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lin1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小学语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巨大任务;探求课堂上培养学生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条培养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能力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是小学教学阶段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由过去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时代,面对社会人才不断更新的需求,如何在小学语文课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当代教师肩负的神圣职责。我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尝试性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现将我的一些做法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注意力
  
  1.1在进行新课的教学中,让学生朗读课文,发现问题,启发讨论,创造性地理解课文的含义。在教学《科利亚的木匣》一课时,学生通过读最后一段,弄清了课文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吗?”此刻我并没有就此停止,而是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思考下一个问题:“妈妈又是怎么找到自己的箱子的?这能说明什么呢?”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发现妈妈还是数了三十步,就找到了自己的箱子。说明什么呢?学生发现了,原来生活中也有不变的事物。“你能再找到这些不变的东西吗?”学生特别兴奋,整个注意力都集中在课堂上。
  1.2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绪能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始终全身心地投入教学,用自己愉悦的情绪感染学生,并运用抑扬顿挫、富于情感的语言,以快慢相宜的速度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不断启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勇敢地回答问题。同时要把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回答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把握课堂节奏,使整个课堂节奏明快和谐、动静结合、富有音乐性,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地接受知识。
  
  2.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1学生思维能力要靠多方位多渠道培养。
  实践证明,学生对于模型、投影、幻灯、录像、电脑等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的兴趣要比老师不断地讲、学生机械地听的“填鸭式”教学高得多,效果更明显。我在给学生讲授《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时,先结合挂图讲大榕树的组成,演示它的根粗、枝壮、叶茂,再呈现大榕树的“大”,使抽象化的内容直观化,为讲大榕树为什么是鸟的天堂埋下伏笔;在讲授鸟的多时,先播放多媒体课件,借助动态的画面,使学生在鸟飞、鸟鸣、鸟动中感受鸟的“多”。并通过鸟的天堂不见一只鸟到大榕树周围全是各种各样的鸟的对比,真正认识到大榕树为什么是鸟的天堂。由于在教学中利用直观激趣法使用了挂图、多媒体课件等多种直观形象的教学用具,积极调动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学中想、想中学,提高了教学质量。
  2.2兴趣是求知的前提。
  在一节课的开始首先要让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为一堂好课奠定良好的基础。我在讲授《向往奥运》一课时,在导语部分发问:“你还记得北京争得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权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吗?”配合播放原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宣布中国北京取得2008年第29届奥运会举办权时激动人心场面的录像,学生听着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望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目光聚焦,思维指定预设的目标,自然而然地想起了祖国的强盛是全中国人民共同的心愿,爱国的情感火花随之大放光芒,结合课文使学生充分调动积极性,充分利用思维空间,这样一来,一节课的效果达到了令人十分满意的程度。
  
  3.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3.1苏霍姆林斯基说:“对学生来说,最好的教师是教学过程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志同道合者的那种教师。”小学生活泼向上、有极强的可塑性,教师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会思考、会质疑,给学生以足够的自由空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如教师在课堂中常用:“谁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你是怎样想这件事的?”等话来提示学生,打破学生盲目听讲、被动听讲、迷信教师的传统局面。我在教学《赵州桥》一课时,学生对于赵州桥的设计提出了许多看法,有的学生设计的桥像一道彩虹,有的学生设计的桥如南京长江大桥,我结合课文给学生讲了古代人们造桥时的技术和材料,学生立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为什么桥是拱形的?”我拿小竹棍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分析力学原理,学生愉快地接受了课文中古人造桥的设计思想,自己也在实验过程中发挥了创造能力。
  如,在教学《称象》一文时,有个学生提出:“曹冲虽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可是要搬运那么多的大石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又要把大石头的重量称出来,这样也不会太准确。因此,我觉得曹冲的方法并不是最好的办法。”这时,我拍手称赞这位同学敢于大胆质疑的同时,也因势利导,让学生思考还有什么比曹冲更好的称象办法。孩子们的情绪异常活跃,纷纷建言献策。有的说:“用两条大小一样的船在水中,一条船装象,一条船装人,两条船都沉到一样的位置。(说明象、人重量相等。)”但有的同学反驳说:“如果装满人的那条船,还没有和装象的船沉到一样的位置怎么办?”同学们经过一番争论,就进一步了解在当时的情况下,曹冲能用船代替称,用大石头代替象,称出大象的重量,已经是很了不起了。从而让学生们更加体会了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
  3.2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根据课文内容,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说话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地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在学习《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课时,我启发学生:“黄河为什么会给人们带来灾害?”有的学生回答:“是由于人们破坏了植被。”有的学生回答:“破坏了大自然的规律,人们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这种对话式的练习,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学生说话的欲望异常强烈,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3.3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大任务,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良好途径。在上好每篇课文的同时,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推荐一些相关的书籍,让学生自己阅读,这样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创新能力。我在给学生上李白《赠汪伦》这首诗时,给学生推荐李白的《月下独酌》,让学生从另一方面了解诗人在写作上的伟大成就。再如学习《草船借箭》一课时给学生推荐《三国演义》,让学生了解诸葛亮智慧的同时,又对这部文学巨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狐假虎威》时,让学生阅读《成语故事》这本书,使学生的成语知识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在理解成语含义的同时又学到了许多成语。
  总之,如何培养学生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巨大任务,是复杂而充满乐趣的工作。为了我们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为新时代培养合格的人才,我们应该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更新,使学生能够真正学到知识,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其他文献
在各地中考或高考中,作文已经成为语文考试“盛宴”中的“大餐”,其分值更占据着整个语文试卷的半壁江山。谁能在作文上技高一筹,谁就等于抢占了语文试卷的“制高点”,就有资格“笑傲考场”。这自然引起广大师生和家长的高度重视。作为语文教师,我非常重视学生的写作,平时有意识地进行这方面的摸索并不断的总结。事实证明,要想提高写作水平,非得下一番苦功夫不可。下面我就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方面谈谈想法。  写作能力是一
摘要: 多媒体教学是当今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文章分析了多媒体技术在《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教学中的特点、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课堂教学    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一改以往传统教学中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科书的呆板模式,它是集文字(text)、图形(graphics)、视频(video)、动画(animator)、声音(soun
摘要: 本文阐述了“自主学习,创新发展”的教学模式的内涵及其在新课标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并论述了教师在“自主学习,创新发展”的体育教学模式中的作用,并指出“自主学习,创新发展”教学模式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体育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创新发展”体育教师主导作用    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一直遵循凯洛夫的五环教学模式,其教学程序是: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知—布置课后练习。在这种传统的
摘要: 本文拟对宋朝词人李清照的词《声声慢》及其四个英译本进行语篇的功能文体对比分析,力图从功能文体学的角度说明在汉语古诗词的英译过程中,对不同语言形式的取舍会影响对原作意义的重现,进而影响到语篇的功能文体特征,削弱其对原作主旨的表现力。  关键词: 音韵 经验 人际 《声声慢》 英译文 功能文体    一、前言    传统的文体学把文体视为表达,认为文体是内容的形式外壳。布拉格学派在20世纪30
抽象是什么?这个问题可以写一本书。  我想,自从人类开始智慧地认识到“客观事物、我们眼睛所看到及心灵所获得的三者之间并不相同”,抽象就产生了。不需提及彩陶纹饰,原始工具的产生便是“抽象”最朴素的反映。先民们从生产劳动的经验中提炼出了对于形和功能的理解及把握,通过对于自然现成品的模拟及主观强化实现了创造。中国文字的诞生和演变亦毋庸置疑地呈现了一个抽象过程:从对自然事物的描摹记录开始,通过对视觉经验和
众所周知,英语不仅是一门语言,还是一种工具,同时,它也是一门艺术。无论是从它抑扬顿挫和连贯的发音,还是那丰富的词汇、清晰的结构,亦或那准确的表达能力,英语都充分显示了其世界第一通用语言的优势和特点。  英语的魅力不仅仅体现在它作为世界第一通用语言上,英语歌曲同样无可置疑地展示着这一门古老语言的魅力。不仅在大型活动中人们用英语向全世界展示自己,即使在平时,那优美的旋律也是我们身心放松的良药。  经过
摘要: 汉字是古代从中国传到日本和韩国的。但长时间处在不同的语言文化环境的影响下一部分汉字的含义发生了变化。本文举例日常生活当中使用频率较高的称呼来强调要注意中日韩三国语言里的同形异义词现象。  关键词: 同形异义词 称呼 中日韩    一、序言    日本从古派遣隋使、遣唐使等到中国来学习。那些遣隋使、遣唐使回到日本之后传播中国文化。日本在文字、建筑、行政制度、土地制度、哲学、食物、美术等诸多领
摘 要: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课堂之中。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中政治教学 合作学习 有效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能使学生参与是教师的最大过失。”这就是说,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高度关注,才能使学生有兴趣去关心现实问题,才能主动地去探究问题,才能真正提高教
摘要: 词汇作为语言的基础,与文化因素紧密相连。在翻译实践中,常常出现中英文词汇不对等现象。本文通过实例呈现这种现象并分析其成因,最后再加以总结,希望对今后的翻译实践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 中英词汇词汇翻译不对等    一、语言、文化、词汇与翻译的相互关系    萨皮尓(Sapir)认为,语言具有“文化功能而非什么生物遗传功能”。语言具有民族性,特定的民族都有特定的语言,世界上不存在没有特
摘要: 流行音乐进入课堂的问题,体现了现代流行文化与传统课程知识体系的冲突与矛盾。在我们教育观念越来越开放的今天,“课堂”也应该是开放的。因此应当把时代气息浓,紧贴学生现实生活,符合学生“胃口”的材料——流行音乐充实到教学中,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劲头和情趣。  关键词: 音乐教学 时代性 流行音乐    上学期末,我让学生写了一篇随笔《谈谈音乐》,大多数学生写道:“我很喜欢音乐,但我指的是流行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