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斌:教师的誓言,远山的呼唤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距离首都不到三百公里的河北省阳原县去年刚刚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但偏远山区的教育情况仍不容乐观。香草沟教学点是当地最偏远的一个教学点,建在半山腰上,学生来自香草沟、金卜罗和小井沟3个小山村,整所学校只有马斌一名教师。这样“一师一校”的日子,马斌已经坚守了30多年。
  1984年,中专毕业的马斌,毅然回到乡村,成为一名民办教师,肩负起农村扫盲的重任。来到香草沟的时候,这里还没通水电,黄土到处飞扬,马斌每天都要挑着担子走好几里路去给孩子们打水。几十个不同年级的孩子挤在一间教室上课,一节连着一节,马斌感觉分身乏术。但看着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他暗下决心:再苦再难也要让他们学习,将来能走出大山。
  如今村里的年轻人大都带着孩子到城里发展,只剩下不到一半的人在这里生活。“前些年还有几个学生,现在是两个,明年也不知道有没有。不过就算只有一个学生,我也会继续留在这里教书。”马斌说。
  2018年,马斌迎来了唯一的学生琪琪。开学第一天,两人举行了升旗仪式,马斌担任旗手,琪琪站得笔直,两个影子虽然单薄,却很庄严。琪琪的爷爷、爸爸和姑姑都曾是马斌的学生,把孩子送到教学点,他们很放心。平日,马斌亦师亦父,一边照顾琪琪生活,一边履行教学职责。早晨他要走一段山路,从家长手里接到琪琪,开始一天的课程;中午做饭的间隙,他带着琪琪背诵《弟子规》《悯农》,用生活中的每一个素材教导学生;晚上他积极进行教学研究,经常备课到深夜。
  师生相伴,两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去年念完二年级后,琪琪也随家人搬走了。好在教学点来了两个新学生,马斌的日子又围着他们转了起来。“如果没有学生,我也不知道该去哪、该干什么。”
  这些年,马斌兢兢业业地工作,取得了许多成绩,“师德标兵”“优秀教师”“年度统考教学成绩中心校第一名”“年度英语学科统考成绩一等奖”……还有两年他就要退休了,可他的身份依然只是一名“民办教师”。
  35年前,香草沟没有电话,更没有网络,下达通知都是靠信件。马斌的第一次“入编”机会因为一场大雪,与他擦肩而过——1986年,河北省要求民办教师进行注册,但香草沟地处偏僻,又逢寒冬腊月,冰天雪地,派送信件的人没能把注册的通知及时转达给马斌。雪化了,注册的时间也过了。
  1992年,阳原县组织民办教师考试,通过的就可以转正留任,没通过的统一劝返辞退。马斌去参加了考试,据他回忆,当时他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可几年后,当他到市里进行教师资格认证时,却被人事科工作人员告知缺少县里民办代课教师考试记录,不能给他认证。他不知道是哪个环节出了纰漏,与工作人员争论了起来。对方把名单递给他,他仔仔细细地找了一遍又一遍,就是没有自己的名字。他再次和“编制”错过。
  从风华正茂到年逾半百,马斌始终在教育中,却也一直在编制外。现在,他的年龄已超过考取编制的限制,不知以后该何去何从。“正式教师需要的所有资格证书我都努力考取了,可是不知道什么時候还能有机会,可能这就是人生际遇吧。”马斌的语气中有一丝怅然。
  偏远的教学点,几乎没有编内教师愿意扎根在这里教书,马斌拿着微薄的工资,在大山里一待就是30多年。他也曾想过离开这里去谋求更好的发展,但良知不允许他这样做,“如果我离开这儿,孩子们上学会更困难”。
  “不敢说我是好老师,但也无愧于心。”马斌淡然的语气中有着乡村教师沉默的坚守。越来越多的乡村孩子走出大山,看到更广阔的世界,马斌却一直扎根乡村,聆听着远山的呼唤,坚守着从教的誓言——“要让孩子学到知识,成为国家栋梁”。
  (注:文中孩子名字均为化名)
其他文献
近年来,山东省莱州市城港路街道中心小学积极响应上级部门加强劳动教育的号召,探索实践以“走进课堂加强劳动教育、走进基地学习种植技术、走进假期开展专项劳动体验”为主要内容的“三走进”劳动教育模式,引领学生快乐成长。  走进课堂加强劳动教育  搭建课堂教育平台。编写劳动教育校本教材;每周一节学创课,组织学生在创客智造室、机器人体验室、劳技活动室学习电脑编程,开展3D制作、发明创造、木工操作等活动,让学生
【摘要】近年来,我国教育飞速发展,在新课改的引领和带动之下,各阶段教育更加重视学生核心能力素养的提升,切实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核心。基于此,文章针对小学语文自主五步教学法的设计与实施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能够进一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五步教学法;设计;实施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天水市“十三五”规划课题“小学语文自主五步教学法设计与实施策略的研究”(课题号TS〔
今年是赵顺军在青海省化隆县德恒隆乡中心学校任教的第三年。学校有13名教师,210名学生,赵顺军每天接触的人不少,但他依然有些不善言辞——这是16年的“一师一校”生活给他烙下的印记。自2002年从湟中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德恒隆乡支乎具教学点任教,直到2018年教學点被裁撤,他始终是那里唯一的教师。  赵顺军的经历是某些乡村教师的缩影。他虽然已结束“一师一校”的生涯,但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在偏远的农
2017年,威海紫光实验学校在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大水泊镇建成。建校三年,学校取得了一些成绩——2018年暑假,学校第一批学生中共有288人次在全国各级各类大赛中获省级及国家级奖项,其中123人次获得全国一二三等奖的好成绩。2019年,在教育部只承认29项比赛的情况下,学校249名学生在各类大赛中获省级及国家级奖项,其中超过97人次获全国一二三等奖。
立足核心素养教育,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促进学生艺术与人文素养的综合发展,洛阳市瀍河回族区外语实验小学通过盘彩艺术课程建设,让学生在丰富的艺术和人文情境中快乐学习,提升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完善健康人格。  盘彩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采用综合性艺术教育理念,使学生在丰富的艺术和人文情境中快乐学习,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多种艺术的交织和沟通中提升艺术能力;在不断的创造与发展活动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