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在隆重庆祝建国60周年之际召开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再次从“党的生命”这一高度重视“党内民主”,意义十分深远。
1945年7月4日下午,毛泽东与著名爱国主义者黄炎培有一段著名的“窑洞对”。黄炎培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个周期率。”毛泽东答道:“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
转眼间,“窑洞对”已过去64年,已成功执政60年的中国共产党,以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证明了毛泽东当年的论断。在辉煌的执政成就面前,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居安思危,审时度势,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再次郑重强调“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这与64年前我们党对历史周期率的认识,是一脉相承的。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推进党内民主,维护党的生命,必须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根本,夯实党内基层民主建设这一基础。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当前要抓住三个重点。
首先,要增強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民主意识,重点是处理好党内民主与集中统一的关系。在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并没有从维护党的生命的高度重视党内民主。有的是嘴巴上重视、行动上轻视,有的是叶公好龙。“民主”只停留在文件上、报告中,在关键时刻,党员群众总看不到“民主”的身影。还有一些人对党内民主与集中统一的关系长期认识不清,有的人甚至错误地把民主当作形式和手段,常常以集中代替民主。对此,四中全会再次阐明了党内民主与集中统一的辩证统一关系,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必须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夯实党内民主的基础,首先就要夯实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基础,切实从维护党的生命的高度,推进党内民主。
其次,要有坚强的制度保障,重点是抓好党务公开、基层选举、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等关键环节的制度建设。民主贵在自觉,但单凭自觉无法保证民主,必须通过制度进行规范和约束。在一些地方,党内民主之所以流于形式,除了领导干部缺乏民主意识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制度作保障。建立健全党内基层民主制度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当前要着重抓好几个关键环节。一是党务公开。没有阳光,民主就很难生根、发芽,充分保障党员群众的知情权,是推进党内民主的前提。二是基层选举。对于党员群众来说,投票选干部是他们最看重的民主权利。三是重大决策。对事关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要保证党员群众的参与权。四是党内监督。监督权是党员群众神圣的民主权利,也是党内民主的重要保障。抓住这些关键环节,出台周密的制度,就能为党内民主护航。
最后,要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重点是通过民主的方式选用干部,通过干部工作的民主推进党内民主和社会民主。近些年来,选人用人的民主程度越来越高,基本上打破了“少数人在小圈子里选少数人”的怪圈,但在一些地方,对干部的考核评价还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基层领导明明没有民主意识、独断专行,却被看作是“有魄力”的表现,而民主意识强的干部,却被认为是“老好人”、缺乏魄力,这是十分荒谬的。魄力应该是充分发扬民主、善于集中大家智慧的魅力,而不是独断专行、刚愎自用的“威力”。因此,考核干部的部门和领导一定要有一双火眼金睛,善于通过民主这块试金石来鉴别干部,通过民主的方式选拔干部,通过民主的干部,进一步推进民主。
1945年7月4日下午,毛泽东与著名爱国主义者黄炎培有一段著名的“窑洞对”。黄炎培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个周期率。”毛泽东答道:“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
转眼间,“窑洞对”已过去64年,已成功执政60年的中国共产党,以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证明了毛泽东当年的论断。在辉煌的执政成就面前,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居安思危,审时度势,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再次郑重强调“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这与64年前我们党对历史周期率的认识,是一脉相承的。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推进党内民主,维护党的生命,必须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根本,夯实党内基层民主建设这一基础。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当前要抓住三个重点。
首先,要增強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民主意识,重点是处理好党内民主与集中统一的关系。在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并没有从维护党的生命的高度重视党内民主。有的是嘴巴上重视、行动上轻视,有的是叶公好龙。“民主”只停留在文件上、报告中,在关键时刻,党员群众总看不到“民主”的身影。还有一些人对党内民主与集中统一的关系长期认识不清,有的人甚至错误地把民主当作形式和手段,常常以集中代替民主。对此,四中全会再次阐明了党内民主与集中统一的辩证统一关系,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必须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夯实党内民主的基础,首先就要夯实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基础,切实从维护党的生命的高度,推进党内民主。
其次,要有坚强的制度保障,重点是抓好党务公开、基层选举、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等关键环节的制度建设。民主贵在自觉,但单凭自觉无法保证民主,必须通过制度进行规范和约束。在一些地方,党内民主之所以流于形式,除了领导干部缺乏民主意识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制度作保障。建立健全党内基层民主制度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当前要着重抓好几个关键环节。一是党务公开。没有阳光,民主就很难生根、发芽,充分保障党员群众的知情权,是推进党内民主的前提。二是基层选举。对于党员群众来说,投票选干部是他们最看重的民主权利。三是重大决策。对事关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要保证党员群众的参与权。四是党内监督。监督权是党员群众神圣的民主权利,也是党内民主的重要保障。抓住这些关键环节,出台周密的制度,就能为党内民主护航。
最后,要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重点是通过民主的方式选用干部,通过干部工作的民主推进党内民主和社会民主。近些年来,选人用人的民主程度越来越高,基本上打破了“少数人在小圈子里选少数人”的怪圈,但在一些地方,对干部的考核评价还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基层领导明明没有民主意识、独断专行,却被看作是“有魄力”的表现,而民主意识强的干部,却被认为是“老好人”、缺乏魄力,这是十分荒谬的。魄力应该是充分发扬民主、善于集中大家智慧的魅力,而不是独断专行、刚愎自用的“威力”。因此,考核干部的部门和领导一定要有一双火眼金睛,善于通过民主这块试金石来鉴别干部,通过民主的方式选拔干部,通过民主的干部,进一步推进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