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南山区2007~2008年水地冬小麦区域试验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2433184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07~2008年在宁南山区进行冬小麦品种试验,结果表明:95W0812平均产量最高为5 363.3kg/hm2,较中引6号增产14.19%,丰产适应性较好,可继续试验观察;ST99-111平均产量5 105.0kg/hm2,其抗性差;静冬9718平均产量4 975.0kg/hm2,抗性稍强;LD99-67产量最低,为4 303.3kg/hm2,较对照中引6号减少8.38%。
  关键词冬小麦;品种试验;宁南山区
  中图分类号S512.1 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4-0163-02
  
  宁夏南部山区属黄土丘陵沟壑区,冬小麦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占当地农作物种植面积的 14.4 %,年种植面积达10.67万公顷,平均单产2.40t/hm2。目前该区水田冬小麦生产水平尚不高,急需改造,笔者认为首要应该改变现有品种的生产性能。为了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小麦新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及其利用价值,筛选出适宜宁南山区水地种植的优良新品种,为品种审定、布局、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近年来培育和引进的品种进行了区域试验。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点
  试验共设5个试点,分别为隆德沙塘、西吉将台、泾源香水镇、固原东郊、彭阳城阳,各试点选择具有当地代表性的地块,均设在川水地上,海拔1 630m左右,基础地力均匀,土质黑垆土、浅黑垆土、黄沙土,前茬为蚕豆、胡麻、冬麦等,肥力中上。各点试验前和收获后分别耕翻2次,并结合播前耕地基施农家肥45~90 t/hm2、二铵112.5~300.0kg/hm2、尿素112.5~225.0kg/hm2。试验所在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约400mm,降雨量多集中在秋季,6~9月的降水量326.5mm,占全年的69.3%,冬春干旱对小麦生产负面影响很大。
  1.2试验材料
  供试小麦品种为95W0812、ST99-111、静冬9718、LD99-67、中引6号(CK)。
  1.3试验方法
  试验统一设计方案,随机区组排列,4次重复,小区收获面积12m2,区距0.3m,排距0.4~0.5m,播量按有效粒数525万粒/hm2计算。除固源东郊点采用机播外,其他各点均人工开沟条播,播种期9月20日至10月17日。收获期6月25日至7月17日。密度420~615万株/hm2。小麦生长期中耕锄草2~3次,保证试验无杂草危害。彭阳城阳点灌水1次,其他点灌水2次,并结合灌水追施尿素75~150kg/hm2,各试点均根据当地情况进行整地、施肥、锄草、浇水、防虫等管理措施。
  2结果与分析
  2.1主要气候特点及其对小麦发育的影响
  2008年度小麦生长期主要气候特点为:播后阴雨连绵长达18d,隆德沙塘、西吉将台、彭阳城阳3试点因连续阴雨播种推迟至10月16~17日(播期推迟近1个月),对幼苗生长造成严重影响。冬前土壤墒情充足,气温偏低,各试点冬前植株无分蘖。冬季严寒且降雪较多,地表积雪覆盖时间长,对冬小麦安全越冬极为有利。进入3月气温较高,返青期较常年提早1周。4月11日降水约10mm。4月21日雨加雪降水约10mm,此时正值小麦生理拔节时期,伴随降雪受新疆东移冷空气影响,气温下降10~12℃,22日凌晨最低气温-6℃,致使小麦叶尖受冻干枯。各试点4月下旬至6月上旬期间50多天无有效降水,加之昼夜有风天气多,加大了土壤失墒程度。6月2日固原东郊试点田间观察,干土层厚达20cm以上,造成各参试品种植株底部1~3片叶变黄干枯,上部叶片叶鞘处于凋萎状态。直到6月6日降小到中雨,才缓解了旱情,15日降中到大雨,降水31.6mm,彻底解除了旱情。但此时小麦已进入灌浆后期。
  因小麦拔节至灌浆前期几乎无降雨,使小麦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但各试点均未出现病害。只有西吉将台点蚜虫发生较重,采用氧化乐果进行喷药防治。4月至6月中旬近3个月无有效降水,虽为水地试验,但各试点水源有限(仅灌1~2水),加之长期无降水造成大气干旱,使小麦生长发育受到一定影响,植株变矮,不实小穗增多,籽粒欠饱,除隆德沙塘、西吉将台2点产量较高外,其余各点产量较低。
  2.2结果分析
  参试的5个品种平均产量变幅为4 303.3~5 363.3kg/hm2,其中较对照中引6号(产量4 696.7kg/hm2)增产的品种有95W0812、ST99-111、静冬9718,平均产量分别为5 363.3 kg/hm2、5 105.0kg/hm2、4 975.0kg/hm2,增产14.19%、8.69%、5.93%,LD99-67与对照相比减产,减产8.38%(见表1)。
  对参试品种进行方差分析,采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分析,LSD0.05=0.493 1,LSD0.01=0.654 0,结果表明:品种间、试点间、品种与试点互作效应均为极显著,表明品种间存在着真实差异,各试点间气候及栽培条件不同,参试品种在各试点表现出不同的适应性。ST99-111、95W0812较CK增产,达极显著水平(见表2、表3)。
  
  2.3品种简评
  (1)ST99-111。第2年参试,较CK 4点次增产,1点次减产,平均5 105.0kg/hm2,增产8.69%,居参试品种第2位。中熟型品种,生育期268d。幼苗半匍匐,叶色浅绿,生长势中,分蘖力中等。平均株高67.46cm,长方穗型,长芒,白壳,红粒,角质,籽饱度中上,落粒性中,平均穗数643.05万穗/hm2,穗粒数27.99粒,千粒重40.60g。抗寒、抗倒伏性强,抗旱、抗青干性较差,熟相好,下年终止试验。
  (2)LD99-67。第2年参试,较CK 5点次减产,平均4 303.3kg/hm2,减产8.38%,产量居参试品种之末。晚熟型品种,生育期277d。幼苗半匍匐,叶片绿色,生长势中,分蘖力中等。平均株高78.4cm,纺锤穗型,顶芒,白壳,红粒,角质,籽饱度中,落粒性中。平均穗数640.65万穗/hm2,穗粒数26.5粒,千粒重37.23g。抗寒、抗旱、抗青干性较差,返青迟,返青后生长发育缓慢,抗倒伏强,熟相较好,下年终止试验。
  (3)静冬9718。第2年参试,平均4 975.0kg/hm2,较CK 4点次增产,1点次减产,增产5.93%,居参试品种第3位。晚熟型品种,生育期271d。幼苗半匍匐,叶色浅绿,生长势强,分蘖力中等。平均株高84.34cm,长方穗型,无芒,白壳,红粒,角质,籽饱度中,落粒性中。平均穗数640.5万穗/hm2,穗粒数30.75粒,千粒重37.27g。抗寒、抗倒伏性强,抗旱、抗青干性较差,熟相较好,下年继续参试鉴定。
  (4)95W0812。第1年参试,较CK 5点次全部增产,平均5 363.3kg/hm2,增产14.19%,居参试品种第1位。中熟型品种,生育期267d。幼苗半匍匐,叶色浅绿,生长势、分蘖力强。平均株高74.12cm,纺锤穗型,长芒,白壳,红粒,角质,籽饱度中,易落粒。平均穗数693.93万穗/hm2,穗粒数28.98粒,千粒重38.04g。抗寒、抗倒伏性强,抗旱、抗青干性较强,熟相较好,该品种丰产性、适应性较好,下年继续参试。
  (5)中引6号。对照品种,平均4 696.7kg/hm2,产量位居第4。中晚熟品种,生育期272d。幼苗匍匐,叶片绿色,生长势中,分蘖力强。平均株高87.8cm,纺锤穗型,顶芒,白壳,红粒,角质,籽饱度中上,不易落粒,平均穗数645.6万穗/hm2,穗粒数26.9粒,千粒重39.26g。抗寒、抗倒伏性强,抗旱、抗青干性较差,熟相较好,下年仍作为水地对照品种。
  
  3参考文献
  [1] 申芸萍.水地与旱地对互助县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08(11):198-200.
  [2] 孙秋生,樊景豪.菏泽市2007~2008年冬小麦全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8(15):214,218.
其他文献
摘要阐述了水稻特优248的特征特性,并从适时播种、直播栽培、科学施肥、合理用水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特优248的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促进杂交水稻特优248的大面积推广种植。  关键词杂交稻;特优248;特征特性;高产栽培  中图分类号 S511.0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9)07-0158-01    特优248(原名特优368)系广东天弘种业有限公司、广东海洋大学杂交水
摘要在相同的发酵浓度、相同体积及相同温度的条件下,利用稻草和猪粪的不同比例来调节C/N,采用批量发酵方法,研究C/N对厌氧发酵产气量、产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温条件,原料不同C/N都能迅速启动;60d平均日产气量和产气率以C/N为33/1最高,分别达762.00mL/2 500mL;0.148 6m3/kg·TS,且能维持较高的产气均匀性。  关键词C/N;沼气;产气量;产气率;均匀性  中
摘要 介绍了杂交水稻新组合Ⅱ优673在福建武夷山地区试种示范表现情况,并总结了其丰产栽培技术,为该组合在同类地区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Ⅱ优673;示范表现;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5-0166-01    Ⅱ优673系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Ⅱ-32A作母本、福恢673作父本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属重穗型杂交
摘要: 介绍了平罗县枸杞发展现状的特点,阐述了枸杞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并对其竞争力及效益进行了分析,以期推动平罗县枸杞基地建设。  关键词:枸杞;基地建设;宁夏平罗  中图分类号:F31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20-0375-02    1枸杞发展现状    平罗县枸杞从1998年开始起步,首先由个别农户自发种植,经济效益凸显,带动周边农户逐步发展壮大。经过几
摘要为掌握花生需肥规律,在大荔县进行了花生“3414”肥效试验。结果表明:46%尿素456.5kg/hm2、16%过磷酸钙778.1kg/hm2、60%氯化钾300.0kg/hm2和46%尿素456.5kg/hm2、16%过磷酸钙515.6kg/hm2、60%氯化钾300.0kg/hm2,均是适合大荔县花生生产的配方施肥方案。  关键词花生;“3414”肥效试验;陕西大荔  中图分类号S565.2
摘要为掌握玉米需肥规律,在大荔县进行了玉米“3414”肥效试验。结果表明:施用270kg/hm2 46%尿素、120kg/hm2 16%过磷酸钙、225kg/hm2 60%氯化钾,玉米产量最高,达11 025kg/hm2,较不施肥增产4 175kg/hm2,投入产出比为1∶3.41;施用270kg/hm2 46%尿素、120kg/hm2 16%过磷酸钙、150kg/hm2 60%氯化钾,玉米投入产
摘要棉花“3414”施肥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在氮磷为基础的同等条件下,钾肥施入量的多少对棉花提高单铃重、公顷产量和皮棉产量效果明显。  关键词 棉花;施肥;“3414”试验;产量;生物学性状  中图分类号 S14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1-0181-02    为了掌握棉花需肥规律,了解氮、磷、钾3种元素对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索土壤的供肥性能,为指导大田
摘要 综述了我国转Bt基因抗虫棉的研究应用现状,转Bt基因棉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作用以及种植转Bt基因棉的生态风险及对策,包括对非目标昆虫及天敌的影响,害虫产生抗药性以及治理对策,从而为今后正确评价转Bt基因棉在该区种植中的生态安全性,充分发挥其在害虫治理中的作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 转Bt基因棉;害虫综合治理;生态风险;对策  中图分类号 S43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
摘要介绍了安徽省最新审定水稻品种两优036特征特性,总结了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浸种催芽、适时播种、培育多蘖壮秧与合理密植、合理施肥、科学管水、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两优036;适时播种;培育壮秧;肥水管理  中图分类号 S511.0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9)07-0159-01    两优036(03S×安选6号)系安
摘要从优质稻天优3301的产量与特征特性介绍了其作为再生稻的试种表现,并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配置生育期、适时插秧、加强水肥管理、综合防治病虫害、严格高留桩、加强再生季管理等内容。  关键词 优质稻天优3301;再生稻;产量表现;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1-0196-01    天优3301是福建省农业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