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拉建筑:把地面还给路面

来源 :发明与创新(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toll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在《道路安全现状报告》中指出:全球每年高达127万人死于交通事故,其中九成以上是因道路交通事故而死亡。如果再不改善道路交通状况,预计到2030年,全球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每年将达240万人。
  为了减少城市道路拥堵和交通事故的发生,世界各国采取了各种预防措施。如我国许多城市建立了高架桥,其中最著名的是广州;美国纽约则采取循环单行线行车,还在繁华地段把路沿用角钢镶包,闪闪发光,使车道与人行道明显分开,司机一目了然;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的城市,采用限号行车,单双号车牌间隔进入市区,以减少车辆拥堵。
  在日本,某建筑公司则非常有创意地在东京上野地区建立起了“可变的建筑”,市内建筑物(均为八层)都是可以移动,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调整街市,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最佳布局。例如,在观花季节,街市便调整成疏密相间,与湖光山色有机地融为一体;进行文艺汇演时,街区可分割成若干个小广场,提供不同演出需要的场所;举办博览会时,可将所有建筑物移到一边,形成最大的空间场地;这种建筑最大的优点是在交通发生堵塞时,建筑物可让位给车辆。应该说这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创举,但由于驱动建筑物位移的动力源能耗巨大,难以推广。
  介于此,笔者构思了“斜拉建筑”。所谓“斜拉建筑”就是把斜拉桥的结构原理应用到房屋建筑上,把高楼吊离地面建成“斜拉楼”,把地面还给路面,以此来解决建筑物与道路争地的局面。
  “斜拉建筑”是一种崭新的建筑模式,可以说这种建筑模式是对传统建筑模式的颠覆。“斜拉建筑”具有其他建筑模式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斜拉建筑”占用土地面积少,比常规建筑少70%以上,具有节地、节能、环保、防洪、抗洪等功能。首层留空,可用作停车场或绿化用地,美化环境。楼梯、电梯、走道集中,节省交通面积。屋顶钢拉索之间铺盖彩色膜挡雨,可建成别具一格的运动场。“斜拉建筑”也可不占用陆地,建在水上,可组成水上花园。
  “斜拉建筑”的技术完全具有可行性。众所周知,在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中,筒中筒结构被公认为最稳定、抗震性能最好的结构,而“斜拉建筑”就是筒中筒结构。实际上“斜拉建筑”的力学构成,就是斜拉桥和框架楼的有机组合,楼中梁、板、基础的受力情况与常规建筑无异,而经多年实践证明,斜拉桥技术已非常成熟。笔者认为,在此基础上的“斜拉建筑”,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我们完全有理由期待“斜拉建筑”灿烂美好的明天。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4年4月本院治疗的宫颈癌患者92例临床资料,术后留取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实时
期刊
在新生的入学教育中,各门课程的开讲辞至为重要,它必须勾勒出本学科的学术轮廓和前沿发展,为学生指明方向。作为既是基础课又是公共课的大学英语开讲辞也是如此,除了把课程设置、
蔡华教授:欣闻你荣获法兰西科学院颁发的韦尔麦耶(Vermeil)奖章,这对于中国人类学家来说无疑是难能可贵的殊荣,同时也是中国人类学界值得骄傲的事情.
论述带电检测技术、开关柜出现绝缘故障的因素以及带电检测技术在开关柜绝缘故障检测中的运用等方面内容,借助带电检测技术提高开关柜绝缘故障的检修水平,从而保障电力系统的
在知识经济时代,国人读书已不再仅仅只是是一件事关国民素质的问题。国人必须读书,而且要读一辈子的书,因为事关国家安全,事关民族生存的大义。发达国家提倡社会要实行“终生教育”,个人要进行“终生学习”,不是简单的口号,是深刻思考和深远规划的结果。  素质总给人一种“奢侈品”的感觉,可有可无。就像上中小学时学校里的文体课外活动那样。因此读书与素质之间,也要分清读什么书,专业书还是“闲书”?“学好数理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