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doude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直接关系到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学生的思维如一泓平静的湖水,通过课堂的提问就好像往湖水中投入一粒石子,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保持整个课堂处于“动”的状态,课堂提问设计的好坏,是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只有精心设计提问,才能提高课堂效益。
  【关键词】语文课堂 提问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61-01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诚然,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提问则是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艺术水平的有效方法。有效的提问通常能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学生学得有滋有味。那么,在课堂上怎样做才能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呢?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理论学习相结合,总结如下:
  一、依照教学目标,抓住知识点的坡度提问
  瑞士教育学家裴斯泰洛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面对的学生,他们的知识背景不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考虑学生参与的广度。这就要求在设计课堂提问时,不能只把眼光集中在优等生身上,还要考虑中等生的学习水平,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梯度,由易到难,层层推进。所以我在设计问题时,都是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考虑他们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生活环境等问题,使学生通过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跳一跳,摘桃子”。如:课文《堰苗助长》一文,可以根据课题提出以下几个不同层次的问题:最易的问题是:看到课题想知道谁做了堰苗助长这件事?”较难的问题是:“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更难的问题是:“学习了这个寓言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这三个问题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跳一跳就能把桃子摘下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精心选择问点,突破教学难点
  问点要着眼于突出教材的重点,突破难点是提问的关键环节,问疑的层次,数量都要在各课时合理布局,对问题的答案,学生的可能反应等都要有所考虑,问点要明确具体,要灵活应变。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两句话:
  (1)“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2)“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其中的“碰壁”、“四周黑洞洞”到底是什么意思,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是这样设问:“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作者真的“悟”了吗?鲁迅的鼻子真的是给墙壁碰扁的吗?这里的“四周黑洞洞”和“碰壁”分别蕴含着什么意思?以上提问由浅入深引导学生联系课文深入思考,从而懂得“四周黑洞洞”是比喻当时的社会一片黑暗,看不到一点儿光明,人民失去自由;“碰壁”指的是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围绕文章的难点设问,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三、讲究提问的技巧,增强提问的艺术性
  在选择了合适的问点后,问法就变成了需要讲究的问题了。提问是一门高超的教学艺术,而教学艺术的活力在于创新。因此,有效的提问需要问题设计者倾注心血,不断追求创新。只有这样,设计出来的问题才能做到问法新颖,形式灵活,富有情趣,從而为学生所喜闻乐答。要达到这些要求,使所设计的问题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必须讲究提问的技巧。
  1.变直为曲
  直,就是直接发问,问点显露,问题明确,学生容易回答。但直问的最大弊端在于形式呆板,缺少变化,难以激发学生思维的欲望。曲,就是曲问,就是不从正面发问,而是绕道迂回,旁敲侧击,问在此而意在彼。曲问的妙处在于含蓄生动,饶有情趣,让学生有足够的思维时空,从而调动学生答问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曲问,可以提高答问的效果。如,在教《清平乐村居》时,针对“最喜小儿无赖”一句,若直问“无赖”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必定索然无味,不如变直为曲,绕道迂回,可问:小儿子是个‘无赖’,怎么还会讨人喜欢呢?”问在此而意在彼,则可以增加思维含量,使提问别具一格,新颖有趣,富有启发性。
  2.化顺为逆
  顺,就是顺问。教师按照一般的逻辑和时空顺序发问,学生只需顺藤摸瓜。顺问的最大不足在于思维的价值不大,而且多次的顺向提问,学生的思维还会出现暂时性抑制。逆,就是逆问。它是从相反的视角切入问点,要求学生利用事物之间相反相成的矛盾关系回答问题。逆问的妙处在于借助正反对比材料,构成矛盾情境,从而启发学生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比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不是顺问“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而是逆问:“假如诸葛亮借箭不成功,有可能产生几种情况?现在借箭成功,又说明了什么? 学生围绕以上问题可以从多种不同的角度进行逆向思维,从而加深对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认识。
  3.变散为聚
  有效的提问忌散贵聚。散,就是散乱零碎,缺乏整体性。聚,就是简洁、凝练,具有整体美。整体性提问的设计,要求紧扣教材内容,围绕学习目标,将备课中初拟的零散问题聚焦到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以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同时,组织一连串问题,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问题链”。这种“问题链”具有较大的容量,大到举纲提要,统率全篇,小至能解决某个具体问题。这种“问题链”,既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思路,又能打通学生的学习思路。
  4.寓庄于谐
  庄,是严肃、端正的意思,提问过于严肃、端庄往往不能激发学生答问的兴趣。谐,是诙谐、有趣的意思,诙谐、有趣的提问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强烈的因素,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因此,有效的提问还应当做到寓庄于谐,寓趣于问。一个妙趣横生的提问常能使得学生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令他们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去学习、去思考,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寓庄于谐的提问方法很多,比如:谬推法、矛盾法、假设法、补白法等。
  总之,我认为:课堂提问是一种必不可缺少的教学技能,恰当的运用提问,可以帮助教师掌握学习情况,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效课堂提问已经成为我们当前课堂教学的一项基本功。我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努力学习,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的有效方式,使课堂提问成为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摇篮。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55-01  近年来全国都在搞新课程改革,到处都在喊要更新理念,要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历经多次改革,改来改去,赞之者少,责之者众。也难怪,众口难调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听谁的好呢?我认为,无论工具论也好,人文论也好,语言本位也好,文学本位,文章本位也好,论来论去,都难得十全十美。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
从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情况来看,现阶段的高职教育仍处于初级的起步状态,在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方面还是背负了很多传统的教学包袱。也就是说,当下的高职教育还是存在很多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