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进入中性观察期

来源 :钱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shi6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9年初开始,央行的货币政策再次进入中性观察期。判断的依据如下:一是,在金融危机仍未全面退去的背景下,国内经济增长仍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仍名义上保持着适度宽松的状态,但实际上央行货币政策在2008年第四季度之后并没有采用扩张性政策。二是,央行的利率工具和存款准备金率再次缺席8个多月。虽然存款准备金率处在不低的水平,央行要刺激经济增长完全可以调低存款准备金率,但实际上央行并没有出手动用重武器。三是,国内经济从2008年底金融危机猖狂到2009年上半年贷款快速增长的切换异常迅速。在这种变化异常的外部环境下,央行的占优策略是保持观望,而不是忽左忽右的变动。
  目前经济复苏仍面临着很大不确定性的内外部环境。在外需还没明确恢复时,固定资产投资在上半年以33.5%的速度增长。下半年预计仍将维持一个较快的增长,从而对货款和货币需求形成软约束。
  在观察期期间,央行政策最多是微调,因为央行不会冒对经济增长踩刹车的风险。在开始调整名义利率时,预示货币政策已经进入紧缩期间。所以央行在真正开始调高名义利率时还是会比较谨慎。
  结合对未来一年内经济的乐观判断和对未来CPI变化的判断,我们判断货币政策中性观察期还至少会持续半年。整体感觉,央行在中性观察期里可能有以下选择:
   方案一 乐观选择
  
  如果四季度经济增长仍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最乐观的情况是预计央行四季度不采取进一步措施,不动用紧缩型工具,甚至到2010年前三个月都只是保持观望的状态。这种情况下,相对充裕的货币尚能支撑股市上涨。
   方案二 中性选择
  
  在相对比较确认经济复苏的情况时,央行判断在四季度不会出台在今年生效的政策,而可能在今年第四季度宣布2010年对商业银行贷款再度实施额度控制的方法。
  方案三 悲观选择
  
  我们预计央行在2009年动用基准利率工具的可能性很小。货币政策要再次进入加患通道,估计最早要到2010年4月份或5月份。在央行动用基准利率调控前,央行可能会先调整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或存款准备金率,并以此作为向市场传递的信号。如果今年四季度国内外经济恢复较快,最快预计央行会在2010年初开始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总体来看,今年四季度央行的货币政策出台紧缩型调控工具的可能性很小,很可能货币政策会继续维持观望状态。
   政府调控股市的七种武器
  
  1 新股IPO
  新股IPO的重启与暂停对于中国股市来说具有标志性意义。它表明政府担心股市过热或者崩盘,通过增加或减少新股供应来调控市场走势。A股市场共有7次暂停IPO和7次重启,最近一次重启是今年的6月29日。IPO暂停或重启能对市场中短期趋势产生影响,但它不能决定市场出现是反转还是延续之前的走势。
  
  2 大盘股上市或再融资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满仓中石油”,中石油的上市,是不是终结2007年A股大牛市的罪魁祸首?不好妄下结论。但每当市场出现狂热的时候,总会有大盘股上市或巨额再融资来让市场冷却下来,比如中国平安的再融资以及最近中冶的上市,这显然也成了调控市场的一种手段。当然也可以这样解释:只有在市场热起来时,才能让这些大型国企和金融机构顺利圈到钱,无论怎样解释,最终的效果都是一样的。
  
  3 印花税
  2007年的“5·30”,让投资者见识了印花税这种调控股市的武器的厉害。其实早在1990年底的时候,就因双边增收千分之六的印花税让股指出现长达9个月的长跌。直到1991年10月将印花税率下调到千分之三来救市。无论是单边还是双边征收,上调还是下调税率,方式不同但目的一致,就是抑制泡沫或拯救市场。
  
  4 社论
  熟悉1999年5·19行情的人都清楚,背后有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在起作用。当时《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坚定信心规范发展》一文,用带有强烈宣示性和引导性的言论,引导了一波行情。目前,社论依然是调控股市的重要手段,只是效果没那么直接和明显,但可以明确表示出政府的态度。
   5 信贷资金
  信贷资金对股市的调控有两层含义:一是信贷量本身就是中国经济的领先指标,信贷的扩张往往能启动一波股市行情;二是信贷资金流入股市是公开的秘密,监管机构只要严查,往往会引发市场的恐慌,尽管很多时候是虚惊一场。信贷资金的松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股指的涨跌。
  
  6 政府组织资金
  虽然中国没有平准基金这样的专门稳定证券市场的基金,但A股历史上,政府组织资金秘密救市的事件也不少。面对2008年A股的暴跌,中央汇金公司增持了银行的股份,银行殴是A股市场上权重最大的一部分,显然这一举措对稳定大盘有积极的作用。
  
  7 与机构投资者座谈
  机构投资者是新世纪以来逐渐发展壮大的,目前已经成为股市的主导力量。机构投资者一般也是助涨助跌,但这不妨碍在关键的时刻,管理层需要召集机构投资者共同行动,来稳定市场。
其他文献
     
期刊
新中国生活上下60年衍变  当中国的财富魔方开始被时间的力量扭转时,简单的六面体逐渐绽现彩色的多元组合。从人民当家作主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中国人的生活随着视野的开放而更加多彩。60年前的人们应该无法想象今天的精彩和成就,那我们是否可以在今眺望60年后的一隅?    我们从过去来    60年不长,但中国已经从战火走向繁荣;60年不短,但共和国的同龄人已经两鬓斑白。生活在中国特色的社会
期刊
如果没有听到他的讲述,会觉得眼前这位虞忠尧老人再平常不过了。翻翻他的履历,几乎是在国企干了一辈子工程师,退休后拿着不到2000元的退休金,这是与共和国年龄相仿者的典型人生轨迹。但是,当你知道他曾与几位兄弟共同出资2000万投资一支股票,并成为该上市公司第一大流通股股东时,当你了解到他涉足股票、民用和商用住宅等多种投资,并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投资哲学时,将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了。    3块敲门砖与100
期刊
这是我们第一次见面,梁洪昀温暖儒雅的笑容,沉稳谦和的眼神,使我在他的身上读到了自信和坚定。在接下来短短的40分钟里,他很健谈。他的思路清晰,见解独到。于是我又从他的语言里读到了睿智。  梁洪昀是目前正在募集的建信沪深300指数基金的拟任基金经理,该基金是建信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首只指数型基金产品。  “沪深300指数基金未来会与美国标普500指数基金有些相像。”梁洪昀如是看待沪深300指数的未来,并
期刊
中国人是勤劳的,他们辛勤的工作赚钱,小心的消费,按部就班地存款。为什么很多中国不敢消费?这并不是说人们骨子里的节俭。而是反映了中国居民历来缺乏一个好的社会保障体制。人们总是存在一种内在的不安全感。当人们一直被老无所养,民无所居和看不起病的问题困扰时,存款养老,以备不时之需就成为必然。应对经济危机,经济学家针对高储蓄率提出了拉动内需策略。但是要想真正释放存款购买力,首先就要为居民提供一个完善的社会保
期刊
个人理“私财”,政府理“公财”。个体家庭在拨打自己小算盘的时候,不能忽视国家财政那笔大账。新中国六十年的财税体制变迁,不仅反映国民收支的增减与分配,也折射中国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进程。从“皇粮国税”到公共财政,新中国财政在六十年里走过了西方国家几百年的历程。而此轮全球金融危机又将财税体制的进一步改革推到风口浪尖。    新中国财政体制建立之初是照搬前苏联老大哥的模式。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计划是资源配
期刊
新中国六十年的历史也是一部对外开放的历史,从东西方两大阵营对峙的冷战状态到中美关系坚冰的打破,再到中国全面对外开放乃至成为经济全球化中最主要的力量。在一路坎坷中,中国融入了世界,而今,中国正在凭借自身实力的崛起逐渐地改变世界格局,这一趋势也将延续到未来的60年。下面,我们遴选出60年来对外开放历程中的八大关键词,从中可以管窥这一巨大转变的全貌,抓住未来的趋势与方向。    1 WTO    伴着“
期刊
金融、货币、外汇市场,美元走势……今天的人们对这些词语已经不再陌生,金融市场和人们距离越来越近。即便不是金融专业出身,你也可以从每天的新闻中了解全球市场的最新变动和专家们的实时分析。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60年中,国内金融市场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从苏醒到成长,从封闭到开放,从阳春白雪到全民投资潮流。对于谭雅玲来说,如果没有当年的裁军和工作分配,金融将是一块儿陌生的领域。如今的她不仅仅是一位外汇专家,更
期刊
近期的一系列政策表明政府已经开始真正着手解决内需不足问题,政策的结构性优化调整初现。  2009年8月13日,财政部表示: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执行期间,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资金至少在75亿元以上。中央财政2009年追加70亿元预算补贴此活动,其中汽车“以旧换新”50亿元,家电“以旧换新”20亿元,另有5亿元的家电“以旧换新”费用由地方承担。虽然通过补贴来刺激消费不是长久之策,但是至少可以表明政
期刊
“货币战争”、“神秘的货币”,不知什么时候,货币被涂上了一层魔幻的色彩。想想也是:30年前人人羡慕的“万元户”现在成了谁都瞧不起的“穷光蛋”。美国欠中国那么多钱,可我们还要继续借钱给它……种种匪夷所思的现象不都是货币魔杖操纵的吗?  在改革开放之前,银行是财政的附庸,没有相对独立的中央银行和货币政策,货币的魔力还发挥不出来。但自从计划经济体制被打破,货币也如出笼的猛虎,狂飙的货币化进程令人瞠目结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