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高职高专院校教育教学的特殊性,党员发展和培养工作呈现出党建工作观念滞后、入党动机不纯、工作机制不完善、在校时间不长培养时间短等问题。新时期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和培养要加强党委重视、端正入党动机、强化机制完善、提高学生党员党性修养以及解决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员的培养问题。
关键词:高职高专;学生党员;培养方法
一、问题缘起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学生党员是整个党员队伍中最有活力、最有朝气、最有潜力的一股力量。学生党员的发展和培养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由于高职高专院校教育教学的特殊性,党员发展和培养工作呈现出一些问题。因此,如何抓好高职高专院校党员发展和培养工作,使越来越多的思想进步、积极上进的符合条件的优秀学生能充实到党内来,一方面是决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另一方面,这些学生毕业后进入到工作单位,不但有利于改善党员队伍的构成和分布,还可以影响和带动其他人更好地为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提高党的工作在经济社会的影响力、引导力和凝聚力。
二、存在问题
(一)党建工作观念滞后
第十二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报告中指出“积极发展优秀青年学生入党,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在大学校园营造和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政治氛围。”党员的发展和培养问题时高校党建中的重要抓手之一,但是由于高职高专院校党组织普遍观念陈旧,思想不够解放等问题,导致党员的发展和培养流于形式,没有取得实效。比如,在党员发展过程中把目光聚焦在成绩好的学生群体,使得一些思想进步的学生入党积极性受到挫伤;大部分存在“重建设(内涵建设),轻教育(思想教育)”的现象,为了提升就业率,对学生的培养重点放在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操作上;
(二)入党动机不纯
入党动机是指一个人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出发点和目的,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趋势,大致归结起来有4种:崇高信仰型、实现价值型、盲目从众型和实用功利性。
(三)工作机制不完善
高职高专院校大都把工作重点放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学校内涵建设上,没有找到学校发展和党的建设有机契合点,没有能发挥党的建设对高校发展的引领性和先导性。所以,在工作中就出现了学生党员发展和培养工作程序不规范、制度不完善、机构不健全、队伍不得力和经费不保障等现象。
(四)在校时间不长培养时间短
高职高专院校都是“2+1”的学制模式。即2年在校学习,1年顶岗实习,总共3年学制。然而,党员发展从学生递交入党申请书到预备党员转正最少需要2年时间。这样一来,在3年制时间里,高职高专院校就很难实现党员发展工作,经常出现学生是以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的身份毕业离开学校。
三、解决措施
有学者指出,加强和创新高校学生党员骨干队伍建设,要构建学生党员骨干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创新学生党员骨干队伍的选拔任用机制,加强学生骨干党员队伍的教育培养机制、完善学生党员骨干队伍的考核评价机制[1]。我们认为,加强学生党员培养和发展工作具体自身的特殊性,重点需要解决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加强党委重视
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指出高校要“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加大发展工作力度,壮大党员队伍,把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作为高校党委一项最重要的任务来抓”。因此,高职高专党委要认识到做好在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的战略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发展学生党员工作作为一项最重要的任务,提到学校党委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一方面,党委书记和基层党支部书记要切实负起领导责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根据国内国际形势、根据学校发展发展方向定期专门研究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找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措施。另一方面,党委要按照相关条例的要求,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方针,加大党员发展和培养工作力度基础上去党员质量的。
(二)端正入党动机
1.加强党的历史学习。许多学生尤其是理科生普遍对党的历史学习和了解不够,学校基层党组织应利用学前教育、网络平台和实地参观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党的历史。
2.强化业余党校作用。高校业余党校是发展党员的重要和必需环节之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平台。在发展和培养党员中,要从加强组织保障、精心制定教学计划、严格教学制度、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来强化业余党校对党员的教育作用。
3.坚定理想信念教育。要让学生有正确的入党动机就要用科学的理论来武装他们的头脑,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在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基本理论教育的同时要理论结合实践,贴近大学生日常生活,将他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与平时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强化机制完善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和培养的基础是建立和完善有效的运行机制,可通过以下3种方式解决问题:
1.建立健全制度。基层党组织要建立健全“三会一课”制度、思想汇报制度、党员思想汇报制度、党员考评制度等制度,使所有工作都制度化。
2.规范工作程序。在党员发展过程中对所有环节都要严格按照《党章》等有关规定严格把关,力争把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中共共产党员队伍中来。
3.提高队伍素质。辅导员是当前高职高专学生党员发展的主要力量,有学者就指出,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命运共同体"包括利益共同体、行为共同体、制度共同体和精神共同体等四个层次[2]。在高职高专基层党组织从事学生党员发展和管理中的党员大都是系(部)的辅导员,他们比较年轻,对党务工作不熟悉,导致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还不能满足新时期党建工作的要求。一是可通过各种形式的系统培训,加强现有队伍人员的能力和水平;二是选拔政治素质高,管理能力强的专职人员从事学生党员发展和培养工作,邀请学校业务能力强的专家、思想政治课教师以及党宣部门的同志参与学生党员的后续培养中。三是可通过“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邀请身体好,素质高的离退休老同志参与学校党员培养工作中。 (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学生教育中,提高学生党员党性修养
习近平总书记对第23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作重要批示:“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3]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去引导他们对核心价值观的真正认知、认同和践行,并在学习生活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综合素质,还将使学生党员成为学生中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推动者,从而对端正入党动机。
一是根据教学实际去设置教育内容,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开展核心观价值观教育,关键是如何将理论转化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党员教育培训中,这就需要创新教育方式,除了理论教学以外,充分利用宣传栏、校园网、微信和微博等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渗透性教育;二是根据专业设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学生实践结合起来,结合到学生社团实践、“三下乡”、定岗实习中,从而增强学生党员的责任感;三是根据个人发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到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通过加强对法律基础知识的学习,对校规校纪的遵守,以及共产党员权利和义务知识的掌握,增强学生党员的规矩意识。
(五)解决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员的培养问题
要解决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员的管理和培养问题归根结底要先从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着手,把制度落实到事,把责任落实到人,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可在党员人数比较多的实习地区成立党小组,从中选拔思想先进、工作能力强的实习生作为小组长,负责平时党员的学习和管理,并定期或不定期将学生党员在实习期间的心得和思想向党支部汇报;二是可以采取和定岗实习医院或企业党组织协商,将实习学生党员的学习教育暂时放到实习单位党支部,学校党支部要加强和实习单位党支部的沟通交流,使这项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建立管理群,要求所有实习生党员必须随时关注群动态,按照要求进行学习和汇报。
参考文献:
[1]陈捷.高校学生党员骨干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3(2).
[2]陈慧军.高校辅导员大学生“命运共同体”构建考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8).
[3]沈晓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学生党员教育路径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11).
(作者单位: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关键词:高职高专;学生党员;培养方法
一、问题缘起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学生党员是整个党员队伍中最有活力、最有朝气、最有潜力的一股力量。学生党员的发展和培养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由于高职高专院校教育教学的特殊性,党员发展和培养工作呈现出一些问题。因此,如何抓好高职高专院校党员发展和培养工作,使越来越多的思想进步、积极上进的符合条件的优秀学生能充实到党内来,一方面是决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另一方面,这些学生毕业后进入到工作单位,不但有利于改善党员队伍的构成和分布,还可以影响和带动其他人更好地为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提高党的工作在经济社会的影响力、引导力和凝聚力。
二、存在问题
(一)党建工作观念滞后
第十二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报告中指出“积极发展优秀青年学生入党,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在大学校园营造和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政治氛围。”党员的发展和培养问题时高校党建中的重要抓手之一,但是由于高职高专院校党组织普遍观念陈旧,思想不够解放等问题,导致党员的发展和培养流于形式,没有取得实效。比如,在党员发展过程中把目光聚焦在成绩好的学生群体,使得一些思想进步的学生入党积极性受到挫伤;大部分存在“重建设(内涵建设),轻教育(思想教育)”的现象,为了提升就业率,对学生的培养重点放在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操作上;
(二)入党动机不纯
入党动机是指一个人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出发点和目的,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趋势,大致归结起来有4种:崇高信仰型、实现价值型、盲目从众型和实用功利性。
(三)工作机制不完善
高职高专院校大都把工作重点放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学校内涵建设上,没有找到学校发展和党的建设有机契合点,没有能发挥党的建设对高校发展的引领性和先导性。所以,在工作中就出现了学生党员发展和培养工作程序不规范、制度不完善、机构不健全、队伍不得力和经费不保障等现象。
(四)在校时间不长培养时间短
高职高专院校都是“2+1”的学制模式。即2年在校学习,1年顶岗实习,总共3年学制。然而,党员发展从学生递交入党申请书到预备党员转正最少需要2年时间。这样一来,在3年制时间里,高职高专院校就很难实现党员发展工作,经常出现学生是以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的身份毕业离开学校。
三、解决措施
有学者指出,加强和创新高校学生党员骨干队伍建设,要构建学生党员骨干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创新学生党员骨干队伍的选拔任用机制,加强学生骨干党员队伍的教育培养机制、完善学生党员骨干队伍的考核评价机制[1]。我们认为,加强学生党员培养和发展工作具体自身的特殊性,重点需要解决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加强党委重视
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指出高校要“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加大发展工作力度,壮大党员队伍,把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作为高校党委一项最重要的任务来抓”。因此,高职高专党委要认识到做好在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的战略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发展学生党员工作作为一项最重要的任务,提到学校党委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一方面,党委书记和基层党支部书记要切实负起领导责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根据国内国际形势、根据学校发展发展方向定期专门研究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找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措施。另一方面,党委要按照相关条例的要求,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方针,加大党员发展和培养工作力度基础上去党员质量的。
(二)端正入党动机
1.加强党的历史学习。许多学生尤其是理科生普遍对党的历史学习和了解不够,学校基层党组织应利用学前教育、网络平台和实地参观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党的历史。
2.强化业余党校作用。高校业余党校是发展党员的重要和必需环节之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平台。在发展和培养党员中,要从加强组织保障、精心制定教学计划、严格教学制度、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来强化业余党校对党员的教育作用。
3.坚定理想信念教育。要让学生有正确的入党动机就要用科学的理论来武装他们的头脑,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在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基本理论教育的同时要理论结合实践,贴近大学生日常生活,将他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与平时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强化机制完善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和培养的基础是建立和完善有效的运行机制,可通过以下3种方式解决问题:
1.建立健全制度。基层党组织要建立健全“三会一课”制度、思想汇报制度、党员思想汇报制度、党员考评制度等制度,使所有工作都制度化。
2.规范工作程序。在党员发展过程中对所有环节都要严格按照《党章》等有关规定严格把关,力争把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中共共产党员队伍中来。
3.提高队伍素质。辅导员是当前高职高专学生党员发展的主要力量,有学者就指出,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命运共同体"包括利益共同体、行为共同体、制度共同体和精神共同体等四个层次[2]。在高职高专基层党组织从事学生党员发展和管理中的党员大都是系(部)的辅导员,他们比较年轻,对党务工作不熟悉,导致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还不能满足新时期党建工作的要求。一是可通过各种形式的系统培训,加强现有队伍人员的能力和水平;二是选拔政治素质高,管理能力强的专职人员从事学生党员发展和培养工作,邀请学校业务能力强的专家、思想政治课教师以及党宣部门的同志参与学生党员的后续培养中。三是可通过“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邀请身体好,素质高的离退休老同志参与学校党员培养工作中。 (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学生教育中,提高学生党员党性修养
习近平总书记对第23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作重要批示:“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3]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去引导他们对核心价值观的真正认知、认同和践行,并在学习生活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综合素质,还将使学生党员成为学生中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推动者,从而对端正入党动机。
一是根据教学实际去设置教育内容,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开展核心观价值观教育,关键是如何将理论转化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党员教育培训中,这就需要创新教育方式,除了理论教学以外,充分利用宣传栏、校园网、微信和微博等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渗透性教育;二是根据专业设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学生实践结合起来,结合到学生社团实践、“三下乡”、定岗实习中,从而增强学生党员的责任感;三是根据个人发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到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通过加强对法律基础知识的学习,对校规校纪的遵守,以及共产党员权利和义务知识的掌握,增强学生党员的规矩意识。
(五)解决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员的培养问题
要解决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员的管理和培养问题归根结底要先从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着手,把制度落实到事,把责任落实到人,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可在党员人数比较多的实习地区成立党小组,从中选拔思想先进、工作能力强的实习生作为小组长,负责平时党员的学习和管理,并定期或不定期将学生党员在实习期间的心得和思想向党支部汇报;二是可以采取和定岗实习医院或企业党组织协商,将实习学生党员的学习教育暂时放到实习单位党支部,学校党支部要加强和实习单位党支部的沟通交流,使这项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建立管理群,要求所有实习生党员必须随时关注群动态,按照要求进行学习和汇报。
参考文献:
[1]陈捷.高校学生党员骨干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3(2).
[2]陈慧军.高校辅导员大学生“命运共同体”构建考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8).
[3]沈晓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学生党员教育路径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11).
(作者单位: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