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g细胞在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机制中的作用

来源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_bright_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外周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s)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在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采集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免疫耐受期患者和急乙肝恢复半年患者的静脉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pDCs频数及其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3/CD86的表达以及CD4+CD25+Treg细胞的频数。采用Luminex检测血浆细胞因子IFN-α2/IFN-γ/TGF-α/FLT-3L/IL-10/IL-6/IL-17A的含量。

结果

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组外周血pDCs频数及CD80/CD83/CD86的表达较急乙肝恢复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血浆IFN-α2水平要显著高于急乙肝恢复组。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组外周血Treg频数和细胞因子IL-10水平显著高于急乙肝恢复组。

结论

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患者外周血pDCs频数和功能未见异常,而Treg频数和细胞因子IL-10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我院散发无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成人患者的脑脊液中的肠道病毒检测以期调查本地区就诊患者中散发中枢神经系统肠道病毒感染的基本情况,并对两种检测方法进行了对比。方法本研究收集了2009-2013年间36例散发无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患者的脑脊液。用一种快速、敏感的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标本中的各种肠道病毒。同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对同组标本进行了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B组1-6
目的了解宁夏学龄前儿童脊髓灰质炎(脊灰)抗体水平,评价脊灰糖丸疫苗常规免疫效果。方法用微量细胞中和试验法对12个县(区)的学龄前儿童进行脊灰中和抗体水平检测。结果共检测462份0~6岁儿童的血清标本。脊灰Ⅰ、 Ⅱ、Ⅲ型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8.70 %、 98.48%和97.19%;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是1∶350.28、1∶241.82和1∶153.94。城乡、各县(区)间抗体阳性率差
目的比较甲型流感病毒分支状多肽疫苗最佳免疫途径。方法通过化学方法合成(M2e)4-tuftsin,与Al(OH) 3佐剂混合,肌注途径免疫小鼠;与JY佐剂混合,滴鼻免疫小鼠,观察两种途径的免疫效果。结果肌内注射免疫途径诱导产生抗体的能力高于滴鼻免疫,(M2e)4-tuftsin滴鼻免疫诱导细胞免疫的能力最强,(M2e)4-tuftsin通过肌肉注射和滴鼻免疫途径均对小鼠有一定的保护效果,但肌注免疫
目的比较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在筛查HIV相关性神经认知障碍(HAND)中的能力。方法用MoCA量表和MMSE量表对门诊127例HIV/AIDS患者及60例健康对照进行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MoCA量表得分在HIV+/AIDS组(26.28±2.43分)和HIV-对照组(27.33±1.30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MS
目的探讨感染HBV基因型与患者年龄、血清HBeAg和病毒复制水平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44例浙江籍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血清标本进行B、C基因型分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的HBeAg,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水平,分析指标的相关性。结果344例HBV感染者检测到B、C和B+C基因型分别有113例(32.8%)、217例(63.1%)和14例(4.1%)。感染者
目的评价基孔肯雅病毒(CHIKV)病毒样颗粒(VLPs)免疫原性。方法通过构建CHIKV结构蛋白编码基因C-E3-E2-6K-E1昆虫细胞表达载体,然后与杆状病毒线性DNA共转染SF9昆虫细胞制备重组杆状病毒,感染悬浮培养的SF9细胞制备VLPs。IFA、SDS-PAGE和Western-Blot法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分析,用纯化VLPs免疫BALB/c小鼠,评价免疫原性。结果CHIKV结构蛋白装配
目的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PV)51型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检测阳性的样本中所占的比率,探讨HPV51在宿主细胞中的存在状态。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的方法对HR-HPV检测阳性的样本进行HPV51感染的检测并通过PCR的方法对HPV51检测阳性的样本进行病毒基因组全长扩增。结果204例HR-HPV检测阳性的样本中HPV51阳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6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在抗病毒、护肝、对症等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通过外周静脉输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每周1次,连续输注4~6次1个疗程,对照组46例仅予抗病毒、护肝、对症等内科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第2、4、6、12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4周,乏力、纳差、腹胀、水肿症状即较治疗前缓解,4~
期刊
目的通过研究CHC患者基线外周血的SOCS-3表达水平,探讨其对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快速应答的预测价值。方法68例接受PEG-IFN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CHC患者,于基线时采集患者全血,提取PBMC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OCS-3 mRNA的相对含量。采集临床资料,检测病毒载量、生化指标、HCV基因型。结果治疗4周时,38例患者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