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思想品德微课中创设教学情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实效,提高微课的使用价值等具有积极作用。文中从初中思想品德微课制作出发,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分析在思想品德微课中教学情境创设的意义,并结合具体教学实践总结教学情境创设的原则,积极思考如何发挥微课作为新型媒体资源的优势,使教学情境、知识技能、情感体验与价值观达到有机统一,让思想品德微课引人入胜,引人思考,引人感悟。
【关键词】微课;教学情境;思想品德
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也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在初中思想品德微课中,教学情境的创设,直接影响微课质量和教学实效。
一、思想品德微课中教学情境创设的意义
1. 有利于提高教学实效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的这段话,在肯定启发作用的情况下,强调了前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重要性,所以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是提高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
2. 有利于思想品德微课使用价值的提升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塔戈曾说过“大脑不是一个等待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点燃的火炬”,因此富有创意的教学情境就是点燃求知、探索和感知的火炬。相比于传统课题,教学情境的创设对微课来讲更为重要,因为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利用媒体技术在视觉和听觉上创造出更真实的教学环境,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在思想品德微课中创设教学情境,能“以境启情”,“以情启思”,使学生在丰富的教学情境中主动思考,积极探索,最终提升思想品德微课的使用价值。
3. 有利于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的达成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提倡教师应积极整合并优化课程资源,组合文本、音像、实物等各种资源形式,更好地为思想品德教学服务。微课作为新型媒体资源,是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的有效要素,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在生活化微课情境的烘托下增强课堂的实效性,达成思想品德课程的要求。
4. 有利于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提升
教师在微课中创设教学情境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树立创新的教育理念,在借鉴相关的教学资料的基础上,创造出更新颖的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这种理念的促使下,教师会不断地进行思考,优化自身的教学行为,提升自身的教学创新能力。
二、思想品德微课中教学情境创设的原则
1. 生活性
新课标明确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思想品德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与他们一起体会成长的美好;而对成长中的问题,为初中学生正确认识成长中的自己,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提供必要的帮助。”为此,思想品德微课中教学情境必须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创设真实的课堂情境。意在让学生贴近生活实际,拉近教材之间的距离,指引学生在入情入景中更好地参与活动,融入探索过程。比如在《善用法律保护自己》一课中,笔者借助学生生活中“辍学学生黄某”的现实案例,把家访调查的情形录制下来并制成3分钟左右的微视频,作为新课导入环节引导学生一起观看,接着让学生结合课本阅读、小组讨论等探究活动,帮助黄某出谋划策。生活化的情境增强了课堂的实效性,提高了学生学习探究能力。
2. 灵活性
思想品德微课中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需要针对不同的知识点,选择不同的情境,更需要从学生的喜好、生活实际去思考。以富有创意的情境创设来阐释知识,让学生产生浓烈的兴趣,激发思维活动。思想品德微课中创设的优秀教学情境是恰如其分,效果是引人入胜的。例如:在教学《自立自强》这一课时,播放音乐《男儿当自强》,通过歌声让学生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信心,勇于战胜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和挫折,学会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也加深了学生对直面挫折、自立自强等品德的再认识。在讲授《自我保护》这一课时,播放自己在电视台上录制的交通事故的片段,通过屏幕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使学生身临其境,认识到不注意交通安全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珍爱生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3. 启发性
思想品德微课用于学生自主学习,在使其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会分析和推理,从而从政治的角度客观认识我们生活的世界。所以,微课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要跟政治的学习方法、思维过程结合起来,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思想品德知识,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比如,在讲授全国人民大会职权知识时,选取了介绍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程的视频,然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职权的内容,要求学生归类议程内容属于全国人大的哪些职权。在归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掌握了全国人大拥有的职权。再如,在讲授《磨砺意志》这一课时,运用教材探究中关于“他为什么总是管不住自己”的四幅漫画,引导学生展开议论,使学生在议论中得到启示,明白道理:只有提高自制力,才能抗拒意志培养过程中的各种诱惑。
4.情感性
首先,教师在录制思想品德微课时,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投入感情,让学生在学习时能体会到教师的真实情感。如在讲《难报三春晖》时,笔者深情朗诵《游子吟》,并录制下来,让学生感受到深深的母爱。这样录制出来的微课,学生会从你的声音里听到情感,感悟母爱。从而营造出富有感情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的状态。
其次,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中,要注重挑动学生的感情,完成情感的升华。如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微课里,用《相亲相爱》这首歌曲,配合民族文化图片的欣赏,完成各民族要相亲相爱,紧密团结的感情升华。在讲到《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时,课程以《走进新时代》歌曲结束,体会中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的使命感。在优美的旋律中,感情升华自然且发自内心。
三、结论与反思
综上所述,教师不能因为微课的时间“短”、内容“少”而忽视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要从学生的内在需求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切实提高微课的应用价值,真正体现微课“精”和“悍”的特点。
在具体创设过程中,要注意把握教材内容与情感基调,选取富有感染力的典型素材,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根据不同的内容,灵活地创设启发性的教学情境,达到教学情境与知识技能以及情感体验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让思想品德微课引人入胜,引人思考,引人感悟。
■参考文献
[1]扈秀梅.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新媒体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9).
[2]巩付刚.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微课的制作与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7).
[3]李赟.情境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教师,2005(11).
[4]温少峰.贯彻课改新理念激活思想品德课堂[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02).
[5]徐薇敏.新课标指导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活动教学模式初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4(06).
[6]王永强.点赞“微”资源,塑造“微”课堂[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5(03).
【关键词】微课;教学情境;思想品德
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也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在初中思想品德微课中,教学情境的创设,直接影响微课质量和教学实效。
一、思想品德微课中教学情境创设的意义
1. 有利于提高教学实效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的这段话,在肯定启发作用的情况下,强调了前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重要性,所以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是提高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
2. 有利于思想品德微课使用价值的提升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塔戈曾说过“大脑不是一个等待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点燃的火炬”,因此富有创意的教学情境就是点燃求知、探索和感知的火炬。相比于传统课题,教学情境的创设对微课来讲更为重要,因为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利用媒体技术在视觉和听觉上创造出更真实的教学环境,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在思想品德微课中创设教学情境,能“以境启情”,“以情启思”,使学生在丰富的教学情境中主动思考,积极探索,最终提升思想品德微课的使用价值。
3. 有利于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的达成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提倡教师应积极整合并优化课程资源,组合文本、音像、实物等各种资源形式,更好地为思想品德教学服务。微课作为新型媒体资源,是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的有效要素,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在生活化微课情境的烘托下增强课堂的实效性,达成思想品德课程的要求。
4. 有利于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提升
教师在微课中创设教学情境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树立创新的教育理念,在借鉴相关的教学资料的基础上,创造出更新颖的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这种理念的促使下,教师会不断地进行思考,优化自身的教学行为,提升自身的教学创新能力。
二、思想品德微课中教学情境创设的原则
1. 生活性
新课标明确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思想品德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与他们一起体会成长的美好;而对成长中的问题,为初中学生正确认识成长中的自己,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提供必要的帮助。”为此,思想品德微课中教学情境必须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创设真实的课堂情境。意在让学生贴近生活实际,拉近教材之间的距离,指引学生在入情入景中更好地参与活动,融入探索过程。比如在《善用法律保护自己》一课中,笔者借助学生生活中“辍学学生黄某”的现实案例,把家访调查的情形录制下来并制成3分钟左右的微视频,作为新课导入环节引导学生一起观看,接着让学生结合课本阅读、小组讨论等探究活动,帮助黄某出谋划策。生活化的情境增强了课堂的实效性,提高了学生学习探究能力。
2. 灵活性
思想品德微课中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需要针对不同的知识点,选择不同的情境,更需要从学生的喜好、生活实际去思考。以富有创意的情境创设来阐释知识,让学生产生浓烈的兴趣,激发思维活动。思想品德微课中创设的优秀教学情境是恰如其分,效果是引人入胜的。例如:在教学《自立自强》这一课时,播放音乐《男儿当自强》,通过歌声让学生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信心,勇于战胜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和挫折,学会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也加深了学生对直面挫折、自立自强等品德的再认识。在讲授《自我保护》这一课时,播放自己在电视台上录制的交通事故的片段,通过屏幕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使学生身临其境,认识到不注意交通安全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珍爱生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3. 启发性
思想品德微课用于学生自主学习,在使其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会分析和推理,从而从政治的角度客观认识我们生活的世界。所以,微课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要跟政治的学习方法、思维过程结合起来,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思想品德知识,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比如,在讲授全国人民大会职权知识时,选取了介绍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程的视频,然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职权的内容,要求学生归类议程内容属于全国人大的哪些职权。在归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掌握了全国人大拥有的职权。再如,在讲授《磨砺意志》这一课时,运用教材探究中关于“他为什么总是管不住自己”的四幅漫画,引导学生展开议论,使学生在议论中得到启示,明白道理:只有提高自制力,才能抗拒意志培养过程中的各种诱惑。
4.情感性
首先,教师在录制思想品德微课时,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投入感情,让学生在学习时能体会到教师的真实情感。如在讲《难报三春晖》时,笔者深情朗诵《游子吟》,并录制下来,让学生感受到深深的母爱。这样录制出来的微课,学生会从你的声音里听到情感,感悟母爱。从而营造出富有感情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的状态。
其次,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中,要注重挑动学生的感情,完成情感的升华。如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微课里,用《相亲相爱》这首歌曲,配合民族文化图片的欣赏,完成各民族要相亲相爱,紧密团结的感情升华。在讲到《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时,课程以《走进新时代》歌曲结束,体会中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的使命感。在优美的旋律中,感情升华自然且发自内心。
三、结论与反思
综上所述,教师不能因为微课的时间“短”、内容“少”而忽视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要从学生的内在需求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切实提高微课的应用价值,真正体现微课“精”和“悍”的特点。
在具体创设过程中,要注意把握教材内容与情感基调,选取富有感染力的典型素材,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根据不同的内容,灵活地创设启发性的教学情境,达到教学情境与知识技能以及情感体验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让思想品德微课引人入胜,引人思考,引人感悟。
■参考文献
[1]扈秀梅.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新媒体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9).
[2]巩付刚.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微课的制作与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7).
[3]李赟.情境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教师,2005(11).
[4]温少峰.贯彻课改新理念激活思想品德课堂[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02).
[5]徐薇敏.新课标指导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活动教学模式初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4(06).
[6]王永强.点赞“微”资源,塑造“微”课堂[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