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抽象的个体”到“现实的个体”——马克思早期“人的解放”思想的生成逻辑

来源 :山东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RUIZH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体是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逻辑起点、逻辑展开和逻辑归宿.从立足于“抽象的个体”的“政治解放”到立足于“现实的个体”为基础的“人类解放”,表征了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生成逻辑.马克思没有放弃“抽象的个体”对人类解放的积极意义,而是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对其加以扬弃,从而形成以“现实的个体”为基础的真正的人类解放思想.没有以“抽象的个体”为基础的“政治解放”,就不可能形成以“现实的个体”为基础的“人类解放”.因此,从“抽象的个体”到“现实的个体”的视阈,探索马克思早期“人的解放”思想的生成逻辑,对于理解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真实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商周蜀地由尊至罍的转变以至列罍礼器组合的使用,在器物形制、装饰风格以及器物组合等方面与中原地区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受到克商胜利这一重要时代背景的强烈影响.原地处殷周之间曾受到商人强烈影响的东方族群在翦商联盟中占据重要地位,他们对青铜罍这种带有本族特色之礼器的重视与摆脱“安阳”约束的时代风貌相结合,从而使高浮雕装饰的青铜罍出现在蜀地,最终成为先秦时代蜀人上层贵族提高自身威望的核心礼器.
通过X射线荧光(XRF)法对麦坪遗址出土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时期的62件陶器进行成分检测分析,发现新石器时代陶器中的P2O5成分含量远高于商周时期陶器,其平均值从3.58%下降到1.28%,表明该区域陶器采用了高磷含量的原材料.这一规律与狮子山、龙王庙新石器时代遗址类似,证明它们在制陶工艺上采用了类似原料配方.类似的陶器制作工艺、相似的陶器风格,充分说明汉源谷地新石器时代遗址群为同一文化面貌.采用高磷含量原材料这一技术手段,明显有别于汉源谷地周边同时期遗址,也为汉源谷地新石器时代遗址群为一新的文化类型提供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