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6年4月因乳腺疾病于医院就诊的病人29例,采用我院Siemens Magnetom Avanto 1.5T超导型核磁共振仪器,行常规及增强扫描,并对增强病灶行形态学检查及血流动力学分析,比较磁共振动态增强在良恶性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29例患者(38枚)中,局灶性8枚,肿块性12枚,非肿块性18枚。乳腺良恶性病灶TIC曲线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Ⅱ、Ⅲ型曲线诊断恶性病变的敏感度为88.00%,特异性为61.54%;以Ⅲ曲线诊断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为60.00%,特异性为84.61%。按照TIC的类型将良性病变分组,A组为Ⅰ型,B组为Ⅱ、Ⅲ型。两组TIC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t=-6.44,P<0.001),良性病变A组与恶性病变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t=-6.43,P<0.001)。良恶性病变最大增强率均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197.67%±72.54%vs 220.46%±76.12%;t=-0.89,P=0.380)。而两种病变的相对最大增强率均数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1.12%±0.37%vs 2.42%±0.62%;t=-6.92,P<0.001)。良恶性病变患侧乳腺血管计数评分均数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1.02±0.53 vs 2.94±0.68;t=-8.86,P<0.001)。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可充分显示病灶的形态学特征,比较TIC曲线、病灶强化程度及病灶局部血管成像分析,对区分乳腺良恶性病变及相应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