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劳动关系“法内行”

来源 :企业文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f2003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劳动关系在总体上保持大致平衡的前提下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中国企业的长足进步与日臻成熟正佐证了这种关系的基本协调性。然而,中国经济的大踏步前进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浪潮,无不冲击着中国现存的劳动关系,劳动关系在基本协调中近年来开始出现震荡。有专家称,改革开放中孕育起来的较为脆弱的劳动关系已经到该大幅度调整的时候了,因为缺乏法制保障的“法外行”旧有劳动关系寿终正寝正当时节。
  正是顺应时代潮流,以劳动合同为主要目标的中国新《劳动合同法》在2008年1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与此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也在2008年3月11日面世。一部大法的出现,尤其是一部涉及劳资之间利益格局调整的大法出现势必会牵动社会方方面面的神经,向风向雨的声音在2008年已经过去的岁月里曾一度成为热门话题,并且可以预期这种“热”还将在未来不短的时间内高烧不退。
  我们姑且暂不去探究新《劳动合同法》所引发各种争论的正误,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无疑,那就是新《劳动合同法》对于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大力贯彻实施新《劳动合同法》是我们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应该抓好的一项重要工作。
  从“铁饭碗”的劳动用工到市场化的劳动用工、从扩大就业到规范化用工,应该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在经验与教训的警醒中从茫目走向了理性。因为多少年来,“资本救世主”威风凛凛地傲视与引领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成千上万需要就业与再就业的劳动者只能“唯资是从”,由此形成了有法不依、无法保障的“法外行”劳动用工形式,也因此构成了中国劳动关系“强资本”、“弱劳动”的社会现象。这种现象该到改善的时候了。劳动关系必须“法内行”。
  不可否认,资本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我们更不能忽视劳动者对中国经济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当以人为本的和谐呼声响彻中国大地之时,新《劳动合同法》的出台无疑将中国劳动关系带进了新时代,法制化的中国劳动关系将为中国先进生产力注入新动力。
  面对曙色初露的劳动新关系,无论用人单位或劳动者,审时度势、顺势而动应为当下之举。对于劳动者来说,应该十分明白新《劳动合同法》并非是完全偏袒于“弱劳动”的保护神,须知“固定工”、“铁饭碗”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改革开放已经把颠覆了的历史不可能再重新颠覆过来,爱岗敬业、守土有责,这是劳动者的本分,其权益与义务必须在法制的规范中得以体现。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具有法律性质的《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了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不允许以任何方式变更和违反。这就要求用人单位必须认真学习《劳动合同法》,改革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在严格执行《劳动合同法》中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推向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台阶。
  当然我们将看到,不少企业为实施新《劳动合同法》可能使自己的运行成本陡然增加,相应地企业竞争力也将受到一定削弱,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进一步改善经营管理质量,调整生产经营结构与方式,大力挖潜革新,努力降低运营成本,做到“堤内损失堤外补”。同时,企业严把“进人”关,既用更惠民的政策、更利于施展才华的平台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也用更科学更规范化的制度要求人、激励人,用和谐促进劳动关系改善,用和谐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当然我们也不得不理性地预期,实施新《劳动合同法》并不意味中国劳动关系会在一夜之间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因为新《劳动合同法》并不具有点石成金之功力,“强资本”不会因该法的实施而一夜成佛皈依伏法,一些企业对《劳动合同法》仍然置若罔闻,再加之国内外经济形势受诸多因素影响与制约,国内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不容乐观。“弱劳动”也并非“吹糠见米”地会在全社会马上赢得普遍尊严和足够权益,虽然一方面“民工荒”导致“强资本”不惜施行种种“善举”以招募人才,但另一方面大量过剩的劳动力却又就业无门,只能望资兴叹。但是我们坚信,新《劳动合同法》绝非纸上谈兵的摆设,《劳动合同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立法宗旨一经转化为全民的意志与行动,劳动者享有的和谐春天和为企业带来的发展春天就会微笑莅临。这是劳资双赢的真正春天。
  我们由衷地期待着!
其他文献
①去年冬天,我经常到台北近郊莺歌山上的亲戚家里度假,那时我觉得,就是没有雪,人坐在屋里听着山上呼啸的风雨,也能寒到彻骨。莺歌,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小镇,因为它是个陶瓷工业城,还隐伏着空气污染、噪音弥漫、道路崎岖等种种问题,大致地说,它不能说是一个美丽的城。可是就在我从台北往莺歌驰车的路上,心情就美丽了,尤其是在冬天。  ②我说冬天最好,是因为一到冬天,污染的空气就仿佛在丝丝的冷雨中洗清了。亲戚住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