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苦难的守望者

来源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sasdf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生存境遇中人类的困惑,是自人文主义以来一直到克尔凯郭尔直至后现代社会人的理性崩溃之后的现实.石杰的小说以直面苦难的姿态呈现了芸芸众生无可回避的困厄境地.她的直面有别于当前面对苦难或逃避或沉溺的姿态,也在体验对象和解读方式上与古文化传统的人本关怀呈现径庭之别.
其他文献
从课程的目标和功能来讲,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主要有两大任务:第一,遵循思想品德课教学和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促进学生的德性内生,引导其做人;第二,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其学习的能力,引导其做事。而要完成这样的任务,就必须理清其内在的逻辑线索。  众所周知,生活是人类德性之源,是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石。课程标准也指出,思想品德课教学要以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
一个人的灯火通明  1992年我师范毕业,分配到邹城西南最偏僻的一所小学,开始了自己的教学生涯。  农村学校的夜晚特别漫长、寂静,在这样的夜晚里,我唯一能做的只有读书。从读师范那时起,我就一直保持着手不释卷,悦读不辍的习惯,但那时是一种随性的阅读,博杂散乱,囫囵吞枣。现在想来,我真正进入理性阅读的时候,还是从1992年8月开始。那时,是《血色黄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与黑》这三本书,照亮了我的
2015年暑假,双井街道中小学生们的社会实践有了新玩法。双井街道为辖区内6所中小学校的3000余名中小学生准备的7大类15项社会实践活动,都十分接近真实生活,也与大家的日常活动息息相关,并且贯穿整个暑期。例如,体验“工厂工人”角色,用家中废旧报纸卷制成爱心铅笔送给山区的小朋友;体验“武警战士”角色,到辖区的武警部队体验部队训练生活,接受国防教育;体验“教师”角色,加入“祖孙微信班”教社区里的爷爷奶
师德的重要性,自不必提。但师德为何如果不能厘清,则如闭眼走在荒原,走得很广袤,落得也可笑。百度新时期师德的标准,显示如下:乐教勤业,献身教育;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终身学习,不断发展。  这些是真正的“师德”吗?除了“献身教育”和“热爱学生,为人师表”是教师应该有的特征之外,另外几点不应该是教师特有的吧?不是特有为何要冠以“师德”之名呢?不可否认,教师这个职业和其他行业有共通之处。但是,“献身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