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演示实验教学初探

来源 :数理化学习·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hxl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演示实验是由教师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而操作的、带有表演性和示范性的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仍然有着无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如何发掘演示实验的教学功能、提高演示实验的教学效益,是物理教学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此,结合新课改后的教学实践和一些体会,对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做些初步的探讨。
  
  一、充分发挥演示实验功能的多样性
  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不能忽略演示实验的某些教学功能,应充分发挥其整体功能,使演示实验具有最大的教学价值。例如:法拉第电磁感应实验的演示,教学中不能仅仅演示实验、得出结论、获取知识,还要考虑探究技能,体验结论是如何得出来的过程。理解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明白科学方法,更不可忽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如:为什么是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而不是别人?对比分析其他科学家的方法,讲述法拉第在方法上的成功和一丝不苟地观察和思考的精神;结合法拉第漫长的十年努力,讲述不畏艰辛,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赞美和感谢他用汗水、心血和生命换来科学的成果,以及电磁感应所具有的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彰显了科学的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以及内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切实提高演示实验效果的显著性
  演示实验要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所要针对解决的重点和难点:即突出其主题,仅使与主题相关的实验现象鲜明、层次分明、并使细节回避,排除或减少与研究的问题无关的次要和干扰因素,针对性地突出反映本质的主要因素。为此,要做到以下三点:
  1、情景清晰,现象鲜明,形成丰富的、深刻的感性认识
  要达到情景清晰、现象鲜明,概括起来,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1)、放大法:演示的工具要大,或者用光、电等仪器或投影来采集和放大;(2)、衬托法:把不明显的部分显现出来,一般有背景衬托法和染色衬托法,如:观察压强计时,将水染红,仪器背后用画横线的白纸衬托;(3)、空间位置法:目的在让全班看到或扩大可视范围,平面镜、电路板等竖起来,举高或教室内巡回展示等;(4)、静态动态法:有化静为动法和化动为静法两种、还有快镜头式和慢镜头式两种。如:演示反射、折射时,入射角发生变化,学生看到动态变化,易看出规律,效果好。刚发生全反射时定格,加深印象。教学四冲程时,快、慢镜头式交替,慢动作便于观察和分析过程,加快动作便于观察整体的现象。这样效果会更好。(5)、多种感官法:给学生多种感官刺激,如:在研究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向心力时,线上连一拉线开关,当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听到开关"吧嗒"一声,学生将对向心力最大的位置产生深刻鲜明的印象。
  2、层次分明,主题突出,形成清晰的、可靠的理性认识
  为了使认识的逐步深入和实验的有序推进相结合,使学生形成鲜明、深刻的印象,往往需要把复杂的问题合理分解,精心设计好演示程序,使层次分明,有效推进思维发展。如:学生很难理解同种液体的压强只与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重力无关,这是因为经验性错误在作怪,因此要有针对性强、鲜明有力的实验来摧毁错误的观念,此时安排演示"帕斯卡破桶"实验,学生震惊之余,形成鲜明的印象。然后,再通过压强计演示实验,正面证实液体的压强确实与深度有关。前后两步,先破后立,层次分明,主题就鲜明突出。
  3、回避细节,效果显著,突出相关的、主要的本质问题。
  演示实验中的有些问题和现象,会干扰学生对问题本质的探讨,必须排除或淡化。否则,会喧宾夺主,事倍功半。比如:实验室桌面上安装各种电表,那些不必使用的电表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导致干扰。最好一个演示实验用一个示教板,排除不用的电表的干扰。用示波器上波形显示乐音和噪音区别时,淡化示波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三、努力保证演示实验的可靠性
  演示实验必须既尊重事实又安全可靠保成功,不可以为了演示实验表面的"成功",刻意掩饰实验的真实性。这就要求:1、教师必须课前备实验,进行试做,周密考虑可能发生的情况,确保实验成功 。2、充分掌握实验原理,从而设计和改进实验。如:教科书上小孔成像的实验,效果不是很明显,实验可改为用两张纸,一张上扎一小孔,用日光灯做光源,在另一张纸上成日光灯的像。3、创造实验成功的环境条件。教材上的沸腾实验,对烧杯和里面的水加热,发现水温在95~98摄氏度之间,不加盖无法达到100摄氏度,而且气泡变化不明显。此时,不能以不是纯水,气压不够等搪塞学生,实际是散热太快,改用容积不很大的长颈烧瓶,去掉石棉网,固定各仪器。改进后,沸腾时间短,气泡由小到大明显,水温接近100摄氏度。4、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正视误差的存在,不要弄虚作假,对误差作出科学分析,揭示其产生的原因,学生才会觉得真实可信。
  
  四、适当考虑演示实验成本的合理性
  在教学效果相同时,还要考虑演示实验的合理的教学成本,包括师生的时间成本、脑力和体力成本、实验的经济成本等。仪器结构简单、操作简易、说理简明等就可以降低教学成本,提高教学效益。又如:在做光的衍射实验时,无设备或者对于正在停电、无法通电的偏远地区,没必要先自发电,或买来昂贵的仪器,可以改进实验,使用手电筒和两支铅笔就可以成功完成此实验。取材便利,操作简单,驱除神秘感,走向生活,成本低,效果同样很好。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演示实验在中学物理实验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明确演示实验的功能,力求以上诸方面的最佳效果,是为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它的整体功能,切实有效地为达到三维教学目标服务,从而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益。
其他文献
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已正式颁布并实施. 新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创新,不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而交流、经历是新课程下的新名词. 这时每个数学教师都有必要对自己过去的教学进行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那些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加以重新审视.     一、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目前在新课程教学中还存在着如下几个问题:  1. 过分强调
魔法道具  圆底长颈烧瓶、冰水、橡皮塞、吸管、橡皮泥、温水  1将吸管穿过橡皮塞,并用橡皮泥填充在吸管周围,起到密封的作用。  2在圆底长颈烧瓶中灌入冰水,塞上插有吸管的橡皮塞。一定要保证完全密封,如果有一点缝隙都很容易失败。  3将手浸入温水中加热。  4用手握住圆底长颈烧瓶中靠上方空气的部分,水就会像喷泉一样,通过吸管向上喷射出来。    科学原理  由于在圆底长颈烧瓶中灌入了冰水,烧瓶里的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