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正常细胞与 ASC-US 中 HPV 感染型别的对比研究

来源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jun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女性宫颈正常细胞与不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基因型分布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对1 000例宫颈正常细胞和229例宫颈ASC-US标本进行23种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1 000例宫颈正常细胞中检出HPV阳性感染者106例,总的HPV感染率为10.60%(106/1 000),其一重感染率为9.30%(93/1 000),多重感染率为1.30%(13/1 000);229例宫颈ASC-US中检出HPV阳性感染者116例,总的HPV感染率为50.66%(116/229),其一重感染率为34.06%(78/229),多重感染率为16.59%(38/229)。两组HPV总阳性率、一重和多重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16、18、33、42、43、52、58型是宫颈正常细胞及ASC-US中最主要的型别,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可应用于宫颈细胞的HPV分型检测,有利于在临床上对宫颈ASC-US行进一步分流管理,对宫颈癌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genotypes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infection between female normal cervical cells and 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 (ASC-US)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Methods Twenty-three HPV genotypes were detected in 1 000 cervical normal cells and 229 cervical ASC-US specimens by gene amplification combined with gene chip technique. Results One hundred and sixty-six cases of HPV positive were detected in normal cervical cells. The total HPV infection rate was 10.60% (106/1 000). The rate of one-case HPV infection was 9.30% (93/1 000). The multiple infection rate was 1.30% (13/1 000). Of the 229 HPV-positive cases detected in ASC-US, 116 cases were HPV-positive, with a total HPV infection rate of 50.66% (116/229) and a single-case infection rate of 34.06% (78/229 ), The multiple infection rate was 16.59% (38/229).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 Conclusion HPV16,18,33,42,43,52,58 is the most common type in cervical normal cells and ASC-US. Gene amplification combined with gene chip detection can be applied to detect HPV types in cervical cells. There are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further clinical management of cervical ASC-US diversion managemen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ervical cancer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其他文献
绝经后女性的卒中发病率明显升高并超过男性,女性卒中的整体发病率和死亡率预计在2050年之前将保持持续上升趋势。卒中给女性带来的影响明显大于男性,主要表现在女性的发病年龄高、危险因素多、及时治疗率低和总体预后差等方面。女性卒中的影响因素涉及到很多方面,包括性激素暴露、染色体遗传、社会地位等。研究女性卒中的病理生理学特点以及影响诊疗的相关因素,有助于更好地采取有效的个体化治疗策略,降低女性卒中发病率、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是一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以进行性神经退行性变为特征的遗传异质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小脑共济失调,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缺乏足够有效
在中国,缺血性卒中已成为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多项研究证实,低白蛋白血症为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影响缺血性卒中的严重程度和转归。文章就血清白蛋白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低白蛋白水平的病因、白蛋白对缺血性卒中的作用和如何补充白蛋白进行了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缺血性卒中患者低白蛋白血症的重视,及时和合理地补充营养。
白介素-13是由活化的Th2细胞产生的一种细胞因子,在炎症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白介素-13基因多态性与特应性皮炎及其不同的临床表型有相关性.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中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是指以呼吸结构异常伴低通气为特征的一类疾病,其中以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最为多见.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OSAHS是导致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涉及遗传、环境及自身免疫等多方面因素.近年来,随着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进展,众多银屑病易感位点陆续被发现,内质网氨基肽酶1基因便是其中之一.几乎所有种族人群的研究均表明,内质网氨基肽酶1区域的许多单核苷酸多肽性与银屑病相关,且与HLA-C之间可能存在交互作用.内质网氨基肽酶1参与人白细胞抗原Ⅰ类分子翻译后的加工,并与多种细胞膜表面受体的分裂有关.
von Willebrand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和因子Ⅷ(factor Ⅷ, FⅧ)在血液中以复合物形式存在,活化后可介导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在血栓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二者在血液中的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vWF和FⅧ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发病风险、病因分型、疾病严重程度及转归密切相关。相应拮抗药的研究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些药物有可能成为更有优势的抗栓药。
目的 了解手术科室护士亚健康状况及引起亚健康的因素,以便及早采取有效对策.方法 采用王琦等设计的亚健康状况筛选表和自制的亚健康影响因素调查表,对11个手术科室110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10名调查对象中,有50.9%的护士自评为亚健康.亚健康护士人数分布与工作科室、年龄有关.影响护士亚健康的主要因素依次为:生活休息不规律、频繁夜班、工作精神压力大、工作量大、护理工作社会地位低等.结论 手
一直以来作为大脑中的含量最为丰富“脑黄金”——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是如何进入大脑发挥作用的是个未解之谜,主要促进调解超家族蛋白2A的发现被证实是首个确定的可以抑制脑
侧支循环是在正常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时,机体为保证组织供血而主动启用或新生血管,从而建立新的血液循环途径。文章主要对缺血性卒中侧支循环的评估方法进行了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