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整合点
翻转课堂模式的基本理念与传统教学模式有着较大的区别。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是通过教师的“课中”讲授来完成,知识内化则是通过学生“课后”的作业、练习或实践来完成。而在“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上,这种教学模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其中微课程教学突出将知识传授通过微课程让学生在“课前”完成,知识内化拓展则是在“课中”经讨论、交流来实现提升,在“课后”学生还可以完成更高层次的“知识探究”,以此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习作《记一次体验活动》一课的教学设计正是充分体现了翻转课堂中微课程教学的理念,架起了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的桥梁。课前,学生在家中利用E加互动平台自主学习微课程,掌握描写体验活动的方法和策略,完成思维导图和习作草稿;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点评、自改、互改习作;课后,利用网络互动交流,通过微信分享习作,积极向相关杂志投稿,下载阅读教师放在班级百度网盘中的佳作……这样的教学设计打破了传统习作教学的壁垒,让教学与时俱进,通过课前微课程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课堂的小组交流、讨论、教师答疑等方式提升了学生的协作学习、组织管理、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材分析
《記一次体验活动》是四年级学生习作学习的内容。习作要求学生积极参加一次体验活动,并能回味自己在体验过程中心理和行动的发展变化,将其有详有略地描写出来,还要写出自己活动中的感受。本次习作的要求重在让学生回味体验过程,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描写,表达出真实的体验感受。采用微课程教学,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回忆体验过程,同时给予必要的写作方法指导,让学生易于表达,顺利完成习作草稿。
课标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第二学段的习作要观察周围世界,注意把自己认为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同时提出习作要乐于书面表达,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习作还明确要求要乐于书面表达,尝试在习作中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教学目标
1.课前达成目标
①根据课前微课程的讲解和提示,明确习作要求,对自己参加体验活动的经历进行有效取舍。
②绘制思维导图,完成习作草稿,有条理地写出体验活动的过程和自己的独特感受。
2.课堂达成目标
①围绕习作要求,自改、互改习作,在组内分享交流。
②在修改和评价习作的过程中,理解习作中选取素材、合理想象与表达体验之间的重要联系;懂得运用积累的新鲜感词句和优秀诗文等来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拥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一定的写作基础,但是在捕捉人物言行和心理方面还只是浮光掠影,未能进行细致的描写。因此指导学生写清体验活动的过程和抒发自己在体验活动中的真情实感是本次习作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突破这一重难点时,我们采取课前微课程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生动有趣的讲解中给予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路径,将学生容易忽略的细节进行有意识的放大,并提供适当的指导,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完成习作草稿,为课堂讲评做好准备。
教学过程
1.播放微视频,任务驱动习作自主化
(1)播放图片,勾起回忆
师:同学们,我们都参加过各种各样的体验活动,现在请你们回忆一下,让你们印象深刻的是什么活动?(播放学生参加各种体验活动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自己参加体验活动的回忆,瞬间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视频为例,引导选材
①师:有一位同学游览园林时,发现园林中各式各样的匾额很有意思,于是她就和妈妈一起做了一个微视频,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②师:这位同学选取了园林体验,请你们想一想,你们想选取哪一项体验作为自己本次作文的主题呢?(引导学生围绕自己最深的感受进行选材)
(3)思维导图,理清思路
师:请选择好素材的同学完成课前学习任务单“写一写”中的第一项“绘制思维导图”,理清自己的写作思路。
(4)下笔成文,拍照上传
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完成的思维导图,自主完成课前任务单“写一写”中的第二项“写好习作草稿”,并拍照上传到E加互动平台,老师收到大家的作品后会进行网上的第一次批阅。
2.交互平台展示,课堂进阶评改互动化
(1)欣赏习作,课始评价,发现不足
①师:课前我们通过微视频观看了同学游览园林的体验,我们还回忆了自己的一次体验并设计了思维导图,理清了写作思路。
②教师出示两篇同样是描写体验盲人的习作。
③请学生仔细阅读这两位同学的作文,对他们的作文提出评价意见。
④教师总结:两位同学都写出了完整的体验过程,也写出了自己的感受,但写好体验活动还要做到“细节清楚、体验真实”。
(2)围绕要求,图文结合,进阶互改
①师:(出示描写体验活动的优秀习作)让我们来看看小作者是怎么写的?
②师:小作者在“护蛋”过程中有什么感受?在哪些地方表现出来的?用“~~~”画出动作、语言、心理等细节描写。
③师:小作者加入了细节描写,不仅把体验过程写清楚了,还写出了他真实的感受。现在请你们再对照自己上传在交互平台上的图片和习作,尝试修改。
(3)交流修改,评议得失,完成习作
①小组合作朗读、聆听,对作文进行自评、互改,在评价中学会鉴赏,学会取舍,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②学生交流修改后的作文,教师抓住其中的精彩处加以点评。 3.网络互动交流,课后习作分享多样化
(1)微信交流
师:课后,请同学们将自己修改后的习作加上相关图片,分享到班级的微信公众号或微信群中,与更多人分享,赢得他人的点评或点赞。
(2)积极投稿
师:也可以将改好的习作向《七彩语文》《作文大王》《小学生优秀作文》等相关杂志投稿。
(3)佳作分享
师:老师在班级百度网盘中放入了几篇优秀的写体验活动的文章,供大家下载阅读。
教学反思
叶圣陶先生曾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其实,我们的一堂习作课也无非是个例子,学生在课堂上习得了一种体验活动的写作方法,让学生用这节课上学到写体验活动的方法再来写一写其他的体验活动,进行方法的迁移,他们就可以举一反三、推而广之,达到学一篇会一类的目标。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采用微课程教学的方法,更好地达成了习作教学的要求。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以学定教
微课程的出现,使得课堂可以翻转,学生先学,基礎的知识点自我消化,教师后教,教的就是学生先学中存疑的部分、没有完全学透的地方。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2.教学灵活
微课程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使学生的学习不再受课堂时间和学习地点的限制,学生只要手中有手机、平板或电脑,就能让随时随地学习成为可能,而能力欠佳的学生可反复观看视频,直到完全消化,因而整体的掌握情况优于传统教学。
设计亮点
1.精准的任务单——因学而定
自主学习任务单是教师指导学生课前在家自主学习的方案(以下简称“任务单”)。微课程教学法认为:“问题导向要求教师把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其他知识点转化为问题,并且梳理出任务之间的进阶关系,使原本难以下手的自主学习变得可以操作,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在探究中发现知识,从而带来学习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完成同化和顺应。”本课任务单依据教学内容和学情而设定,体现“问题导向,任务驱动”的原则,让每个学生都能自主学习,都能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达成学习目标。具体来说本次的课前学习任务单体现了以下特点。
(1)达成目标精准
学习达成目标是学习的方向,也是评价的依据;是学习的起点,也是学习的终点。通过深入研读教材,研究学情,我们将自主学习的达成目标设定为:①根据课前微课的讲解和提示,明确习作要求,对自己参加体验活动的经历进行有效取舍。②绘制思维导图,完成习作草稿,有条理地写出体验活动的过程和自己的独特感受。
(2)学习任务匹配
有了精准的达成目标后,教师要善于给出与目标匹配的学习任务,把一项项学习目标转化为一个个学习任务。根据两条达成目标,我们相应地给出了三个学习任务——①想一想:a.播放图片,勾起回忆。b.视频为例,引导选材。②写一写:a.思维导图,理清思路。b.结合体验,写出过程。c.抓住细节,突出感受。③改一改:修改草稿,拍照上传。
(3)学习方法有效
如果说达成目标是学海的彼岸,学习任务是前往彼岸的舟楫,那么学习方法就是泛舟学海的策略。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够让学习事半功倍。根据学段特点和任务需要,我们在任务单上给出的学习方法建议是:①实践体验。亲身参与一次体验活动。②想象回忆。结合微视频回忆自己的体验过程和感受。③自主学习。根据视频讲解,填写思维导图,梳理习作框架。
2.精致的微视频——因需而设
高质量的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是首要条件,与之相配套的学习微视频则是关键。学生在问题情境中遇到困难,有了需求后,再观看相应的教学视频,依据个人情况自定进度进行个性化的学习,直至达到精熟学习。通过对“任务单”中任务难易度的把握,以及学生学习的需求,我们开发了一个精致的课前微视频。
这个微视频具有以下特点——①取材真实:视频中的图片和视频均来自学生的亲身体验,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②条理清晰:先由图片引发回忆,再用视频引导选材,接着利用思维导图理清写作思路,最后完成习作草稿。③操作性强:学生根据视频的讲解提示,能自主完成习作内容的选材与描写。
任务单、微视频是学生学习的“脚手架”,学生在完成富有逻辑关系和真实情境的任务中踩着“脚手架”顺利经历完整的学习过程。这样的教,是以学为中心的智慧地教;这样的学,是自主参与的深度地学。这样的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体现了“教学内容微课程化、结构化”的课程设计思想,体现了“课程学习单引导式”的教学活动设计思想,体现了“有支持的、开放的”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思想,成为翻转课堂微课程教学的高效实践!
翻转课堂模式的基本理念与传统教学模式有着较大的区别。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是通过教师的“课中”讲授来完成,知识内化则是通过学生“课后”的作业、练习或实践来完成。而在“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上,这种教学模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其中微课程教学突出将知识传授通过微课程让学生在“课前”完成,知识内化拓展则是在“课中”经讨论、交流来实现提升,在“课后”学生还可以完成更高层次的“知识探究”,以此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习作《记一次体验活动》一课的教学设计正是充分体现了翻转课堂中微课程教学的理念,架起了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的桥梁。课前,学生在家中利用E加互动平台自主学习微课程,掌握描写体验活动的方法和策略,完成思维导图和习作草稿;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点评、自改、互改习作;课后,利用网络互动交流,通过微信分享习作,积极向相关杂志投稿,下载阅读教师放在班级百度网盘中的佳作……这样的教学设计打破了传统习作教学的壁垒,让教学与时俱进,通过课前微课程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课堂的小组交流、讨论、教师答疑等方式提升了学生的协作学习、组织管理、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材分析
《記一次体验活动》是四年级学生习作学习的内容。习作要求学生积极参加一次体验活动,并能回味自己在体验过程中心理和行动的发展变化,将其有详有略地描写出来,还要写出自己活动中的感受。本次习作的要求重在让学生回味体验过程,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描写,表达出真实的体验感受。采用微课程教学,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回忆体验过程,同时给予必要的写作方法指导,让学生易于表达,顺利完成习作草稿。
课标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第二学段的习作要观察周围世界,注意把自己认为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同时提出习作要乐于书面表达,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习作还明确要求要乐于书面表达,尝试在习作中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教学目标
1.课前达成目标
①根据课前微课程的讲解和提示,明确习作要求,对自己参加体验活动的经历进行有效取舍。
②绘制思维导图,完成习作草稿,有条理地写出体验活动的过程和自己的独特感受。
2.课堂达成目标
①围绕习作要求,自改、互改习作,在组内分享交流。
②在修改和评价习作的过程中,理解习作中选取素材、合理想象与表达体验之间的重要联系;懂得运用积累的新鲜感词句和优秀诗文等来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拥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一定的写作基础,但是在捕捉人物言行和心理方面还只是浮光掠影,未能进行细致的描写。因此指导学生写清体验活动的过程和抒发自己在体验活动中的真情实感是本次习作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突破这一重难点时,我们采取课前微课程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生动有趣的讲解中给予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路径,将学生容易忽略的细节进行有意识的放大,并提供适当的指导,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完成习作草稿,为课堂讲评做好准备。
教学过程
1.播放微视频,任务驱动习作自主化
(1)播放图片,勾起回忆
师:同学们,我们都参加过各种各样的体验活动,现在请你们回忆一下,让你们印象深刻的是什么活动?(播放学生参加各种体验活动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自己参加体验活动的回忆,瞬间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视频为例,引导选材
①师:有一位同学游览园林时,发现园林中各式各样的匾额很有意思,于是她就和妈妈一起做了一个微视频,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②师:这位同学选取了园林体验,请你们想一想,你们想选取哪一项体验作为自己本次作文的主题呢?(引导学生围绕自己最深的感受进行选材)
(3)思维导图,理清思路
师:请选择好素材的同学完成课前学习任务单“写一写”中的第一项“绘制思维导图”,理清自己的写作思路。
(4)下笔成文,拍照上传
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完成的思维导图,自主完成课前任务单“写一写”中的第二项“写好习作草稿”,并拍照上传到E加互动平台,老师收到大家的作品后会进行网上的第一次批阅。
2.交互平台展示,课堂进阶评改互动化
(1)欣赏习作,课始评价,发现不足
①师:课前我们通过微视频观看了同学游览园林的体验,我们还回忆了自己的一次体验并设计了思维导图,理清了写作思路。
②教师出示两篇同样是描写体验盲人的习作。
③请学生仔细阅读这两位同学的作文,对他们的作文提出评价意见。
④教师总结:两位同学都写出了完整的体验过程,也写出了自己的感受,但写好体验活动还要做到“细节清楚、体验真实”。
(2)围绕要求,图文结合,进阶互改
①师:(出示描写体验活动的优秀习作)让我们来看看小作者是怎么写的?
②师:小作者在“护蛋”过程中有什么感受?在哪些地方表现出来的?用“~~~”画出动作、语言、心理等细节描写。
③师:小作者加入了细节描写,不仅把体验过程写清楚了,还写出了他真实的感受。现在请你们再对照自己上传在交互平台上的图片和习作,尝试修改。
(3)交流修改,评议得失,完成习作
①小组合作朗读、聆听,对作文进行自评、互改,在评价中学会鉴赏,学会取舍,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②学生交流修改后的作文,教师抓住其中的精彩处加以点评。 3.网络互动交流,课后习作分享多样化
(1)微信交流
师:课后,请同学们将自己修改后的习作加上相关图片,分享到班级的微信公众号或微信群中,与更多人分享,赢得他人的点评或点赞。
(2)积极投稿
师:也可以将改好的习作向《七彩语文》《作文大王》《小学生优秀作文》等相关杂志投稿。
(3)佳作分享
师:老师在班级百度网盘中放入了几篇优秀的写体验活动的文章,供大家下载阅读。
教学反思
叶圣陶先生曾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其实,我们的一堂习作课也无非是个例子,学生在课堂上习得了一种体验活动的写作方法,让学生用这节课上学到写体验活动的方法再来写一写其他的体验活动,进行方法的迁移,他们就可以举一反三、推而广之,达到学一篇会一类的目标。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采用微课程教学的方法,更好地达成了习作教学的要求。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以学定教
微课程的出现,使得课堂可以翻转,学生先学,基礎的知识点自我消化,教师后教,教的就是学生先学中存疑的部分、没有完全学透的地方。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2.教学灵活
微课程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使学生的学习不再受课堂时间和学习地点的限制,学生只要手中有手机、平板或电脑,就能让随时随地学习成为可能,而能力欠佳的学生可反复观看视频,直到完全消化,因而整体的掌握情况优于传统教学。
设计亮点
1.精准的任务单——因学而定
自主学习任务单是教师指导学生课前在家自主学习的方案(以下简称“任务单”)。微课程教学法认为:“问题导向要求教师把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其他知识点转化为问题,并且梳理出任务之间的进阶关系,使原本难以下手的自主学习变得可以操作,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在探究中发现知识,从而带来学习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完成同化和顺应。”本课任务单依据教学内容和学情而设定,体现“问题导向,任务驱动”的原则,让每个学生都能自主学习,都能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达成学习目标。具体来说本次的课前学习任务单体现了以下特点。
(1)达成目标精准
学习达成目标是学习的方向,也是评价的依据;是学习的起点,也是学习的终点。通过深入研读教材,研究学情,我们将自主学习的达成目标设定为:①根据课前微课的讲解和提示,明确习作要求,对自己参加体验活动的经历进行有效取舍。②绘制思维导图,完成习作草稿,有条理地写出体验活动的过程和自己的独特感受。
(2)学习任务匹配
有了精准的达成目标后,教师要善于给出与目标匹配的学习任务,把一项项学习目标转化为一个个学习任务。根据两条达成目标,我们相应地给出了三个学习任务——①想一想:a.播放图片,勾起回忆。b.视频为例,引导选材。②写一写:a.思维导图,理清思路。b.结合体验,写出过程。c.抓住细节,突出感受。③改一改:修改草稿,拍照上传。
(3)学习方法有效
如果说达成目标是学海的彼岸,学习任务是前往彼岸的舟楫,那么学习方法就是泛舟学海的策略。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够让学习事半功倍。根据学段特点和任务需要,我们在任务单上给出的学习方法建议是:①实践体验。亲身参与一次体验活动。②想象回忆。结合微视频回忆自己的体验过程和感受。③自主学习。根据视频讲解,填写思维导图,梳理习作框架。
2.精致的微视频——因需而设
高质量的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是首要条件,与之相配套的学习微视频则是关键。学生在问题情境中遇到困难,有了需求后,再观看相应的教学视频,依据个人情况自定进度进行个性化的学习,直至达到精熟学习。通过对“任务单”中任务难易度的把握,以及学生学习的需求,我们开发了一个精致的课前微视频。
这个微视频具有以下特点——①取材真实:视频中的图片和视频均来自学生的亲身体验,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②条理清晰:先由图片引发回忆,再用视频引导选材,接着利用思维导图理清写作思路,最后完成习作草稿。③操作性强:学生根据视频的讲解提示,能自主完成习作内容的选材与描写。
任务单、微视频是学生学习的“脚手架”,学生在完成富有逻辑关系和真实情境的任务中踩着“脚手架”顺利经历完整的学习过程。这样的教,是以学为中心的智慧地教;这样的学,是自主参与的深度地学。这样的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体现了“教学内容微课程化、结构化”的课程设计思想,体现了“课程学习单引导式”的教学活动设计思想,体现了“有支持的、开放的”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思想,成为翻转课堂微课程教学的高效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