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动态增强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价值(附29例分析)

来源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4122022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6年4月因乳腺疾病于医院就诊的病人29例,采用我院Siemens Magnetom Avanto 1.5T超导型核磁共振仪器,行常规及增强扫描,并对增强病灶行形态学检查及血流动力学分析,比较磁共振动态增强在良恶性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29例患者(38枚)中,局灶性8枚,肿块性12枚,非肿块性18枚。乳腺良恶性病灶TIC曲线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Ⅱ、Ⅲ型曲线诊断恶性病变的敏感度为88.00%,特异性为61.54%;以Ⅲ曲线诊断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为60.00%,特异性为84.61%。按照TIC的类型将良性病变分组,A组为Ⅰ型,B组为Ⅱ、Ⅲ型。两组TIC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t=-6.44,P<0.001),良性病变A组与恶性病变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t=-6.43,P<0.001)。良恶性病变最大增强率均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197.67%±72.54%vs 220.46%±76.12%;t=-0.89,P=0.380)。而两种病变的相对最大增强率均数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1.12%±0.37%vs 2.42%±0.62%;t=-6.92,P<0.001)。良恶性病变患侧乳腺血管计数评分均数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1.02±0.53 vs 2.94±0.68;t=-8.86,P<0.001)。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可充分显示病灶的形态学特征,比较TIC曲线、病灶强化程度及病灶局部血管成像分析,对区分乳腺良恶性病变及相应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正>矛盾态度是态度研究领域新近兴起的研究课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对某一客体同时产生喜爱和厌恶之情。例如,一个人因为体育锻炼可以增进健康而喜爱体育活动,但同时也
自2015年《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公布以来,各个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足球改革发展实施方案”,对如何推动足球运动开展,促进城市足球的发展作出进一步部署。$$21世纪经济研
报纸
监测报告的审核是生态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的最后环节,审核内容包括监测全过程的技术活动和质量活动的结果。只有在测试结果核查无误、质量保证得到满意结果的前提下,监测报告方可通过审核。本文主要从资质认定、环境标准、技术规范等方面的规定,对生态环境监测报告的审核要求进行阐述。
以固态反应制备了Zn改性的ZSM-5系列催化剂,用脉冲微反技术评价了丙烷在上述催化剂上的反应活性和芳构化选择性,用吡啶吸附IR和NH_3-TPD对催化剂改性前后的酸性及分布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的表征,对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