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之润

来源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aidong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承载了人一生许多的美好回忆,也寄托了人们更多的美好期望。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就是教育思想的源泉;课,就是创造活动的源头,就是教育信念的萌发园地。他用这句话指出课堂的本质,道明了课堂美之所在。
  课堂是师生学习的场所,是学习发生、学生认知真正产生的场所。课堂形态是教师和学生围绕学习内容进行学习而构建的一个空间。它本身就蕴涵着一种追求,它追求一种自然和谐、自由灵动、情理交融的状态。这种追求需要师生用思想与心灵来滋润。
  润之以水。水,自然之物,它的灵动给我们带来美丽的遐想。课堂之水即指师生思维,教师的智慧思维与学生的学习思维交织、交融与发散,让课堂产生灵动感,给人以美的享受。思维是课堂灵动的源泉,发生在学习发生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在教师的引领下,沿着课堂结构和学习内容本身蕴含的逻辑,自然会产生涓涓流淌的思维之溪,长流不断、时聚时散,流向知识的海洋。
  润之以色。色,三原调和,它的丰富让我们生活在绚丽的世界。课堂之色即是知识本身,知识本身蕴藏的学科内涵和指向育人的独特价值,让课堂产生至圣感,不断满足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知识不仅仅是知识本身,课堂上,在教师的引领下学习内容与自然、社会、生活有机联系在一起,调和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知识世界。知识蕴涵的科学理性精神的客观公正和人文观照情怀的温柔敦厚,让课堂充满了育人的价值。课堂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也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学习。
  润之以情。情,发自于心,它的真挚让我们有着充满情怀的人生。课堂之情不仅仅是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更是师生对知识产生的情感。天生的求知欲让每个人在人生之初就对知识有着强烈的喜爱和敬畏之情。课堂就是要保护、培育、激发这种人类特有的情感,同时关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体验。课堂上,学生在获得知识、生成知识的过程中产生愉悦之情,这种积极的情绪又进一步讓学习走向深入。教师用真情实感感召学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情知相融,激发出学生浓郁的学习热情。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有水有色有情,浑然天成、水乳交融的课堂,才能让思想走向腾飞、心灵走向自由。让我们的课堂研究与改革指向关照学生生命状态的充盈!让学生沉浸在学习之中,让课堂教学走向深刻和审美!
  (作者系南京市宁海中学校长)
其他文献
一、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和应坚持的两大原则1.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最终目标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最终目标,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府职能体系.这一职能体系应体现精简、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事实上,1996年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二条明确指出,本法适用于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教育和各种形式的职
现代社会,无论你是卖电脑还是出售牙刷、水果,其中一个强有力的营销工具就是品牌!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很大程度上就是品牌的竞争.在全世界前100个知名品牌中,美国占70%,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