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生态需水的黄河水资源水质水量联合评价

来源 :环境科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ongz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分析河水满足人类用水和河道生态功能需水双重功能的前提下,提出了河水生态功能强度的概念,以及结合生态需水的流域水资源数量与质量联合评价的方法.根据黄河流域1997~1999年间主要水文站点逐月的水质监测数据、水文数据及各取水口逐月的取水量数据,结合生态需水对黄河流域的水资源进行了水质水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河水生态功能强度的时空分布不均,这与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分布相关.在1997、1998和1999年,黄河总可利用水资源量分别为371.17×108、425.50×108和500.64×108m3,其中具备河道生态功能的水资源量分别为129.51×108、151.51×108和205.88×108m3,远远小于维持河道生态系统健康所需的水资源量230.60×108m3,导致了黄河断流和其它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
其他文献
对2005年6月西江干流出现特大洪水期问及其前后的溶解有机碳(DOC)进行连续采样分析.结果表明,DOC浓度对流量变化的响应不敏感(n=43,R^2=0.23,p〉0.0.5),尽管流量有6—7倍的变化,但DOC浓度
提出一种恢复场景中所有物体的反射特性的方法.算法以一个全景图、场景的完整几何模型和光源信息为输入,结果是场景的一个完整反射模型.恢复是以逐步求精的方式进行的.先假定物体表面是漫反射面并生成一幅全景图,然后算法逐步迭代,比较绘制的全景图和原始全景图,如果有的物体的误差超过某个阈值,算法为
重点研究将数据挖掘中的分类技术与数据库技术紧密结合的高效的可扩展的分类算法.提出一种基于分组记数技术构造分类器的方法,利用数据库系统的结构化查询语言来实现主要计算
采用升温热重方法研究了流化床温度条件下N2O与石油焦焦炭的多相反应动力学特性,实验中设置升温范围为973~1273K,升温速率为5K·min^-1,估算及灰色关联分析的结果表明,在流化
21世纪,我们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当中。毫无例外,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也为其带来了发展机遇。在当前的小学语文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