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回头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lilong_lium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风乍起,无数叶子便开始新的征程了。当飘坠成为生命的又一主题,每一枚叶子都一脸的庄重,擦去别离的悲戚,抹掉逝去的感伤,脱下翠绿的衣裳,换上一件鲜亮的彩衣,与厮守了一个春季又一个夏季的枝头从容道别,平静地赶赴大地的邀请。
  没有一枚叶子回头,尽管心中也有丝丝的依恋,有点点的不舍,但告别的笙箫已吹响,且洒脱地向头顶的晴空挥手,吻别相依相偎的枝头,无风相随,便悠悠地滑落,滑出一道漂亮的弧线,有风相伴,且翩然起舞,舞出生命绚美的绝唱。
  一生那么短,转头便是白发丛生。到了懂得不回头的年纪,心胸就变得更旷达了,旷得山高水长,旷得云淡风轻。知道一朵花枯萎了,凋零了,那是命中注定的結局,即使在原来的位置上,再开出一朵一模一样的花,也绝对是另外的一朵,真的是“年年岁岁人相似,岁岁年年花不同”啊。无论如何留恋地回头,所能够看到的,也只是似曾相识的花朵,而不是曾经魂牵梦萦的那一朵。
  著名画家黄永玉曾批评喜欢“假如能回到从前”的人:“世上常有人放着前头的好景不看,转过头朝向过去。”殊不知,忍不住一再回头,既挽不住失去的好景,还会错过眼前的好景,给明天留下新的遗憾。聪慧的他,见惯了人生的风雨,断然谢绝回头,95岁高龄的他,仍在创作长篇小说,仍在勤奋地绘画,兴致勃勃地参加电视访谈节目……
  在黄永玉耄耋之年呈献的更厚重的字画作品中,我看不到一丝一毫的“油腻”或“佛系”,也没有那种熟悉的“念念不忘的怀旧”,只有一路优雅地老去,带着满怀的慈悲,带着真挚的感恩,带着无限的珍惜。
  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彻底毁掉了大片长势喜人的庄稼,那位见惯了风霜雪雨的老农,对着眼前巨大灾难,没流泪,没叹息,甚至没说一句抱怨苍天的话,似乎那不过是大自然搞了一个恶作剧,他只须轻轻摇摇头,赶紧跑到田间,快速清除满地的狼藉,再植下新苗,点燃新的憧憬……
  我绝对相信,那位豁达的老农,不是无奈地顺从了生活中的变故,更没有委屈地认命,而是聪明地跳出了一场灾难的泥淖,迅速地转过身来,一下子就把烦恼扔掉了,他的心空变得更阔大、更通透了。举目,仍是天高云淡;俯身,仍有花开花落。且让自己继续从容向前,无问来路,只想去程。
  不回头,是轻松地放下了过往,倾心地爱当下,爱一群低低飞过的麻雀,爱一株被遗忘在墙角的小花,爱一个裸着头皮等待新发重新生长出来的癌症患者,爱一对在阳光下慢慢欣赏假牙的老人……那样沉浸的爱上,是分分秒秒不肯辜负了生命,无论是悲是喜。
  一位在商海中几经沉浮的企业家告诉我:有些路口,不能回望,那是伤心的酒杯,不必端起;有些往事,不能回看,那是痛苦的羁绊,必须挣脱掉。往事不回头,不是要遮掩什么,不是在逃避什么,也不是在埋藏什么,而是明白了古人所言的“风烟俱净,水色山光”的深邃含意,懂得了“水随天去”不只是一种洒脱,“往事如烟”也是一个禅意深深的话题。
  就像明明知道前方等待自己的是万丈深渊,那一溪流水仍决然地向前,直到将柔韧的身躯垂挂在悬崖断壁上,仍没有一丁点儿的回头之意,而是使劲儿地朝大地砸下去,砸出一帘壮丽的瀑布,砸出生命轰鸣的呐喊。
  在某些落寞的日子里,我曾忍不住三番两次地回头,结果内心更加落寞,而伤心时刻的回头,也只是给心头又添了些许的伤感。于是,暗暗提醒自己:让一颗柔柔的心硬起来,不再回头看那些曾经的路,欢欣的,忧伤的,光彩的,黯淡的,完美的,遗憾的……
  一生值得记住的,无须回头,也会深深记得。而那些令自己怀恋的回头,纵然会加深某些美好的记忆,也会在回头之时,不可避免地错失某些更好的风景。
  如是,过往不回头,且行且珍惜。
  (编辑
其他文献
从没有一种树像它那样让我误读这么多年,也不曾有哪种珠子像它的子那样温润我略显干涩和枯燥的童年。从一开始,我就和村里老少一样喊它“皂角树”,对它保持着一份圣洁的心,与之亲近,亲密无间。  它高大伟岸,绿叶肥嫩,花谢之后,硕果累累,一粒粒“皂角子”如隐居在绿海的星子,先是青嫩,继而脆黄,秋风乍起,飘落一地金黄。及待果子的脆皮脱落,悄然露出乌黑油亮的核子,宛如时尚青年爱品咂的珍珠奶茶里的黑珍珠,只不过一
白茶是个陕西小伙,从小就喜欢画画,他总是把饭钱省下来,饿着肚子买漫画书看,看了之后再临摹一遍。而白茶立志要画漫画,是读初中时。有一次他买了一本《机器猫》,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白茶觉得这本书太神奇了,有着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他怎么也不相信这是手工画出来的。直到翻到书中最后一页,看到卖漫画笔的广告时,白茶才知道这真是手绘的。  怀揣着画漫画故事的梦想,高中毕业时,白茶要报考美术院校,却遭到父亲的反
他是目前国内唯一的载人航天对接机构总装组组长,中国航天最年轻的特级技师。20年来,他带团队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练就了“精、新、准、快”的绝技绝活,带出了一支技术过硬的载人航天总装队伍,成长为载人航天工程总装战线上的领军人物。谁曾想过,20年前他只是一个扭螺丝的小钳工,但是他用“工匠精神”照亮进阶之路,在外太空缔造了中国梦。他就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首席技师王曙群。  1989年,王曙群自技校毕业,参加
乡下老伯有一个小院子,院内一年四季草木招展,鲜花簇拥。紫薇不紧不慢地开着,胭脂色的花瓣,摇曳多姿;凌霄爬满墙壁,撑开橙红色的喇叭,蓬蓬勃勃;茉莉花也開了,静悄悄地绽放着,使人想起那些棉麻素裙的女子,清雅洁净……每次回乡下,我都要到老伯的院子里坐坐,身在花团锦簇间,心也被染得明媚。  读晋人嵇含的《南方草木状》,在他的笔下,那些平凡的草木,可食,可药,也可寄情与赏玩。记得小时候,物质条件贫乏,我们平
清欢,清浅之欢,清淡欢愉,细品之下,是多么美好的词汇啊!俗世生活里,我们可曾好好体会这份曼妙时光?  清欢,是于简单之中感受淡泊之乐。放弃灯红酒绿的饭局,回到家里为家人做一顿简单的饭食,边吃边聊,为父母夹点菜,为爱人倒杯水,为孩子擦擦嘴角的汤水,是一份圆满的清欢;饭后,陪孩子一起看书做作业,回答孩子幼稚可爱的问题,看着他一点点长大、懂事,是一份满足的清欢;父母偶感身体不适,拿出早已备好的血压计,帮
这段时间,每天早饭后,张三都把崭新的摩托车推出院子,腿往上一搭,打着火,先按一下喇叭,“嘀嘀——”然后挂挡、踩油门,“突突突……”摩托车一溜烟驶出胡同,转眼间消失在大道上。  每天傍晚,就听到“嘀嘀”的喇叭声,然后“突突突”摩托车马达声由远而近驶进胡同,仅仅这么几天,全胡同的人就都知道了,肯定是张三下班回家了。  这天早饭后,张三刚刚把摩托车推出院子,就听有人喊他:“老三,捎我一段。”  张三回头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她正是因为拥有了梦想,又坚定了实现梦想的信念,使一个个不可能变为现实;她只有小学文凭,但常年坚持写作,成为了省作家协会的会员,圆了作家梦;她只是一位大学宿管阿姨,却受邀担任大学写作公开课的老师,又圆了老师梦。她就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宿管阿姨汤杏芳。  生长在农村的汤杏芳,读小学的时候便对写作产生了浓厚兴趣。然而,小学毕业后,为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她便开始务农,但写
出生在江苏的殷越,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动画专业,是一名羊毛毡艺术家。  2009年的一天,殷越首次在网上接触到羊毛毡作品。当时羊毛毡在国内并不普及,殷越花了很大功夫才在网上找了一家店,买了一些粗糙的毛纱和工具,开始自学着做。先画好稿子,再拿羊毛按稿面塑好形,接着再做调整,最后再细化。凭着扎实的美术功底,殷越花了一个下午做成了一只穿格子背心带领结的兔子绅士,她觉得自己特别厉害,很有成就感。  创作的热
四月是人间最美的时节,最为适合去踏青。阳光丽日,信步前行,不用去远方,也不用背负行囊,只需携一份诗意的心情,在近郊。可静坐,可观赏,可凝眸,可冥想,无论以什么方式度过,都是一段静美旖旎的好时光。  春天真的来了,天是蓝的,风是暖的,阳光是软的,连飘逸的柳絮,也开始变得柔婉了。嫩绿的小草,开始探出头来,清澈的春水荡漾着,把一怀情愫摇曳得無比温润。或许,生活更多时候总是在这点滴的小感动里,偷偷地雀跃着
“你文字中的美好,不是这世界的本质。想写出水平,你得写人生的苦痛、现实的无情……”朋友对我文字提出如此的批评忠告。  人生的苦痛、现实的无情,我都曾经历,隔了几月、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它们的影子依然清晰。因为生活的烦恼,我曾独自彷徨在冬夜的冷风里;我去陌生的都市,光天化日下钱包被偷,钱卡证件瞬间全无,无助与恨怨齐生;我也曾被贫病缠身,困苦无奈,希望渺茫……它们是丑陋的毒树,是扎人的荆棘,挂着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