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py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效课堂改革中,“效”很重要。这个“效”,一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高效率,二是指学生课堂学习的高效益,三是指高效课堂改革带动教育改革所生发的高效能。只有在教师指导下的高效率的学生学习取得了高效益的回报,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锻造各方面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丰富的情感,满足终身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教学内容 预设 生成 效果 学法指导 课堂管理 意义
  一、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一)备课求“实”-----预设、生成,相辅相成。作为一名教师,在备课前要吃透教材,力求备课准确到位,做好课堂教学预设。因此,必须明确编者意图,明确每节课所学的知识点、知识块在整个单元、整册教材、整个学段所处的地位、作用。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都做到心中有数。当然,教材是专家编的供学生学习的材料,内容单一,片面,所以教师不能完全依赖教材,照本宣科。可以将相关的课外材料引入课堂,使现有的课本与课外的材料相互补充,使我们的课堂更加有血有肉,更加形象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有效的预设应促进课堂上的有效生成。有位老师在教学《长城》一课时,做了这样一个预设:他出示课件,向学生饶有兴趣地介绍长城的结构。后来评课时有人问他为什么做这样的预设,他支吾地答道是为了让学生了解长城的构造。像这样的预设就属于无效预设或低效预设,不能完全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不能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如果我们让学生在图上找一找课文中涉及的长城的各部分,如:城墙外沿、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等,并在图上注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各部分的作用。充分了解长城的特点,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进而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促进学生情感思维的形成,这样才是有效预设。
  有效的预设应有教学梯度,而不是盲目的、随意的,它应促进课堂教学向纵深发展。前不久,听了一位老师上《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堂导入之后,老师提出了两个问题:“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如果让你学该学什么?”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再让学生回答。大家不难想象,整个课堂大部分学生不知所云,不知从何应答,整个课堂显得杂乱而沉闷。究其原因,是其过分注重课堂的生成而忽视了有效预设,致使教学无法向纵深发展,时间也无法掌控。如果采取课前先下发探究表,课堂上教师依据问题难易程度梯次推进课堂教学,就会收到好的效果。
  (二)课堂求“活”------形式、方法,把握有度。只有确保课堂教学高效,才能带来教学质量的高效。这就要求我们在“活”字上做文章。即:
  1、灵活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
  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依据学生特征选择教学方法;根据学科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依据教师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依据时间标准选择教学方法。
  2、活跃的教学状态。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将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学和练,学习目标由学生确定,过程让学生参与,问题让学生提出,内容让学生总结,方法让学生归纳。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促进者,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3、科学的学法指导。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教师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善于为学生创设提问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
  二、构建高效课堂的意义
  (一)高效课堂的构建,使原来死气沉沉的传统课堂焕发了勃勃生机。传统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是“灌输——接受”,学生处于被动状态;高效课堂采用新理念,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踊跃发言,谈感想、谈收获。新理念让学生在“听中学”、“看中学”、“想中学”、“议中学”、“演中学”。这就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在交流中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学生处于主动状态,教师在课堂上关注的是每一位学生,关注的是学生的一切,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高效课堂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了学生能力。
  (二)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做中学”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表演能力、合作能力;“想中学”增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议中学”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答能力,“演中学”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是潜移默化的。
  三、构建高效课堂对教师能力的要求:
  (一)高超的课堂导学能力。高效课堂中的教师更为关注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学会些什么和感受到什么等等。教师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充分的发展。板书也许是学生来写,总结也许是学生来说,但这依然是一堂好课,一堂学生“学”得好的课。
  (二)准确地教材把握能力。高效课堂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必定会引发学生形形色色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储备丰富的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不能局限于教材范围的知识,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三)灵活的课堂管理能力。无法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参与,热闹又是课堂纪律的大敌,如何能让学习在“热闹”中“有序”地进行,取决于教师课堂管理能力。
  (四)机智的课堂环节把控能力。环节的设计能力要求教师不能完全按固定的设计环节进行,要富有弹性,以便随学生的表现来灵活调整,这取决于教师的随堂机智。
  四、存在不足及困惑
  (一)课堂活动要求容易养成难。高效课堂让老师少讲,学生多学、多说;老师先不讲,只是告诉学生学习的方法和内容,学生要将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索取,学生要动起来,还要在同学面前讲出来。学生要从过去的观众变成演员、当事人,要重建一种新的课堂秩序,要克服人类最大的弱点“惰性”。学生的规范变成习惯,需要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做,需要老师坚持点评,采用合适的评价。让学生发生质的飞跃这一过程需要长期的培训。
  (二)课堂展示参与容易精彩难。展示是高效课堂的亮点。为什么要展示?展示什么?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如果任由课堂自由发展,课堂出现了“展示专业户”的问题;如果教师人为分工,扩大参与度,又使得展示虽然参与广泛但又变得“泛泛而展”,失去了精彩,难以达到高效率。这是教师教学的困惑,
  高效课堂改革是一个蝴蝶破茧、凤凰涅槃的过程。它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前途是光明的,但过程是曲折的。
其他文献
当今教育,日新月异。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被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为教学活动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象具体、生动活泼地表现教学内容,为实现教学最优化创造了条件。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多媒体技术给传统教育带来巨大影响,它改变了千百年来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改变以单调的教学手段、单纯的教学方式向学生灌输知识,充分运用现代
期刊
在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各种手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世界,根据自身的条件建立起有益于个人与社会的生活目标,在学业、职业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得以充分发展,从而获得最佳的生活适应。特殊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与发展都与德育、心理素质的发展水平有密切的联系。了解和掌握特殊学生的心理,及时发现特殊学生的心理异常现象,并及时采取有
期刊
内容摘要: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善于鼓舞学生,是教育中最宝贵的经验。”现实生活中亦是如此,生活中没有那个孩子不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与鼓励,特别是小学生,他们更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希望老师们能认可他们。这种表扬和鼓励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重要作用,它可以更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学生有了学习热情,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多表扬、多鼓励是一首振奋曲,使他们前进、成长,是每
期刊
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创新极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培育和壮大创新极已经成为促进产业升级、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聚集有限资源优先培育“
【摘要】在学校教育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今天,教师该如何与学生之间进行对话交流,仍然是学校教育中永恒的话题。我通过三次与学生的对话过程感受到:教师只有以宽容的心态、激励的口吻进行平等交流,与学生建立起心与心之间沟通的桥梁,成为学生心灵的引导者和呵护者,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达到育人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对话 教师 学生 心灵沟通  与学生对话是班主任每天都要面对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只有真正的与学生建立起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一“问”到底,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发问,严重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新时代,新课程标准,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探索,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教师不能再居高临下,独揽“问”的大权,而应尊重学生,把“问”的权力还给学生,让学生做“问”的主人。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这有力地说明了“问”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热
期刊
一、教材解析: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是寓动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童话故事,课文讲小骆驼在小溪边照“镜子”,小红马喷着响鼻嘲笑它长得难看,小骆驼觉得挺委屈,感到很沮丧。后来通过沙漠旅行,小骆驼明白了自己的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中的特殊用处,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观,最后发出“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感慨。  二、三维目标的确立:  1、知识与能力:学习课文生字词,会用自豪的情感来说话。能自己读懂课文内容,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