资的培养和作用的发挥,教职员工中少数民族占多数,师资队伍多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具有明显的多元化特色。少数民族教师了解民族地区实际,认同本民族文化,富有民族感情,懂得民族学生心理,与少数民族学生之间有天然的民族亲和感。但是在非民族高等院校中民族教师比较少,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少数民族辅导员更是凤毛麟角,缺乏真正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心理、民族文化,能和少数民族大学生做到心灵之间真正沟通的辅导员老师。同时,非民族高等院校的学生工作管理部门也容易忽视对辅导员老师进行专门的民族政策、民族理论的培训。
  2.3 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方面存在差异
  我国从建国初期就重视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把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使用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因素来予以考虑,到1951年,我国先后创办了8所民族学院。从建国初期民族院校建立起开始,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就采取以民族政策和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政治教育和科技文化知识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在民族高校中,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积累了五十余年的经验。但在非民族高校中,少数民族大学生数量上的激增出现在高校扩招后,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短,经验有限。
  2.4 两类高校的教育资源存在差异
  民族高校依托其长期以来对民族问题研究的学术背景,兴办了一些包括民族学、民族史、民族语言文学、民族艺术、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民族经济等专业在内的民族学科,并设置了与此相应的课程。因此,民族高等院校在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等相关课程时就非常轻松,不论在师资、经验、资料方面都是非常丰富的,可以顺利地开展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相关教育。
  
  3 對非民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启示
  
  相对于就读于民族高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说,就读于非民族高校中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是绝对的少数,而非民族高校也不可能具有民族高校中特有的民族文化和氛围,所以他们更容易产生孤独感,在思想和心理上的问题也就越多。因此,如何引导非民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民族观,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进一步加强非民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当前非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比较分析,我们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采取有效措施开展非民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①加强非民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究。②积极拓宽非民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渠道与途径。③丰富和创新非民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④进一步完善非民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⑤积极学习民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理念和经验。⑥加强非民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⑦努力营造非民族高校中少数民族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 徐魁峰.试论民族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J].广西社会科学,2001(02).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企业的跨国经营,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了跨文化沟通的重要性。在国际项目中,由于项目成员每天都要跟世界各地的人们沟通,经常要到国外出差以及在海外工作,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不可避免地要应对沟通和文化差异等方面的问题,都有遭受文化误解的危险。  【关键词】跨文化;商务;冲突  中图分类号:J21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10)08-0213
本文结合我国关于驰名商标法律保护现行规定和相关国际条约,就我国驰名商标法律保护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解决方法。便于企业提高驰名商标的保
随着我国1997年刑法典将单位纳入刑法调整的范围,单位成为与自然人并列的一类犯罪主体,其中之一就是单位共同犯罪。但是对于单位共同犯罪的问题,在刑法总则中并未有明确规定,
在校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推销自己、提升个人能力方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现实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一种客观要求。在我们肯定大学生参加社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