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居住空间中的灰空间营造设计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684207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建筑室内外设计的不断发展,我们愈发重视“灰空间”在室内外中的构建设计。“灰空间”在室内外设计上都具有重要的空间意义。在当下室内居住空间面积愈发紧张的环境背景下,“灰空间”的合理加入不但可以丰富空间层次,更是提高空间利用率的有效方法。本文以“灰空间”为主体,选择室内居住空间为载体,基于对“灰空间”的理论概念理解、空间特点研究及其存在形式分析,针对其空间属性特点,重点研究其在现代室内居住空间中的构建设计方法及具体应用。
  关 键 词: 灰空间;应用;居住空间;室内
  一、灰空间的概念
  在世界上任何一种物质的发展演化过程中,都会诞生出相关的中性物质因素,它介于物质的两个极端之间。它能够有效地缓和事物之间的矛盾,使事物之间的关系趋于一定程度的和谐。在空间中,这种中性的物质因素就是“灰空间”。“灰色空间”的概念最早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由日本建筑设计师黑川纪章提出。黑川纪章在《世界建筑》专辑中的几篇文章中都谈到了“利休灰”这个概念。总的来说,在空间层面上和日常经验上而言,“灰空间”就是指日常生活中的过渡空间、廊下空间。其特点是既不割裂建筑内外空间,又不独立于建筑内外空间,是建筑内外空间的一个媒介结合区域[1]。在我国的传统居住空间中,很早就有对“灰空间”的构建利用。如庭院、天井、门廊、亭等空间都是“灰空间”的最早表现形式。
  “灰空间”理论上涵盖两种释义:其一,就颜色而言,“灰”是一种中性颜色,世界万物都有其固有色。而当多种颜色混杂,个别颜色难以区分时,其中的中性颜色便统称归纳为“灰色”。其二,在空间层面中,如将建筑空间中的室内、外空间分别定为“黑”“白”二色,而二者平衡过程中产生的过渡空间即为“灰色”。该类空间一般呈半室外、半开敞、半封闭的形式。其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抹除室内外界限,消除内外空间的隔阂感,使整体环境空间和谐完整,构成有机统一的整体。
  二、灰空间的特点
  “灰空间”作为一种界定模糊的建筑空间,有其自身的空间功能和多重空间属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特征。
  (一)半开放性
  由于“灰空间”自身半封闭的空间形态所形成的空间特点,即一种半公共属性的领域空间。这种半封闭式的空间敞开程度较小,通常一面或多面视线呈半遮挡状态。可保证使用者在空间之中的一定私密性,同时保留交互的空间。能够为使用者避免因完全暴露在公共空间中而产生的一系列不安情绪,又能够重新找寻到交互、沟通的情感,让使用者充分享受并利用这种半私密的空间氛围。
  (二)过渡性
  “灰空间”即为建筑内外空间中的过渡部分。在空间层面上,是为排除内外之间、自然与建筑之间双重约束的领域,促进内部与外部空间的相互渗透。在人的行为心理上,是为使用者在进入该部分空间后能感受到即将发生的空间转换和建筑物质功能性的转变。同时,也令使用者在空间转变的过程中有一段缓冲区域,進而弥补使用者心理跨度的不足。
  (三)节点性
  在一个整体环境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灰空间”以“节点”形式出现在这个整体环境中。它是连接建筑外部空间与内部空间、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的纽带空间。使内外空间的交流与转换形成有机地联系过渡,弥补了单一空间功能跨度的不足[2]。同时也使单一空间的功能具有了一定的扩展能力,满足不同用户的多样化空间功能需求。创造更多互动的可能性。
  三、室内灰空间的营造设计手法
  随着现代设计对“灰空间”的愈发重视,在室内空间中合理构建设计“灰空间”同样也需掌握相应手法。通过对国内外优秀案例研究,可将在室内空间中构建设计“灰空间”的手法归纳如下。
  (一)拉伸
  即通过拉伸一侧空间造成其与下部空间形成“架空感”[3]。可以在增加上层空间的同时,并在空间中强化出空间的形体感受,在丰富空间层次感的同时大大增加空间利用率。运用这种手法时,可将空间整体做模块化思考,通过大区块进行分割,再将其中一块打碎、分割。并将其与其他完整区块组合,以此增加空间权限并让余下每个完整区块都能享受到这个打碎模块的空间,加强空间之间的渗透感,创造更多的交互可能性。
  (二)挖除
  挖除的手法在对空间结构的处理中较为常见。常用于盒子类空间结构中的处理,通过对空间盒子的挖除及消减来体现形体的体量。即在大空间中挖除一个小空间,形成包含模式,在完善空间利用率的同时丰富空间层次,也可结合拉伸手法将被包含的小空间做成可折叠的模式进一步压缩空间利用率。
  在体积相对较大的空间中,通过挖除手法来构建灰空间同样适用。当空间内的空间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大空间便失去了包含的特性,此时可利用对大空间墙壁屋顶适当的破除开洞,辅以绿植植入。在进一步抹除空间界限的同时保留空间层次。
  (三)叠加
  即通过两个空间或多个空间互相串联,共同使用同一个功能区域[4]。在室内居住空间中叠加模式常用于厨卫空间和收纳空间中。可通过空间的叠加实现空间功能的叠加,极限压榨空间使用效率。叠加的方式在室内居住空间中的大空间里同样适用。例如,可通过叠加的手法整合室内居住空间中的主要功能区域,使之相互叠加连通,让原本单一封闭的区域实现相互之间的动态延伸。亦让功能空间的连接区域不再割裂,最大限度开发其使用率,让室内居住空间实现成为有机统一的整体。
  四、灰空间在室内居住空间中的应用意义
  随着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现代城市住房压力日益增大,人均居住面积不断被压缩。在这种前提背景下,在室内居住空间中构建“灰空间”以此增加空间利用率,无论在空间设计美学上还是在解决空间利用率的问题上都是现代室内设计的必要选择之一。
  (一)灰空间的功能意义
  “灰空间”在室内居住空间设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是为了丰富空间层次提升空间环境美感,其本身更具其独特的功能性。尤其在当下室内人均居住面积日益紧张的情况下,“灰空间”的加入可在原有空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空间利用率。由于“灰空间”半开敞、半封闭的特性,使其能够在保证一定程度私密性的同时也能够保证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这种特性尤其适用于当下城市盛行的多人合租公寓和loft中的公共空间设计。半封闭的空间即可以满足居住者工作学习的基本需求也可保留日常沟通交流的空间,让原本功能单一的公共空间得到更好地发挥和利用。   “灰空间”亦可以是各个功能空间的延伸或扩展。在室内空间设计中,可以利用“灰空间”的延伸性将室内部分空间或元素向外延伸,弥补空间权限。以达到空间之间的交互,让原本互不相干的空间产生联系。进一步提升空间利用率以及提升视觉上的“透气”感。
  (二)维系环境空间的完整性以及美感
  “灰空间”除了其基本的功能性外,另一根本存在意义便是模糊室内外空间界限。以达到室内外空间完整统一的自然美感。在室内居住空间设计中,我们将介于具体功能性空间之外的延伸空间定义为室内“灰空间”。这种空间没有特定的空间功能,但它却是连接各主体功能空间的纽带,亦或是各主体功能空间的延伸或拓展空间。这种空间对于室内整体环境空间的重要性十分直观。通过对其有效合理地设计可大大提升空间功能性基礎之上的空间层次感和立体感,丰富空间视觉上的多样性,提升整体环境空间的品质格调。无论是大型室内空间还是小型室内空间,对其空间结构,整体环境美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存在。
  例如,在室内居住空间中,常见的“门廊”就是室内灰空间的一种表现形式[5]。它同时具有定义空间区域和缓冲视线的功能,又能达到凸显空间层次的装饰效果。又或我国传统居室设计中的“巢”,亦是古人对“灰空间”的一种理解诠释。即便随着现代居民跃迁至高楼,那么阳台便是“巢”。这种设置也是“灰空间”在现代室内居住空间中最常见的存在方式。一个完整的居室,需有与外界交互的空间。由此可见“灰空间”对于维系整体空间环境的完整以及美感都至关重要。其本身不仅兼具功能作用,同时亦是维系空间之间的交互渗透,整体和谐的关键因素。
  五、结语
  “灰空间”作为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连接的纽带,其所能创造的空间效果及衍生的影响是其他空间不可取代的。无论空间内容的重要性及自身的功能的重要性对室内居住空间设计都具有唯一性。对现代室内居住空间设计而言,在当今居住空间不断革新的大环境下,更需挖掘“灰空间”本质特点,结合室内空间形式,寻求二者最佳的结合方式,构建和谐统一的环境空间。实现美学与功能性统一的室内居住空间设计。
  参考文献:
  [1] 郑时龄,薛密编译.国外著名建筑丛书——黑川纪章[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 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3] 刘芳,苗阳.建筑空间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
  [4]李艾芳,赵晗,褚童洲.“灰空间”在建筑中的应用及设计手法[J].热带建筑,2004.
  [5] 孙健.关于灰空间的思考[J].工程与建设,2010.
其他文献
摘 要: 古语词“神兽”本义是指称中国古代经典中的具有神圣力量的生物,但随着古词被赋予新义的流行用法,“神兽”出现“旧词新义”的现象,成为当下极其活跃的存在。文章以认知语法理论为框架,描写“神兽”词义的演变历程,探讨其句法功能、语义功能及语用效果,最后通过隐喻机制对其成因展开探讨,试图了解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规律,探讨语言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关 键 词: “神兽”;功能;隐喻  一、“神兽”的旧
摘 要: 近几年通过带领动画专业学生参加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在培训和竞赛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也让笔者思考,如何更好地规划安排本校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技能竞赛是能检验学生学习专业系统性能力的标杆,也是能让学校更精准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实现与社会企业对专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因此,将职业院校动漫技能竞赛与(合理的)动画专业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以动漫赛事中现有的两大模块各项标准为引领,对影视动画专业
摘 要: 《设计素描》课程作为设计类课程的基础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它是引领学生创意设计思维的基石,借鉴传统历史优秀文化,运用同理心,将自己的创意思维表达出来,要求学生养成画速写、多看优秀的创意案例,丰富自己的创造性的设计思维,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性创新能力。  关 键 词: 设计素描;创造性思维;培养  一、创造性思维概述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随着人类发展、社会进步而不断演进的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
旅游景区影视广告是一门以旅游景区为教学对象,以视频为主要媒体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它将传统的线下教学和线上教学相结合.
摘 要: 对于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专业来说,作为近些年新兴起热门学科,是市场经济背景下应运而生,注重培养高级工程综合性技术人才。针对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课程内容涉及了施工管理、建筑工程以及艺术设计等多个领域,具备了广阔的发展前景。高职院校在开展艺术设计教育过程中,需要更好顺应时代的发展,注重培养更多的优秀专业人才。基于此,本文将以高职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以及发展探讨作为切入点,并结合实际情况合理提出
摘 要: 《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为中小学开展影视教育设定了发展目标,在教育界以及影视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目前,我国中小学影视教育在师资力量、教学设备、教学方法等多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而高校的影视专业建设相对成熟,将高校影视教育资源作为建设中小学影视教育学科的重要助力,既符合了影视教育专业发展的基本原理,也切合我国现实国情。  关 键 词: 高校;影视专业教育;中小学影视  一、
摘 要: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学校要把德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努力做到每一堂课不仅传播知识,而且传授美德 ”。小学教育是国民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音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如何在音乐教育教学中,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摘 要: 从艺术作品创作到接受的过程中,作者通过把握自己对自然美的理解与感受,在作品中挪用其自然属性来完成艺术美的创作。艺术品在完成后作为客观存在,就无法不成为自然物,由此产生了主体与客体间认识与审美的距离,观者在欣赏视觉艺术作品时,根据作品视觉感受的线索进行转译,最终在这些自然属性被感知后认识到艺术美。  关 键 词: 自然美;挪用;转译;艺术美  关于自然美,黑格尔的定义是“我们只要在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