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教育是生命教育的关键时期,如何让孩子度过一个轻松而积极向上的童年是每位家长及老师的共同心愿,本文有感于幼儿一线教育,呼吁每位家长以平和心对待幼儿教育,首先培养孩子对生活的感性认知,同时学会欣赏孩子,从而引导他们自身积极内在潜力,让孩子享受童年,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教育;平和心;欣赏孩子;健康成长
[作者简介]董桂芳(1976~ ),女,汉族,江苏省如皋市港城实验幼儿园幼儿教师。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的教育当作头等大事。不仅如此,大家都秉承了一个理念:绝对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那就自然从幼儿开始阶段竞争了。家长的这种心态可以理解,但我们的初衷应是让孩子在幼儿阶段度过一个轻松而又欢快的童年,以这样的形式为主旋律,穿插着丰富的教育理念和模式,让孩子茁壮成长。因此笔者认为,幼儿教育,应该以平和心对待,让孩子享受童年,健康成长。
一、培养孩子,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对生活的感性认知
现在大多数的幼儿园都开设了双语,计算机,美术,音乐教学等课程,可谓琳琅满目,丰富多彩。作为一名一线幼儿教师,有时候我在想,幼儿的学习绝对不仅仅是数字、拼音、儿歌的认知,更重要的是去激发儿童内心的想象力,让儿童有空去想、去观察自然和社会、还有空玩玩,体验生活的乐趣。每次听到有些家长这么说:“孩子送到幼儿园脾气好多了,回家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做,而且懂礼貌了。”此时我倍感欣慰,有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我希望孩子心态上平和,乐观,重要的是热爱生活。所以我建议家长们周末工作之余带着孩子去散散心吧,一起旅游、一起健身、一起游戏,即使去很近的江边,去附近的公园,去周边的农田,远离闹市,回归自然,让家中的每个人忙碌一周的心休息一下,孩子肯定会喜欢的,拍点照片,记录他们的成长,让他们懂得与父母分享快乐,幼儿成长册,应该是本写不完的书,一点一滴记录孩子们成长的足迹。
二、把孩子当朋友处,学会聆听
我是一名幼儿老师,但也是一位母亲,有时候我家孩子跟我们说话声音会很大很吵,其实,孩子声音大是因为我们没有认真倾听,家长应该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倾听,能让我们听到孩子的内心世界,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并能建立起真正的亲子关系。相信大家都听过美国著名主持人林克莱特一次访问一名小朋友的故事:“如果有一天,你的飛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说:“我先告诉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先跳下去。”在观众笑得前俯后仰时,孩子两行热泪夺眶而出,小孩子的回答透露出一个孩子的真挚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主持人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能够让孩子把话说完,并且在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仍保持着倾听者应该具有的一分亲切、一分平和、一分耐心,让林克莱特听到了这个小朋友最善良、最纯真、最清澈的心语。学会聆听是门艺术,让孩子感受你的关爱与重视。还记得有个家长跟我说,“我家宝宝特别的了不起,这么小就会讲白雪公主的故事,还头头是道,表情丰富。”每个宝宝都是了不起的,而这位母亲的伟大之处在于耐心地听完孩子讲的故事,这样孩子以后就愿意跟你交流。所以我建议每位家长对待孩子多点耐心,即使在孩子犯错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责备,而是由果到因,和孩子一起探讨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学会欣赏孩子,培养引导孩子自身潜力
有句话曾这么说过,每个女孩都是上帝派来的天使,或许,每个孩子都是天使身边的精灵吧,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总是被一种纯净的心灵感染着,没有悲伤,只有快乐,更多的是惊喜,喜欢跟孩子们在一起,听他们充满童趣的问题,体味每个孩子每一步变化。我深知作为老师在学校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孩子,孩子们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与赞美,一个微笑、一次点头、一句表扬如同一场知时节的春雨,赋予幼苗向上的信心和生长的力量。其次要用发现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以美的目光去捕捉欣赏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这不禁让我想到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在对待一位犯错的孩子面前,依然知道去欣赏他的优点,从而让这位孩子从内心接受。有人说,教育是要发觉人的潜力,塑造有创造力和思想的人;有人说,教育是要培养人性中善的一面,完善人性。不管怎样,值得肯定的是,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点绝不是空话,而对于幼儿的教育与引导更是关键。正如陶行知先生《创造的儿童教育》中所说:“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与人类。”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他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因此我建议我们的家长面对孩子,多点微笑,少点责备,多点赞美,多点鼓励,一句”孩子,你真棒“也许就能改变一个人。
童年是一件很美好的回忆,身兼老师与母亲的我更是想让孩子留下属于自己童年的记忆。还记得读过著名主持人白岩松给儿子的人生邮件,这也是份阳光式的教育,一位父亲寄予儿子的美好祝愿,学会独立,学会用自己的感受去激活生命,然而对于孩子,在父母的目光里,你的每一步都将是我们生命里最好的回忆。
[关键词]幼儿教育;平和心;欣赏孩子;健康成长
[作者简介]董桂芳(1976~ ),女,汉族,江苏省如皋市港城实验幼儿园幼儿教师。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的教育当作头等大事。不仅如此,大家都秉承了一个理念:绝对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那就自然从幼儿开始阶段竞争了。家长的这种心态可以理解,但我们的初衷应是让孩子在幼儿阶段度过一个轻松而又欢快的童年,以这样的形式为主旋律,穿插着丰富的教育理念和模式,让孩子茁壮成长。因此笔者认为,幼儿教育,应该以平和心对待,让孩子享受童年,健康成长。
一、培养孩子,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对生活的感性认知
现在大多数的幼儿园都开设了双语,计算机,美术,音乐教学等课程,可谓琳琅满目,丰富多彩。作为一名一线幼儿教师,有时候我在想,幼儿的学习绝对不仅仅是数字、拼音、儿歌的认知,更重要的是去激发儿童内心的想象力,让儿童有空去想、去观察自然和社会、还有空玩玩,体验生活的乐趣。每次听到有些家长这么说:“孩子送到幼儿园脾气好多了,回家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做,而且懂礼貌了。”此时我倍感欣慰,有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我希望孩子心态上平和,乐观,重要的是热爱生活。所以我建议家长们周末工作之余带着孩子去散散心吧,一起旅游、一起健身、一起游戏,即使去很近的江边,去附近的公园,去周边的农田,远离闹市,回归自然,让家中的每个人忙碌一周的心休息一下,孩子肯定会喜欢的,拍点照片,记录他们的成长,让他们懂得与父母分享快乐,幼儿成长册,应该是本写不完的书,一点一滴记录孩子们成长的足迹。
二、把孩子当朋友处,学会聆听
我是一名幼儿老师,但也是一位母亲,有时候我家孩子跟我们说话声音会很大很吵,其实,孩子声音大是因为我们没有认真倾听,家长应该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倾听,能让我们听到孩子的内心世界,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并能建立起真正的亲子关系。相信大家都听过美国著名主持人林克莱特一次访问一名小朋友的故事:“如果有一天,你的飛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说:“我先告诉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先跳下去。”在观众笑得前俯后仰时,孩子两行热泪夺眶而出,小孩子的回答透露出一个孩子的真挚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主持人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能够让孩子把话说完,并且在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仍保持着倾听者应该具有的一分亲切、一分平和、一分耐心,让林克莱特听到了这个小朋友最善良、最纯真、最清澈的心语。学会聆听是门艺术,让孩子感受你的关爱与重视。还记得有个家长跟我说,“我家宝宝特别的了不起,这么小就会讲白雪公主的故事,还头头是道,表情丰富。”每个宝宝都是了不起的,而这位母亲的伟大之处在于耐心地听完孩子讲的故事,这样孩子以后就愿意跟你交流。所以我建议每位家长对待孩子多点耐心,即使在孩子犯错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责备,而是由果到因,和孩子一起探讨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学会欣赏孩子,培养引导孩子自身潜力
有句话曾这么说过,每个女孩都是上帝派来的天使,或许,每个孩子都是天使身边的精灵吧,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总是被一种纯净的心灵感染着,没有悲伤,只有快乐,更多的是惊喜,喜欢跟孩子们在一起,听他们充满童趣的问题,体味每个孩子每一步变化。我深知作为老师在学校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孩子,孩子们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与赞美,一个微笑、一次点头、一句表扬如同一场知时节的春雨,赋予幼苗向上的信心和生长的力量。其次要用发现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以美的目光去捕捉欣赏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这不禁让我想到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在对待一位犯错的孩子面前,依然知道去欣赏他的优点,从而让这位孩子从内心接受。有人说,教育是要发觉人的潜力,塑造有创造力和思想的人;有人说,教育是要培养人性中善的一面,完善人性。不管怎样,值得肯定的是,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点绝不是空话,而对于幼儿的教育与引导更是关键。正如陶行知先生《创造的儿童教育》中所说:“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与人类。”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他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因此我建议我们的家长面对孩子,多点微笑,少点责备,多点赞美,多点鼓励,一句”孩子,你真棒“也许就能改变一个人。
童年是一件很美好的回忆,身兼老师与母亲的我更是想让孩子留下属于自己童年的记忆。还记得读过著名主持人白岩松给儿子的人生邮件,这也是份阳光式的教育,一位父亲寄予儿子的美好祝愿,学会独立,学会用自己的感受去激活生命,然而对于孩子,在父母的目光里,你的每一步都将是我们生命里最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