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利用教学资源的反思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alno1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结合2011常州小学英语同题异构教研活动具体的教学案例,探讨了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等问题。
  关键词: 同题异构 教学资源 小学英语教学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教师对教学资源的认识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日益显现出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中小学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整合研究普遍开展,自然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资源几乎占据了学校教学资源的半壁江山;与此同时,传统教学资源也不断得以优化,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因此,如何对这些种类繁多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优化与设计,以便有效应用成了当务之急。
  课堂教学资源设计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成为教师必备的重要素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对教师教学支持与管理能力上的标准是:能够收集、甄别、整合、应用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以优化教学环境;能在教学中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管理;能组织与协调各种资源,促进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创建;能组织与协调各种资源,支持信息化的教学活动。
  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指导学生建立英语语言系统,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运用、交流英语,逐步培养英语表达、思维和运用能力。英语的教学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但教学资源开发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英语课堂中,学生不仅是课程目标实施的对象,而且是我们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是课堂的创造者。
  2011年4月15日常州小学英语同题异构教研活动在常州市实验小学举行。常州市实验小学张佶老师和常州市戚墅堰实验小学李叶老师的4BUnit 8 Open day两节英语课,很好地为我们诠释了如何有效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创设平等课堂。以下是我听课的一些感悟。
  一、现实资源——“水到渠成”
  我们生活中的现实资源丰富,自己的教室,上公开课的观摩室,学生的个人信息,教师的个人信息,如教师的家人信息,教师本人的QQ号码,等等。而有的教师常常舍近求远,忽视了现实资源,收集一些学生不甚了解的信息,导致教学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教学片段一:
  T:I’m Jill.What’s your name,please?How are you?
  S1:Fine,thank you.And you?
  T:I’m OK.Who is your friend?
  S1:She’s Linda.
  T:I’m very happy today,this is a special day because it is an open day.Look,there are many friends in our school.They are all English teachers.
   Boys and girls,let’s say Hello to the teachers,OK?
  Ss:Hello! Welcome to our school!
  T:Well,many teachers are new here.I think you would like to show them around our school.
  反思一:张老师充分利用了现实资源,今天常州小学英语同题异构教研活动的契机,作为一个特殊的日子,本校的开放日,“水到渠成”引出open day。
  二、动态生成——“巧妙捕捉”
  动态生成资源,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围绕多元目标,在开展合作、对话、探究的课堂教学中,即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这正是一节课最鲜活的生命力所在。这也是课堂给予教师每一节课的“礼物”。
  叶澜教授在《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中,就提出了“课要有生成性”。是说这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如果说一节精彩的英语课应该扎实、充实的话,那么动态生成可以让课堂变得丰实。教师巧妙利用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将会收获意外的惊喜。
  教学片段二:
  T:So first let’s look at some pictures about our school.(多媒体出示一张地图,展示校园组图)What can you see?
  S1:I can see some classrooms.
  T:How many classrooms are there ?
  S1:There are ...
  T:Do you like computer rooms?
  S2:Yes.
  T:Why?
  S2:I like computer games.
  T:You like computer games.You can play computer games in the computer games.
  T:Do you like read books here? Is the garden beautiful?
  Ss:Yes.
  T:And there’s a gallery.It’s a good place.It’s cool in summer.
  T:Look,I have a map here.What map is it? Is it a map of a park?
  S3:It’s a map of our school.
  T:Yes,it’s a map of our school.Look,what place is this? What’s in our school?
  S4:There’s a ... There are some ...
  反思二:张老师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旧知,引入新知的学习。新知的掌握对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在本堂课的伊始,张老师便通过学生已掌握的旧句型What can you see?和I can see ...来教授新单词classroom,computer room和playground等单词,在此基础上新知There be 句型的呈现真实而自然,明显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学生学得非常轻松。学生们看着学校地图介绍学校,同时也在向来宾展示常州实小的校园,实现了句型结构功能与真实意义的有效结合。
  叶澜教授说:“教学是一种特殊的交往,教学活动则是一种对话和理解的活动,在对话中学生的观点显现了,思维发展了。”张老师在课中插入了学校的地图,从而巧妙地练习了对话,使学生获得了独立思考与自我表达的机会。
  三、散状信息——“提升资源”
  在一堂课上,从学生那里会获得很多的动态生成,因为现在的学生见多识广,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但这些生成是散状的,不一定都可以成为有效的教学资源,有些只是一些相关的信息,关键是老师要智慧地从这些散状的资源中提取出有效的资源。
  教学片段三:This big classroom(在教研活动现场的观摩教室)
  T: There are many places in our school.Where are we now?
其他文献
摘 要: 文章针对环境工程学课程的特点,对课程建设进行了研究,从教材的选择到课堂教学及实践教学分别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结合实验、实践将课堂教学和实际应用相融合的教学思路。整个教学体系综合运用多媒体手段,使用基于WEB的环境工程学网络课堂、基于网络多媒体的环境工程学教学平台、基于SQL SERVER2000的资源数据库管理系统、基于ASP.NET的环境工程学相关知识、信息发布网站,结合实验室实
道德情感是人们对于社会现象的真假、美丑、善恶所表示的喜、怒、哀、乐、爱、憎、好、恶的情绪体验。道德情感对人的人格、人性的塑造起着很大的作用。中国古代教育家早已认识到,道德情感包含有认识(理)和情绪(情)两个因素,只有认识的而没有情绪的因素,或者只有情绪的而没有认识的因素,都不能构成某种真正的道德情感内涵。“情理合一”的情感形式,已构成我国特有的道德情感的价值内涵,它是传统语文情感教育的一种基本形式
摘 要: 我国大学要实现超越,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应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培育世界一流大学所必备的多元文化和独立的人文精神,让大学真正成为研究问题、追求真理、关怀社会的学术场所。  关键词: 大学 “大楼” “大师” 文化建设    一、由大学校门所想到的  有人称:“看到聊城大学的校门,才知道什么叫大。”  聊城大学的校门,一度被誉为“齐鲁第一门”,这个在网络上被称为“高校
我校是一所普通初中,近日,结合多年作文教学经历,我对全校中、高年级200名学生的作文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经统计、分析发现,多数学生对待写作持任务观念,处于“要我写,只得写”的状态,在这种心态下完成的习作往往是闭门造车的虚假之物,许多习作存在主题不明、条理不清、语句不通、言之无物、情感苍白等问题,作文情况不容乐观。之所以出现这一现状,是因为绝大多数学生没有体验到作文的成功与快乐,从而导致写作情绪低落
2012年高考山东卷第29题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为引子,分别从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等书中选取材料,让考生通过阅读材料思考:(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3)据材料三,谈谈你
【背景描述】  今天是我值班,晚自习时间到了,我放轻脚步声,静静地来到自己班教室的外面,从教室的窗户往里看。或许是职业病,很多班主任喜欢在教室外“偷偷”地查看自己班学生的状况。同学们都在静静地自习,已经是高三学生了,明显感到高考的压力,可是在教室的角落位置上,一位熟悉的女生——小丽(化名)又拿出了几件宝贝儿开始她自己的“工作”了,只见她抹了一把凝脂状雪花膏似的东西,对着一个化妆盒上的小镜子,不停地
我最近执教《船长》一文,课堂上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波澜不惊,令我很不满意。  不满之一:导入课题,漫不经心。  师:同学们,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生与死的严峻考验面前最能显示出一个人的灵魂。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一篇短篇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伟大的灵魂。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板书课题)  生:船长。(既听不出语调的高低,又体会不到情感的成分。)  师:这可是一位很了不起的
教育即生活  ——约翰·杜威  教育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和发展起来。广义地讲,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人接触、相互影响,逐步扩大和改进经验,形成道德品质和习得知识技能,就是教育。新学期,按照“课程标准”中的要求,“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词串识字更是教学任务的第一步。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仅仅是几组词语,但排列整齐、意义上有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说自己的学习所得,课外阅读占百分之七十。多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的知识是得益于课外。这充分说明了课外阅读在形成学生语文能力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当代著名散文家,诗人赵丽宏说:“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即使智商再高,那也是‘高智商的野蛮人’。”由此可知,大量阅读文学作品,能提高人的文学素养和文明程度。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认识祖国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人类优
当新课程改革向我们走来的时候,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输、学生机械接受的那种模式亟待改变。打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如沐春风的课堂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追求。我听过很多公开课,师生合作十分融洽,教师的点拨、学生的自主合作都十分到位。与作课老师交谈时,他们却说:在第一遍试教时往往感觉效果不好,是经过不断修改教案,反复试教,最后才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过后我仔细想:原因是因为第一遍备的教案不够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