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课中想象思维的训练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yo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学习是一种思维和情感十分活跃的创造性劳动,既需要通过观察去获取材料,通过想象去丰富认知,又需要通过构思,运用一定的表达技巧去总结积累。但无论观察、想象、构思还是表达,都离不开思维。
  关键词:鼓励法;点拨法;引导法
  心理学认为: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工改造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完善这一心理过程,几年来我做了一些探索。
  一、选择直观形象的训练目标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要求,就是应该选择直观、生动、形象的目标,让学生有事可想,有话可说。
  以一次高段口语交际教课为例,我设计的内容是对一个“圆圈”进行想象。这类由“圆”引发的想象比较直观,可以作为培养学生复杂想象力的基础训练目标,学生能想得多,放得开。
  二、选用灵活、多变的训练方法
  (一)鼓励法——让学生的自发想象激情变成自觉的想象意识
  教学经验告诉我:有些学生虽然考试分数低,可是往往“想象思维”和“说”的能力并不低。开始一名学生大声说:“这个圆像妈妈生气时瞪得圆圆的眼睛。”这名学生的想象虽然令人发笑,但也应从积极方面加以鼓励,我说:“这名学生想得非常形象,大家用掌声给予鼓励。”一石激起千层浪,举手要发言的学生越来越多。
  (二)点拨法——让学生形成抽象概括的想象能力
  点拨法的运用,在于给学生开启崭新的想象视角,获得多面的探索思维。例如,一名学生由圆想到了奥运会上运动员获得的金牌,但是到这里为止,没有下文。这时我说:“获得金牌的因素有哪些呢?”他们纷纷发言:有心血、汗水,有运动员的刻苦训练,有教练员的精心指导……由“果”想到“因”的思维过程使学生的想象视角逐渐拓展。
  (三)引导法——让学生形成灵活、多角度的想象能力
  还有一名学生由“圆”想到了几何图形的圆和方。他说:“我们每个人在小的时候都有个性,有棱有角的,就像方。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棱角都逐渐磨没了,就变成圆了。”我接着说:“那就变成了处事圆滑的人了。那学生谈谈,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呢?……”这样由圆想到方,多侧面的思维训练,把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巨大学习潜力发揮了出来。
  综上所述,不难看到“完善学生想象思维过程的训练,体现了素质教育最本质的特征。在想象思维训练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创性、创造性、竞争性的意识在不断增强,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多侧面的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
其他文献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效果的改善是广大教师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从客观上来讲,这体现了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而从宏觀上来讲,这决定了能不能给初中学校输送合格的学生。下面,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究。  一、实时性地巩固旧知识,实现新旧知识的统一  在小学教学的最后阶段,教师指导学生复习的时候,学生常常遗忘知识,而最为有效的解决策略就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授学生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普通学校教育教学仍在不断进步和发展,中等职业学校也应运而生,开始向着现代高效化真正落实现代教育,落实对学生的基本培育和教学。以中职学生参与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