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设与应用相伴共生。应用促生了建设,建设为了满足应用,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自然也遵循着这一法则。就目前的资源建设与应用现状观察,两者之间似乎充斥着许多困惑。为此,本刊采取访谈的形式实地了解、深入剖析了资源应用者与建设者面对的问题,并从本刊编辑部的视角进行分析,力图给予资源建设者和应用者一定的建设性对策和建议。
一、资源内容有待调整
“资源库中的音频、视频、Flash作品太少,很难令教师的教学有新鲜感。反而教参里的内容以及教学图册中的图片都贴在了资源库中。”初中历史教师田勇罡这样对记者说。其实,不只是田老师,我们采访的其他教师也向我们反映了这一问题。他们认为,现有的资源类型匮乏、内容陈旧,且无效资源重复利用严重,“既然资源库被这些资料所充斥,那么就完全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彭鹏这样总结到。
教师们突出反映的第二个问题是,资料呈现方式要么过于粗糙,要么过于精细。初中语文教师吴晏曾提出:“素材库中的内容往往比较粗糙,这就需要教师在下载后进行更加细致的加工。”试题库在这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试题不够准确、答案题目对不上,有错别字、病句和串行。内部排版格式如行间距、字体等不统一。”初中语文教师吴昊无奈地陈述着。值得思考的是,教师对资源过于精细的情况也比较反感,“对素材的加工反而为一线教师的应用找了麻烦。比如为了突出一个图片中的某个区域,就把其他区域都删除了,这样其他教师想用这个图片都用不了。”尤其是那些公开课课件,由于制作过分精良,内容不好拆分或修改,教师只能艳羡其中的效果,却没有办法将其整合到自己的日常教学中。记者建议资源库研发者要时常来学校进行有目的地听课,这样,他们不但能真实地感受教材和课堂,更能体会到怎样加工素材才最符合教师日常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研发者还需要改变过分依赖收集优秀课件的思路,把便于日常教学的素材收集作为基准点。
教师对实验性课件不够科学的意见也比较集中。高中化学教师陈永举说道:“知识是有阶段性的,为了让中学生便于理解,因而教材把知识和理论浅显化,但这样做也使得课件制作出现问题,忽略了一些过程性的微观内容,就与真正的知识有了呈现方面的偏差。”我们知道,科学性是实验性学科的命脉,如果呈现的课件内容不严谨,那么课件本身就应被称为是错误的。在制作实验性课件时,应该注意要双向兼顾课件内容的科学性以及理论的深浅程度。
记者在访谈中还发现,教材的“一纲多本”也在某种程度上导致资源建设陷入困境。就拿北京为例,现有的教材版本主要为人教、北师、岳麓等。原本构想很好的多元化的教学理念给教育资源库的建设添了“大麻烦”。“企业现在面临的最大困境就是教材的多元化,一纲多本。教师希望资源库能够与其使用的教材配套,一套系统适用的范围相当有限。”K12教育资源网的老总王珏谈到资源库建设与使用面临的困境如是说。由于以文章内容来划分学习模块,而不是以知识点来组织教学资源,文科(尤其是语文学科)的版本造成的资源建设问题尤为突出。
“我们产品的核心理念认为资源建设与应用的主体应该是教师……”很多资源建设企业的产品说明书中着重强调了对教师用户的关心,却忽略了“学生”这一重要的用户群体。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没有在资源库中得以体现。“传统的学科资源库建设主要都是面向教师,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已经不能适应‘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改革理念,资源库应加入研究性学习的内容。”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姚文连这样呼吁。记者认为,可将教师单向授课课件转化成师生互动课件,也可以建立师生交互的主题学习网站、教学博客、网络课程来丰富资源库中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二、资源应用方式有待加强
正常情况下,教师在每次备课之前应该到资源库中搜索资源,或直接引用,或进行二次加工,以便为自己的教学服务。但通过访谈,记者发现,几乎所有教师都使用百度等搜索引擎在因特网上进行搜索,而对资源库内的搜索功能并不关注,资源库中的搜索引擎形同虚设。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库中的资源不够丰富”。在教师眼中,目前没有任何一个资源库的信息能够满足实际需求,然而运用搜索引擎对广泛的资源进行搜索也给他们带来了困惑。“通过搜索引擎,我们可以查到海量的教学资源信息,但是真正适合使用的太少了——要么是虚假链接,要么需要注册会员和积分,有时好不容易下载下来,却发现名不副实”。针对资源搜索的问题,更多的教师表示出茫然和无奈。他们强烈需要一个强大的、综合性的、资源丰富的资源库或资源平台,使下载的资源针对性、实用性更强。
资源是否可用,主要取决于能否对下载后的资源进行二次加工和修改,但是当“资源下载后,除了PowerPoint格式的软件教师好修改外,很多用Authorware、Flash等制作的课件,下载后不能编辑修改”。如果说是因为教师不懂技术而无法修改,那么只要稍加培训就可以实现,但如果下载后的资料因为格式限制而得不到再利用,那就是对资源的浪费。
积件资源的匮乏与教师日益增长的需求不符,也成为了许多教师心中的隐疾。“资源库在目前存在的最大理由,不是素材库也不是课件库,而应该是积件库”。积件之所以对教师的意义重大,是因为它能任意组合,形成自我特色的课件。此外,“积件还可以单独应用于教学的某一环节。如历史课,资源库中一些资料片过于冗长,导致教师很难根据一个个小知识点进行截取,如果能将资料片制作成积件群,那么将会是造福教师群体的大事”。
三、资源库维护、教师应用培训有待深入
资源库的发展现状表明,教育资源滞后、教育培训的脱节现象严重。姚文连老师向我们陈述了自己学校的实例:“学校2001年底花数万元购置某学科资源库的高中部分和通用部分,安装在校园内网的Web服务器上,供广大教师使用。那时,教师常常会去下载一些课件和素材。2002年末,校园网通过光纤整体接入Internet,每个办公室和每个教室都能上网,教师的课件制作水平和鉴赏水平也迅速提高,可此学科资源库一成不变,依旧是那些用较低版本的Authorware、几何画板等CAI软件制作的课件,向下兼容性不是很好,运行起来常常会有出错提示或停止运行,加上界面不够美观,又不能编辑修改,所以,教师逐渐遗忘校园网上的资源库。”我们不能把这一问题单纯归咎于企业,毕竟对企业来说,没有后续资金的支撑,要他们承担起后期维护的责任,显然有些力不从心,所以引入一种新机制是非常必要的——企业牵头来扩充资源,同时组织教师对资源进行优化和维护。此外,在购买资源库后,教育机构最重要的步骤是进行教师应用的培训,然而“一些教育机构往往是买几个资源库往网上一挂就完事,没有对教师进行资源应用的培训,调动不起教师使用和更新资源库中教学资源的积极性,最终资源库也就成了摆设”。对于培训内容,采访中多数教师希望,要充分利用案例教学的优势,选取实际教学案例或者现场课进行分析研讨,让一线教师觉得资源库是实实在在为教师服务的工具。
四、教师应用、参与建设意识有待培养
“由区里购买,发放给我们教师免费使用的资源卡,教师领取的热情不高,很多教师都懒得去领这个卡。”这件事反映了部分教师对资源库存在的价值没有充分认识。据该教师反映,有的教师认为免费的资源库一定没有好资源,还有教师根本没有认识到资源库是帮助自已减负的,觉得花精力和时间去学习“新”东西是件“麻烦”事。这不仅说明教师存在认识不到位的情况,同时也说明,教育机构对资源库内容及其优势的宣传力度还有待加强。
一、资源内容有待调整
“资源库中的音频、视频、Flash作品太少,很难令教师的教学有新鲜感。反而教参里的内容以及教学图册中的图片都贴在了资源库中。”初中历史教师田勇罡这样对记者说。其实,不只是田老师,我们采访的其他教师也向我们反映了这一问题。他们认为,现有的资源类型匮乏、内容陈旧,且无效资源重复利用严重,“既然资源库被这些资料所充斥,那么就完全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彭鹏这样总结到。
教师们突出反映的第二个问题是,资料呈现方式要么过于粗糙,要么过于精细。初中语文教师吴晏曾提出:“素材库中的内容往往比较粗糙,这就需要教师在下载后进行更加细致的加工。”试题库在这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试题不够准确、答案题目对不上,有错别字、病句和串行。内部排版格式如行间距、字体等不统一。”初中语文教师吴昊无奈地陈述着。值得思考的是,教师对资源过于精细的情况也比较反感,“对素材的加工反而为一线教师的应用找了麻烦。比如为了突出一个图片中的某个区域,就把其他区域都删除了,这样其他教师想用这个图片都用不了。”尤其是那些公开课课件,由于制作过分精良,内容不好拆分或修改,教师只能艳羡其中的效果,却没有办法将其整合到自己的日常教学中。记者建议资源库研发者要时常来学校进行有目的地听课,这样,他们不但能真实地感受教材和课堂,更能体会到怎样加工素材才最符合教师日常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研发者还需要改变过分依赖收集优秀课件的思路,把便于日常教学的素材收集作为基准点。
教师对实验性课件不够科学的意见也比较集中。高中化学教师陈永举说道:“知识是有阶段性的,为了让中学生便于理解,因而教材把知识和理论浅显化,但这样做也使得课件制作出现问题,忽略了一些过程性的微观内容,就与真正的知识有了呈现方面的偏差。”我们知道,科学性是实验性学科的命脉,如果呈现的课件内容不严谨,那么课件本身就应被称为是错误的。在制作实验性课件时,应该注意要双向兼顾课件内容的科学性以及理论的深浅程度。
记者在访谈中还发现,教材的“一纲多本”也在某种程度上导致资源建设陷入困境。就拿北京为例,现有的教材版本主要为人教、北师、岳麓等。原本构想很好的多元化的教学理念给教育资源库的建设添了“大麻烦”。“企业现在面临的最大困境就是教材的多元化,一纲多本。教师希望资源库能够与其使用的教材配套,一套系统适用的范围相当有限。”K12教育资源网的老总王珏谈到资源库建设与使用面临的困境如是说。由于以文章内容来划分学习模块,而不是以知识点来组织教学资源,文科(尤其是语文学科)的版本造成的资源建设问题尤为突出。
“我们产品的核心理念认为资源建设与应用的主体应该是教师……”很多资源建设企业的产品说明书中着重强调了对教师用户的关心,却忽略了“学生”这一重要的用户群体。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没有在资源库中得以体现。“传统的学科资源库建设主要都是面向教师,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已经不能适应‘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改革理念,资源库应加入研究性学习的内容。”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姚文连这样呼吁。记者认为,可将教师单向授课课件转化成师生互动课件,也可以建立师生交互的主题学习网站、教学博客、网络课程来丰富资源库中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二、资源应用方式有待加强
正常情况下,教师在每次备课之前应该到资源库中搜索资源,或直接引用,或进行二次加工,以便为自己的教学服务。但通过访谈,记者发现,几乎所有教师都使用百度等搜索引擎在因特网上进行搜索,而对资源库内的搜索功能并不关注,资源库中的搜索引擎形同虚设。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库中的资源不够丰富”。在教师眼中,目前没有任何一个资源库的信息能够满足实际需求,然而运用搜索引擎对广泛的资源进行搜索也给他们带来了困惑。“通过搜索引擎,我们可以查到海量的教学资源信息,但是真正适合使用的太少了——要么是虚假链接,要么需要注册会员和积分,有时好不容易下载下来,却发现名不副实”。针对资源搜索的问题,更多的教师表示出茫然和无奈。他们强烈需要一个强大的、综合性的、资源丰富的资源库或资源平台,使下载的资源针对性、实用性更强。
资源是否可用,主要取决于能否对下载后的资源进行二次加工和修改,但是当“资源下载后,除了PowerPoint格式的软件教师好修改外,很多用Authorware、Flash等制作的课件,下载后不能编辑修改”。如果说是因为教师不懂技术而无法修改,那么只要稍加培训就可以实现,但如果下载后的资料因为格式限制而得不到再利用,那就是对资源的浪费。
积件资源的匮乏与教师日益增长的需求不符,也成为了许多教师心中的隐疾。“资源库在目前存在的最大理由,不是素材库也不是课件库,而应该是积件库”。积件之所以对教师的意义重大,是因为它能任意组合,形成自我特色的课件。此外,“积件还可以单独应用于教学的某一环节。如历史课,资源库中一些资料片过于冗长,导致教师很难根据一个个小知识点进行截取,如果能将资料片制作成积件群,那么将会是造福教师群体的大事”。
三、资源库维护、教师应用培训有待深入
资源库的发展现状表明,教育资源滞后、教育培训的脱节现象严重。姚文连老师向我们陈述了自己学校的实例:“学校2001年底花数万元购置某学科资源库的高中部分和通用部分,安装在校园内网的Web服务器上,供广大教师使用。那时,教师常常会去下载一些课件和素材。2002年末,校园网通过光纤整体接入Internet,每个办公室和每个教室都能上网,教师的课件制作水平和鉴赏水平也迅速提高,可此学科资源库一成不变,依旧是那些用较低版本的Authorware、几何画板等CAI软件制作的课件,向下兼容性不是很好,运行起来常常会有出错提示或停止运行,加上界面不够美观,又不能编辑修改,所以,教师逐渐遗忘校园网上的资源库。”我们不能把这一问题单纯归咎于企业,毕竟对企业来说,没有后续资金的支撑,要他们承担起后期维护的责任,显然有些力不从心,所以引入一种新机制是非常必要的——企业牵头来扩充资源,同时组织教师对资源进行优化和维护。此外,在购买资源库后,教育机构最重要的步骤是进行教师应用的培训,然而“一些教育机构往往是买几个资源库往网上一挂就完事,没有对教师进行资源应用的培训,调动不起教师使用和更新资源库中教学资源的积极性,最终资源库也就成了摆设”。对于培训内容,采访中多数教师希望,要充分利用案例教学的优势,选取实际教学案例或者现场课进行分析研讨,让一线教师觉得资源库是实实在在为教师服务的工具。
四、教师应用、参与建设意识有待培养
“由区里购买,发放给我们教师免费使用的资源卡,教师领取的热情不高,很多教师都懒得去领这个卡。”这件事反映了部分教师对资源库存在的价值没有充分认识。据该教师反映,有的教师认为免费的资源库一定没有好资源,还有教师根本没有认识到资源库是帮助自已减负的,觉得花精力和时间去学习“新”东西是件“麻烦”事。这不仅说明教师存在认识不到位的情况,同时也说明,教育机构对资源库内容及其优势的宣传力度还有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