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小型泵站是农业水利重要工程之一,承载着区域性农业的防洪、灌溉、调供水的责任。中小型泵站的运行管理问题关系到农业水利灌溉等功能的发挥,如何维护泵站的良好运行,发挥泵站的灌溉效益,是当前农业水利工程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泵站的运行及管理,不同于一般的农业水利工程,中小型泵站承载着区域性农业的防洪、灌溉、调供水的责任。本文分析了当前泵站所存在的问题,并最后指出了完善这些问题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农业水利工程;中小型泵站;运行管理;对策
随着电力的产生和出现,人们日常农业农田灌溉等关系到水资源调配的工作,对泵站的依赖性更是不断加大。泵站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功能和作用,已经为推动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泵站的建设和运行及管理,不同于一般的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泵站在修建和运行时,不需要像发电站那样修建挡水和饮水建筑物,对生态环境和其他自然资源环境影响小,其投资少、生产成本低、使用便捷等特点使得泵站很快就受到农业生产的重用。但是,由于农业生产对泵站的维护管理不够重视,使得泵站的运行效率较低、损耗率较高,一些泵站刚投入使用没多久就报废了。因此,加强对泵站运行的科学管理,提高泵站的运行效率是中小型泵站管理工作的主要重点之一。
1.中小型泵站运行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业水利工程中小型泵站始建于20世纪6、70年代,当时正值国家鼓励农业加快发展的“大跃进”时期,为了满足农业生产水利灌溉的需要,许多中小型泵站雨后春笋般的建立起来。然而,由于泵站建设时期要求和标准都未能达标或者泵站使用10、20年后就出现问题的现象,到目前许多泵站都存在着运行效率底、能耗大、灌溉能力减低的问题,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灌溉的要求。上述问题主要表现在:
1.1 设计不规范,运行可靠性差
设计不规范的问题主要是历史问题。20世纪6、70年代,由于生产力发展程度的限制和其他原因,加上农村人口多、土地少等问题,大部分泵站的设计都是按照中小型的标准来设计建设的,而且设计缺乏规范性,运行可靠性较差,主要表现在:泵站的功能性不全面、较差,排灌功能不能有效充分发挥;泵站设计缺乏对进水池的充分考虑,缺乏规范性;泵站防洪标准设计较低,其标准仅限于5~10a一遇,在1998 年长江流域的涝灾中,就有很多泵站被摧毁;泵站泵机虽然台数多,但设计流量偏小,加大了对泵机进行管理维护的难度;泵站能源消费较高,存在一定的经济浪费。
1.2管理意识薄弱,管理水平低下
目前在农业水利工程管理中,普遍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的现状,对于中小型泵站的建设和管理来说更是如此。泵站建设容易,运行管理难度大,而这主要是原因管理人员管理意识薄弱,管理水平较低,造成了泵站较差的经营效率和管理的混乱。
1.3机器设备陈旧,技术力量薄弱
由于泵站机器设备的使用有一定的年限,大部分泵站是在20世纪6、70年代后建设的,在经历30多年后,由于泵站的经济作用不像电站那样突出,使得泵站的运行依旧是依靠原来的设备来进行,而这些设备大多数已经陈旧、老化,存在效率低、能耗高等问题。再加上管理人员技术力量薄弱、技术水平低等原因,使得泵站经济运行存在一定难度。
2.解决中小型泵站运行管理问题的相关对策
目前在泵站运行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一些是历史原因,一些是人为因素,针对这种问题,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具体如下:
2.1完善规章制度,提高技术标准
针对泵站设计不规范的问题,应该对一些泵站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造”和完善。虽然当初建站时,由于技术和其他原因,使得泵站设计出现了不规范问题,但目前可以通过考察和多次论证对泵站所出现的不规范问题进行“改造”,这主要是通过改善泵站内部设置来实现。由于泵站的地理位置是无法变动的,因此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对泵站内部设计进行优化,对于那些实在是不能再进行优化改造的泵站,可以考虑适当合理拆除。这样,才能使得泵站能够长期有效运行。建立健全泵站系列管理制度,实行“用制度管人”,坚决杜绝“以人管人”的管理模式,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一是制定切实可行、易于操作的规章制度。如泵站运行操作规程、检修运行人员岗位职责、检修运行班长岗位职责、工作票制度、奖惩制度以及考勤制度等。二是强化各项管理措施,狠抓制度落实。要按照“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干”的原则,细化岗位责任,明确事故追究制度,层层落实岗位目标责任,彻底扭转“无法可依,有法不依”的管理局面。
2.2加强日常维护保养,提高管理素质
本着“经常养护,随时维修,养重于修”的原则,做到经常打扫站区,保持机房清洁干净,保持设备无灰尘,启闭正常。定期检查电气设备情况,确保机组完好率 100%、开机率 100%。经常检查建筑物有无裂缝、启闭设备运行状况,对运转部件定期加油、止水密封,使制动装置运行可靠。丝杆汛前汛后定期清理、润滑、保养。电气设备动作正常,无漏电、短路现象,接地可靠。定期检查沿线建筑物,对建筑物位移、裂缝作好详细记录。做到每周一小查,每月一大查,雨天及时查,每查有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工程安全,延长工程使用寿命。通过加强技术培训,努力开展岗位练兵,多层次、多渠道组织泵站工程全体人员尤其是一线操作人员进行电工基础知识讲座,加强泵站运行工与维修工的机械基础业务知识和安全知识培训,提高管理队伍中、高级技工的比例,有条件的单位可以鼓励进行学历教育。严格运行人员上岗证制度,通过培训考核,力争在较短时间内持证上岗率达100%。组织参观交流和进行专业劳动竞赛,培养勤学技术常练兵的良好风气。通过学习培训,使广大干部职工业务技能和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具有独立处理应急突发事故的能力。
2.3依靠科技技术,推进泵站现代化
在条件允许下,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加强对泵站监测设施、生产生活设施、通信调度设施等管理设施的建设和维护。采用信息网络、数字化等新技术,提高泵站基础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水平。逐步实现泵站信息监控自动化、信息传输与处理网络化、管理调度自动化,依靠科技进步推进泵站现代化建设。与此同时,要对中小型泵站进行更新改造。
2.4发展多种融资渠道,开展综合经营
一是争取各级财政支持。各级财政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开展大规模泵站更新改造。二是采取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走社会办水利的路子。不仅国家、地方、集体可以投资,个人也可以投资,或者也采取企业股份制形式合资建站。泵站管理单位除了日常维护和正常运行外,富裕时间很多,特别是一些运行任务不重的单位。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要充分利用本单位的水土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开展综合经营。领导干部要解放思想,既要有工程管理意识又要有综合经营意识,发挥职工懂电懂水的技术优势,组建属于水利人的基建队伍;走出单位走进市场,结合本单位实际作一些合适的经营,增强“造血”功能,提高广大职工的经济待遇。
3.结语
随着科技发展,时代进步,泵站自动化控制水平和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要求的不断提高,中小型泵站运行管理中可能会出现更多其他问题,只要我们认真分析,深入研究,不断总结经验,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相信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徐继玥.中小型泵站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1(35):87-88.
【关键词】农业水利工程;中小型泵站;运行管理;对策
随着电力的产生和出现,人们日常农业农田灌溉等关系到水资源调配的工作,对泵站的依赖性更是不断加大。泵站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功能和作用,已经为推动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泵站的建设和运行及管理,不同于一般的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泵站在修建和运行时,不需要像发电站那样修建挡水和饮水建筑物,对生态环境和其他自然资源环境影响小,其投资少、生产成本低、使用便捷等特点使得泵站很快就受到农业生产的重用。但是,由于农业生产对泵站的维护管理不够重视,使得泵站的运行效率较低、损耗率较高,一些泵站刚投入使用没多久就报废了。因此,加强对泵站运行的科学管理,提高泵站的运行效率是中小型泵站管理工作的主要重点之一。
1.中小型泵站运行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业水利工程中小型泵站始建于20世纪6、70年代,当时正值国家鼓励农业加快发展的“大跃进”时期,为了满足农业生产水利灌溉的需要,许多中小型泵站雨后春笋般的建立起来。然而,由于泵站建设时期要求和标准都未能达标或者泵站使用10、20年后就出现问题的现象,到目前许多泵站都存在着运行效率底、能耗大、灌溉能力减低的问题,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灌溉的要求。上述问题主要表现在:
1.1 设计不规范,运行可靠性差
设计不规范的问题主要是历史问题。20世纪6、70年代,由于生产力发展程度的限制和其他原因,加上农村人口多、土地少等问题,大部分泵站的设计都是按照中小型的标准来设计建设的,而且设计缺乏规范性,运行可靠性较差,主要表现在:泵站的功能性不全面、较差,排灌功能不能有效充分发挥;泵站设计缺乏对进水池的充分考虑,缺乏规范性;泵站防洪标准设计较低,其标准仅限于5~10a一遇,在1998 年长江流域的涝灾中,就有很多泵站被摧毁;泵站泵机虽然台数多,但设计流量偏小,加大了对泵机进行管理维护的难度;泵站能源消费较高,存在一定的经济浪费。
1.2管理意识薄弱,管理水平低下
目前在农业水利工程管理中,普遍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的现状,对于中小型泵站的建设和管理来说更是如此。泵站建设容易,运行管理难度大,而这主要是原因管理人员管理意识薄弱,管理水平较低,造成了泵站较差的经营效率和管理的混乱。
1.3机器设备陈旧,技术力量薄弱
由于泵站机器设备的使用有一定的年限,大部分泵站是在20世纪6、70年代后建设的,在经历30多年后,由于泵站的经济作用不像电站那样突出,使得泵站的运行依旧是依靠原来的设备来进行,而这些设备大多数已经陈旧、老化,存在效率低、能耗高等问题。再加上管理人员技术力量薄弱、技术水平低等原因,使得泵站经济运行存在一定难度。
2.解决中小型泵站运行管理问题的相关对策
目前在泵站运行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一些是历史原因,一些是人为因素,针对这种问题,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具体如下:
2.1完善规章制度,提高技术标准
针对泵站设计不规范的问题,应该对一些泵站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造”和完善。虽然当初建站时,由于技术和其他原因,使得泵站设计出现了不规范问题,但目前可以通过考察和多次论证对泵站所出现的不规范问题进行“改造”,这主要是通过改善泵站内部设置来实现。由于泵站的地理位置是无法变动的,因此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对泵站内部设计进行优化,对于那些实在是不能再进行优化改造的泵站,可以考虑适当合理拆除。这样,才能使得泵站能够长期有效运行。建立健全泵站系列管理制度,实行“用制度管人”,坚决杜绝“以人管人”的管理模式,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一是制定切实可行、易于操作的规章制度。如泵站运行操作规程、检修运行人员岗位职责、检修运行班长岗位职责、工作票制度、奖惩制度以及考勤制度等。二是强化各项管理措施,狠抓制度落实。要按照“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干”的原则,细化岗位责任,明确事故追究制度,层层落实岗位目标责任,彻底扭转“无法可依,有法不依”的管理局面。
2.2加强日常维护保养,提高管理素质
本着“经常养护,随时维修,养重于修”的原则,做到经常打扫站区,保持机房清洁干净,保持设备无灰尘,启闭正常。定期检查电气设备情况,确保机组完好率 100%、开机率 100%。经常检查建筑物有无裂缝、启闭设备运行状况,对运转部件定期加油、止水密封,使制动装置运行可靠。丝杆汛前汛后定期清理、润滑、保养。电气设备动作正常,无漏电、短路现象,接地可靠。定期检查沿线建筑物,对建筑物位移、裂缝作好详细记录。做到每周一小查,每月一大查,雨天及时查,每查有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工程安全,延长工程使用寿命。通过加强技术培训,努力开展岗位练兵,多层次、多渠道组织泵站工程全体人员尤其是一线操作人员进行电工基础知识讲座,加强泵站运行工与维修工的机械基础业务知识和安全知识培训,提高管理队伍中、高级技工的比例,有条件的单位可以鼓励进行学历教育。严格运行人员上岗证制度,通过培训考核,力争在较短时间内持证上岗率达100%。组织参观交流和进行专业劳动竞赛,培养勤学技术常练兵的良好风气。通过学习培训,使广大干部职工业务技能和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具有独立处理应急突发事故的能力。
2.3依靠科技技术,推进泵站现代化
在条件允许下,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加强对泵站监测设施、生产生活设施、通信调度设施等管理设施的建设和维护。采用信息网络、数字化等新技术,提高泵站基础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水平。逐步实现泵站信息监控自动化、信息传输与处理网络化、管理调度自动化,依靠科技进步推进泵站现代化建设。与此同时,要对中小型泵站进行更新改造。
2.4发展多种融资渠道,开展综合经营
一是争取各级财政支持。各级财政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开展大规模泵站更新改造。二是采取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走社会办水利的路子。不仅国家、地方、集体可以投资,个人也可以投资,或者也采取企业股份制形式合资建站。泵站管理单位除了日常维护和正常运行外,富裕时间很多,特别是一些运行任务不重的单位。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要充分利用本单位的水土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开展综合经营。领导干部要解放思想,既要有工程管理意识又要有综合经营意识,发挥职工懂电懂水的技术优势,组建属于水利人的基建队伍;走出单位走进市场,结合本单位实际作一些合适的经营,增强“造血”功能,提高广大职工的经济待遇。
3.结语
随着科技发展,时代进步,泵站自动化控制水平和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要求的不断提高,中小型泵站运行管理中可能会出现更多其他问题,只要我们认真分析,深入研究,不断总结经验,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相信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徐继玥.中小型泵站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1(35):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