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教学 促进思维活动

来源 :教材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di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时效已成为数学教学的追求。一节数学课不能看表面的热闹,快节奏就是有效。培根说过,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思维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灵魂,学生思维的发展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因此,一节数学课是否有效,应该主要看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否得到训练与发展。现就优化课堂教学,促进思维活动谈谈本人的一些看法。
  一、优化教学情境,激发思维活动
  创造好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思维活动,让学生在有意无意之间进入学习状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利用多媒体来优化图形情境,使学生以多角度感受数学,如,用风景名胜、商标、卡通等图案,引入轴对称图形的问题,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而且在美丽的图形中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思维的活跃度。在教学平移、旋转时,借用多媒体进行演示,能切实地把学生带进动感平面的思维中,这种效果无法用教学语言来完成。
  2.优化实际生活情境,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数学。如,讲平均数时,可以让同桌互量身高,记录下来,然后再求出平均数。在教学完小数的认识后,让学生买卖文具用品。这虽是一些简单教学环节,却是对学生理解新知程度的一种无声检验,更为重要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思维活动。
  3.优化问题情境,使问题提出的时间、节奏都恰到好处,便于激发其思考的欲望。如,教学四年级“画图策略”第一课时,为了能够引出画图这一策略,先画出一个长方形示意图,标出长8米,宽6米,让学生回答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学生很快求出,老师加以表扬,这时学生情绪渐涨。然后出示例1,读题后问:你能像刚才那样用长乘宽直接计算花圃的面积吗?学生顿时陷入困境,刚才渐涨的情绪由紧锁的眉头代替了,从他们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们很想解决这个问题。这时顺势引出画图策略:这是一个新问题,那我们有什么好的办法把题目的条件和问题表示出来呢?(画图)。使这节课有了一个好的开端,开启了学生思维活动的大门。
  二、优化教学平台,发展思维活动
  教学平台的设计好坏,直接影响了学生思维活动的质量。
  1.许多课堂的教学平台设计过高,教学未能从学生的思维水平出发,导致学生很难寻找突破口,阻碍了思维活动,是造成课堂沉闷的主要原因。这就要求我们教者在平时教学中一定要去寻找学生思维的支撑点,靠船下篙,设计平台,发展学生的思维活动。如,五年级倒推策略中的练一练。(小军收集了一些画片,他拿出画片的一半还多1张送给小明,自己还剩25张,小军原来有多少张画片?)这一题学生在练习时正确率较低,分析学生错误原因:多数错误算式是25×2=50(张),50+1=51(张)。这说明学生对倒推这一思维很陌生,是一种新的思维模式,虽然教者在例1、例2的教学中把倒推思路讲得很清楚,但从算式中可看出学生仍然没有把过程倒过来计算。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先根据题意得出( )÷2=( ),( )-1=25。然后列式计算,这样正确率大大提高。很少有这样列式25×2=50(张),50+1=51(张)。
  2.教学平台的设计也要注意,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不仅让学生更深刻理解知识,而且充分训练了学生思维活动。如,在教学“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时不能简单地告之结果,可以这样设计:1平方米是边长为( )米正方形的面积,也就是边长为( )分米正方形的面积,它的面积就是( )平方分米,所以1平方米=( )平方分米。其他面积单位的进率都可以这样让学生推导。经常这样教学,即使学生今后在记不住的情况下,也能通过自己的推导得到答案。
  三、优化课堂练习,开发思维活动
  课堂练习是开发思维活动的主要载体,课堂练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思维活动训练与开发,要从课堂练习的层次性、对比性、拓展性三个方面对课堂练习进行优化。如,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练习八第4题:把一袋重2千克的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得这袋糖果的( )/( ),是( )/( )千克。这种题型是教学中的难点,它不仅是对分数意义的考查,还是对除法数量关系的考查。学生本身对这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就不容易掌握,现在放在一起就更难了。在练习中,不能就题练题,应从层次性、对比性、拓展性三个方面考虑。
  1.分层练习,分析第4题,第一个问题是考查分数意义,第二个问题是考查除法数量关系。应将两个问题分开,分层次设计练习,第一个问题应先出示简单的分数意义的题目,再出示第一个问题:(1)把一袋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得这袋糖果的( )/( )。(2)把一袋重2千克的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得这袋糖果的( )/( )。第二个问题先出示能除尽的题目,再出示第二个问题:(1)把一袋重10千克的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得( )/( )千克。(2)把一袋重2千克的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得( )/( )千克。这样的练习由易到难,学生的思维活动比较顺畅。反复练习,这种题型解题的正确率会大大提高。
  2.对比练习,在分项分层练习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对比练习,在对比练习中加深认识。可出示这样的两题:(1)把3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全长的( )/( )。(2)把3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 )/( )米。练习后加以比较、总结,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理清分数与除法的联系和区别,把握这种题型的本质。
  3.拓展练习,在学生对这种题型基本掌握的基础上,可进行拓展练习,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得到进一步开发,解题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可出示这样的练习:(1)把3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3份是全长的( )/( )。(2)把3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3份是( )/( )米。
  四、优化课堂激励,保持思维活动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得到阳光。课堂上,不管哪个学生回答问题或解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认可与赞扬,教师多一些赏识和鼓励,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保持思维活动的持续性。
  1.教师激励性语言对保持学生思维活跃的持续性甚为重要。教学中,我们让学生回答问题可以把“谁来”改为“谁能来”或“谁想来”。对学生的认可“好”改为“很好”“很棒”“你真棒”“你真了不起”。
  2.除了教师激励学生,还可以让学生激励学生,在教学四年级“画图策略”的练一练时,(小营村有一个宽20米长方形鱼池,后来因扩建公路,鱼池的宽减少了5米,这样鱼池的面积就减少了150平方米,现在鱼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学生解答完后,集体订正时,多数学生是这样写:(20-5)×(150÷5),有少数学生这样写:150÷5×20-150,这时找一位这样写的学生,对照示意图讲解思路,讲完后,问同学们,他讲得好不好,同学们说好,这时老师说那我们把掌声送给他,在掌声中我示意这位同学坐下。
  3.除了语言、动作还可以设计一些竞争性的教学环节,在教学四年级“画图策略”想想做做两题时,考虑到难度大、时间紧,在做之前,做了这样要求:老师这儿有四支红笔,是发给最先写好的四位同学,让他们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学生马上进入紧张状态,读题、画图、列式计算。写好的同学争先恐后交给我看,当第一个同学全对时,我大声宣布,某某同学第一个完成,帮助老师辅导第一组有困难的同学,四名助手选好了,第五名、第六名同学们仍然要给我看,我说没有红笔了,他们却说“没关系”。从他们的言语中我感到,他们不在乎一支红笔,在乎的是得到老师的肯定,于是,我又大声说某某和某某同学也是全对的,他们开心地笑了。得到肯定的同学在下面热情帮助其他同学,这一场面让我感到“激励”的力量。
  以上是本人对“优化课堂教学 促进思维活动”一些心得与经验,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继续学习,继续研究。要对教学情境,教学平台,课堂练习,课堂激励等多方面进行优化,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切实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仪征市青山中心学校)
其他文献
在番鸭胚性腺未分化前注入不同类型的芳香酶抑制剂Formestane(类固醇型)和Letrozole(非类固醇型),研究对其性腺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Formestane 3个处理组中,50μg.枚-1处理组
利用35个微卫星分子标记对黑龙江松浦实验站2个家系德国镜鲤的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多态信息含量(PIC)和有效等位基因数(Ae)等进行遗传检测,根据基因频率计算遗传相似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