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反垄断浪潮的核心:构建数据充分流动的制度基础

来源 :探索与争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6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同时代的经济基础决定了不同反垄断浪潮的特点.当今世界,呼啸向前的数字化浪潮并没有带来普惠的经济增长,经济停滞、阶层分化反而成为当前世界经济所面临的困境,数字经济独特的垄断性是其重要根源.数字经济时代呼唤与时俱进的制度建设,只有建立了能够促进数据要素充分流动的制度框架,普惠的数字经济发展才能得以实现.
其他文献
代持股情形下,名义股东名下的股权被其金钱债权人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时,实际出资人能否通过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排除执行,存在“肯定说”和“否定说”两种分歧观点。《民法典》澄清法人登记事项的对抗范围后,两种观点不但未能有效融合,反而呈现出立法向“肯定说”靠拢而司法坚守“否定说”立场的分化。反向解构两种观点可知,两者的分歧实际上是法律适用中逻辑与价值的背离,而造成这一背离的根本原因则是虚假登记民事责任的缺失。随着执行异议之诉制度演化出不同的逻辑形态和子类型,在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中树立“肯定说”的基本立场,而将“否定说
作为一种新型文明形态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人类美好生活的实现作为其最高的价值位阶,它必须扬弃基于"中心-边缘"不平衡性发展理念而构建的世界贫富两极化的发展格局,把各国共同发展的共同善的伦理性要求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得以落实的基本前提.共同发展理念只有得到全球治理的内在性拱卫,才能把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的元治理理念与基于共同发展所要求的共同治理,构成共同抵御霸权性治理的非正义性侵蚀的价值基础,唯有如此,人作为"类"属性而非"种"属性的共同体主体际性才会在共同发展与共同治理的视阈下绽放出来.
一百年前,国家正在遭受苦难,人民正在失去尊严,迷茫中的中国正在寻找出路.面对国家衰败落后、人民贫穷愚昧之窘况,许多仁人志士开始寻找“救中国”的道路.正是这样的时刻,中
期刊
在国家制度优越性的评价体系中,最重要、最核心的是国家治理能力。国家治理能力的衡量指标主要包括:制度的产出、实施和创新能力;对社会的调适和规范能力;应对外部竞争和挑战的能力。较之于"抗争型制度"产出样式,制度实施效率低下、脱离人民,长期秉持"制度优越论"的资本主义制度,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因"顶层设计+实践探索"的制度产出方式、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和兼容并蓄、纠错求是的制度品格而具有较强的制度产出、实施和创新能力。较之于国家与社会对立、社会分化严重的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以注重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