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诊断及神经重建的临床进展

来源 :中华手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ei251639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又称产瘫)是一种在分娩过程中胎儿臂丛神经因受到头肩分离暴力作用而发生的牵拉性损伤,分为颈5-颈6损伤的Erb型、颈5-颈6-颈7损伤的扩展Erb型,颈5-胸1损伤的全臂丛型。体重≥4 kg、肩难产和产钳或吸引器助产等是产瘫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剖宫产是保护因素。神经电生理检查可用于产瘫的定性诊断——1月龄时运动单位电位可引出提示损伤神经根的预后良好。脊髓CT造影、MR脊髓成像和高分辨率MR成像的敏感度分别为0.73、0.68和0.75,特异性分别为0.96、0.97和0.83。约20%产瘫需要神经手术探查。手术指征为3月龄时无屈肘动作改善。创伤性神经瘤应切除并重建臂丛。上中干臂丛神经重建的最终疗效评定为术后4年,全臂丛为术后8年。肩关节功能评价采用Mallet评分,肘关节采用Gilbert评分,手功能采用Raimondi分级。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应用皮瓣联合抗生素骨水泥链珠治疗手部骨与软组织感染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6年2月至2019年11月,对16例手部感染性创面采用邻指指背筋膜皮瓣、指侧方血管链皮瓣、桡动脉鼻烟窝穿支皮瓣、局部转移皮瓣等并联合万古霉素抗生素骨水泥链珠进行修复,皮瓣术后3个月取出抗生素链珠16例,其中8例二期行植骨内固定手术。结果术后1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3~38个月,平均22个月,皮瓣血运好,顺利存活,伤
目的调查湖北省神经外科医疗资源配置的基本情况,从而探讨神经外科医疗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方法在湖北省神经外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的框架下,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形式,对湖北省241家卫生医疗机构中开展神经外科工作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统计,收集医院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相应指标的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和横断面分析研究。调查时间为2019年9—11月。结果湖北省241家卫生医疗机构中,有195家(
恶性周围神经鞘瘤是最为常见的神经源性软组织肉瘤,目前治疗方法为广泛扩大切除,辅以放、化疗。MPNST患者预后不佳,整体生存率低,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高。蛋白质组学技术是现今肿瘤研究中的热点。我们利用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及免疫组化方法,筛选并验证了与MPNST预后相关的差异蛋白:Decorin、TIMP-1、MnSOD。我们发现Decorin、TIMP1-1的高表达的MPNST患者预后良好;而Mn
游离足趾移植术于1966年由我国杨东岳首创,经过国内外广大学者50多年的潜心研究与广泛应用,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目前已成为最受欢迎的拇、手指缺损修复与再造的方法。本文从足趾移植重建拇、手指的发展历史,不同时期手术技术与观念的创新,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研究现状等方面作一介绍。
周围神经卡压是手外科的常见病种,以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和胸廓出口综合征最为多见。肌电图在周围神经卡压的诊断中发挥关键作用,神经B超和MRI逐渐成为重要补充。对于有手术指征的周围神经卡压征,早期手术疗效优于延期手术。解剖学的研究进展和临床经验的总结使周围神经卡压的手术方式不断改进、提高。临床应用内窥镜治疗周围神经卡压的技术不断成熟。周围神经卡压松解的手术疗效确切,但术后恢复时间长,重症者多有症状残
早产是导致围生儿死亡及新生儿疾病的主要原因,是临床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难题。全球早产的发生率约11.1%[1],2016年国内一项统计报道早产的发生率约为9.9%[2]。我国二胎政策开放后,新生儿出生率正逐渐增高,产妇早产的发生率也有所增加。早产的发生机制复杂,影响因素众多,而目前临床上预测早产的手段较为局限,主要通过宫缩监测、阴道后穹隆分泌物胎儿纤维连接蛋白检测、Bishop评分以及超声评估宫颈长度和形态变化等方式来预测早产。
目的探讨游离尺动脉腕上皮支微型皮瓣修复手指C形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5月至2018年12月,我们采用游离尺动脉腕上皮支微型皮瓣修复手指皮肤C形缺损患者12例。缺损创面大小为1.8 cm×2.7 cm~3.3 cm×5.5 cm,皮瓣切取面积2.0 cm×2.5 cm~3.5 cm×6.7 cm,C形缺损的形状均大于1/2周径,不超过4/5周径。5例供区直接缝合,7例予植皮。结果
腕关节相关疾病的诊治与肢体残障后功能重建是手外科学科发展中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腕关节疾病的诊治从一开始的外固定等保守治疗发展到开放手术,目前逐渐向精准化和微创化方面发展。肢体功能重建领域相关技术从肢(指)体再植、再造发展到周围神经损伤后的修复和重建,拓展到中枢损伤肢体偏瘫后功能重建的综合诊治等方面。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为代表的医疗团队在不同的时期均对这两大方向开展过一些
在医学、护理不断发展的今天,疼痛作为第五大生命体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手外科患者中普遍存在疼痛的表现,如何正确认识疼痛,选择适合的疼痛评估方法及管理模式对减轻疼痛、促进康复至关重要。在手外科成立60周年之际,本文对疼痛的相关基础及发展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