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大学安全危机时有发生,虽然在危机处理上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危机管理工作仍然不尽人意。如果不对高校危机管理进行绩效评价,而单纯地来研究高校危机管理,是无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的。
【关键词】危机管理 绩效评价 指标
一、高校危机管理、绩效评价的概述以及公共部门危机管理绩效评价理论
1 高校危机管理的含义及其特点
在国外,对高校emergency(突发事件)、crisis(危机)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纪宝成在其“从‘非典’防控看高校的危机管理”一文中阐述了高校危机管理的概念,界定了高校危机管理的范畴,探讨了高校应对危机的具体措施。他提出高校危机管理是有组织、有计划。可持续的管理过程,高校应针对潜在的或者当前的危机,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一些不同的控制行动,以期有效地预防、处理和消弭危机。
2 高校绩效评价
绩效评价也就是对一定时间内个体、团体、组织以某种方式实现某种结果的过程的主观和客观评定和估价。高校绩效评价就是对高校在管理过程中投入、产出、中期成果和最终成果所反映的绩效进行评定和划分等级。以期改善高校行为绩效和增强控制的活动,通过对高校使用各种资源的效率进行评价,进而实现教育管理部门对有限的教育资源进行合理的优化分配。
3 公共部门危机管理绩效评价理论
学者张小明,提出公共部门危机管理由“三大阶段”和“四大机制”组成。可见公共部门危机管理不仅是危机情景下的管理,而是从危机发生前的预防到危机结束后的恢复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和。其中危机事中实时评估和危机事后评估这两个评估内容都指向危机管理的绩效,两者测量的都是公共部门危机状态下绩效管理水平,因此,公共部门危机管理绩效评估指的是危机事中实时评估和危机事后评估。在我国高校属于公共部门,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高校危机管理是公共部门危机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公共部门危机管理绩效评估的理论研究对我国高校危机管理绩效评估具有直接的参考意义。
二、高校危机管理绩效指标体系的基本内容
高校危机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在前面对危机管理评价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高校危机管理的特点,对学者张小明构建的公共部门危机管理绩效评估体系进行修改,以便更能适应高校组织危机管理的特点,建立了高校危机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将高校危机管理绩效评估危机事中实时评价划分为信息管理、公关管理、决策分析、应变管理四大模块,危机事后评估主要内容就是恢复管理(如图),将这五大模块作为高校危机管理绩效评估的一级指标,在这五个一级指标下,又分别设有若干个二级指标。
三、高校危机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与说明
指标体系的建立是进行预测或评价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指标的设计在高校危机管理绩效评价中处于关键地位。
1 危机事中实时评估
(1)信息管理。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对于危机管理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这里主要包括对信息收集和发布的管理。
①信息的收集。指从各渠道获取关于危机事件的信息。
②信息的披露。如实地公布事件的真相,是危机处理的基本方针之一,这里主要反映了学校在应对危机过程中信息公开的情况。
③校园危机管理公文系统。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与高校危机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危机管理信息系统,从而对危机的预防和治理进行高效的管理和控制。
(2)公关管理。这里主要描述了组织在发生危机事件时,利用公共关系活动减少危机给组织与公众带来的影响,进而寻求公众对组织的谅解,以重新树立和维护组织形象。
①媒体公关。媒介公众是公共关系工作中最敏感、最重要的部分。这里是指在危机处理过程中,高校主动向媒体提供信息,并与媒体之间建立良性互动的关系。
②政府公关。指高校在危机处理过程中积极主动与上级管理部门进行沟通,争取获得上级管理部门的支持。
③学校内部沟通。指信息在组织内沟通顺畅,形成全员公关的状态。
④与学生沟通。指主动与学生沟通,及时向学生传达危机发生的状况。
⑤大众公关。指高校在应对危机事件期间,为维护其在大众心目中的形象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开展的系列活动。
(3)决策分析。组织或决策者在决策时高度紧张和可利用资源严重短缺的限制条件下,面对高度不明确和极其复杂的危机决策环境,进行应对公共危机的活动和过程。
①决策机构。指根据危机的实际情况设立专门的管理及处理机构,明确危机管理小组成员之间职责分工、相应权限和沟通渠道,并对整个危机治理起全面指导和决策的作用。
②决策者的素质。包括决策者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能力素质等,特别是危机决策能力和心理素质能力。
③专家指导。指借助专家的集体智慧,为决策机构提供方案。
④科学的决策方法。指在制定和执行任何一项危机决策时都必须有科学的理论指导,遵循科学的原则和方法进行操作。
(4)应变管理。①危机现场控制。指危机发生后,危机管理者亲临危机事故现场,了解危机的现状,控制危机的蔓延和发展。
②危机处理方案。指危机管理者对危机做出有效的反应或行动,包括制定危机处理的计划和方案。
2 危机事后评估
(1)恢复管理。此阶段是“化危为机”的关键阶段,是指在危机化解后,学校制订危机恢复计划,消除危机产生的影响。
①制订与实施恢复计划。指为了使学校恢复正常运作秩序,重建教工与学生的信心,所制订与实施恢复管理计划。
②总结经验教训。调查分析危机产生的原因,强化危机防范体系,根据危机产生和处理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和缺陷,修正、完善学校的管理体系、组织架构、规章制度、运作模式等。
③重建声誉。通过对外公关等方式,恢复学校的声誉,重塑学校的形象。
【关键词】危机管理 绩效评价 指标
一、高校危机管理、绩效评价的概述以及公共部门危机管理绩效评价理论
1 高校危机管理的含义及其特点
在国外,对高校emergency(突发事件)、crisis(危机)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纪宝成在其“从‘非典’防控看高校的危机管理”一文中阐述了高校危机管理的概念,界定了高校危机管理的范畴,探讨了高校应对危机的具体措施。他提出高校危机管理是有组织、有计划。可持续的管理过程,高校应针对潜在的或者当前的危机,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一些不同的控制行动,以期有效地预防、处理和消弭危机。
2 高校绩效评价
绩效评价也就是对一定时间内个体、团体、组织以某种方式实现某种结果的过程的主观和客观评定和估价。高校绩效评价就是对高校在管理过程中投入、产出、中期成果和最终成果所反映的绩效进行评定和划分等级。以期改善高校行为绩效和增强控制的活动,通过对高校使用各种资源的效率进行评价,进而实现教育管理部门对有限的教育资源进行合理的优化分配。
3 公共部门危机管理绩效评价理论
学者张小明,提出公共部门危机管理由“三大阶段”和“四大机制”组成。可见公共部门危机管理不仅是危机情景下的管理,而是从危机发生前的预防到危机结束后的恢复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和。其中危机事中实时评估和危机事后评估这两个评估内容都指向危机管理的绩效,两者测量的都是公共部门危机状态下绩效管理水平,因此,公共部门危机管理绩效评估指的是危机事中实时评估和危机事后评估。在我国高校属于公共部门,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高校危机管理是公共部门危机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公共部门危机管理绩效评估的理论研究对我国高校危机管理绩效评估具有直接的参考意义。
二、高校危机管理绩效指标体系的基本内容
高校危机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在前面对危机管理评价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高校危机管理的特点,对学者张小明构建的公共部门危机管理绩效评估体系进行修改,以便更能适应高校组织危机管理的特点,建立了高校危机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将高校危机管理绩效评估危机事中实时评价划分为信息管理、公关管理、决策分析、应变管理四大模块,危机事后评估主要内容就是恢复管理(如图),将这五大模块作为高校危机管理绩效评估的一级指标,在这五个一级指标下,又分别设有若干个二级指标。
三、高校危机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与说明
指标体系的建立是进行预测或评价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指标的设计在高校危机管理绩效评价中处于关键地位。
1 危机事中实时评估
(1)信息管理。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对于危机管理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这里主要包括对信息收集和发布的管理。
①信息的收集。指从各渠道获取关于危机事件的信息。
②信息的披露。如实地公布事件的真相,是危机处理的基本方针之一,这里主要反映了学校在应对危机过程中信息公开的情况。
③校园危机管理公文系统。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与高校危机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危机管理信息系统,从而对危机的预防和治理进行高效的管理和控制。
(2)公关管理。这里主要描述了组织在发生危机事件时,利用公共关系活动减少危机给组织与公众带来的影响,进而寻求公众对组织的谅解,以重新树立和维护组织形象。
①媒体公关。媒介公众是公共关系工作中最敏感、最重要的部分。这里是指在危机处理过程中,高校主动向媒体提供信息,并与媒体之间建立良性互动的关系。
②政府公关。指高校在危机处理过程中积极主动与上级管理部门进行沟通,争取获得上级管理部门的支持。
③学校内部沟通。指信息在组织内沟通顺畅,形成全员公关的状态。
④与学生沟通。指主动与学生沟通,及时向学生传达危机发生的状况。
⑤大众公关。指高校在应对危机事件期间,为维护其在大众心目中的形象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开展的系列活动。
(3)决策分析。组织或决策者在决策时高度紧张和可利用资源严重短缺的限制条件下,面对高度不明确和极其复杂的危机决策环境,进行应对公共危机的活动和过程。
①决策机构。指根据危机的实际情况设立专门的管理及处理机构,明确危机管理小组成员之间职责分工、相应权限和沟通渠道,并对整个危机治理起全面指导和决策的作用。
②决策者的素质。包括决策者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能力素质等,特别是危机决策能力和心理素质能力。
③专家指导。指借助专家的集体智慧,为决策机构提供方案。
④科学的决策方法。指在制定和执行任何一项危机决策时都必须有科学的理论指导,遵循科学的原则和方法进行操作。
(4)应变管理。①危机现场控制。指危机发生后,危机管理者亲临危机事故现场,了解危机的现状,控制危机的蔓延和发展。
②危机处理方案。指危机管理者对危机做出有效的反应或行动,包括制定危机处理的计划和方案。
2 危机事后评估
(1)恢复管理。此阶段是“化危为机”的关键阶段,是指在危机化解后,学校制订危机恢复计划,消除危机产生的影响。
①制订与实施恢复计划。指为了使学校恢复正常运作秩序,重建教工与学生的信心,所制订与实施恢复管理计划。
②总结经验教训。调查分析危机产生的原因,强化危机防范体系,根据危机产生和处理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和缺陷,修正、完善学校的管理体系、组织架构、规章制度、运作模式等。
③重建声誉。通过对外公关等方式,恢复学校的声誉,重塑学校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