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国高校教育经费来源多元化:包括政府拨款、收取学费、私利性收入、社会捐赠、发行彩票等,并呈现出财政资金比例下降、私利性收入比重加大、政府财政拨款逐渐趋向于绩效拨款模式等趋势。美国多样化筹措资金的经验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美国;高等教育;经费筹措;启示
[中图分类号]G4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08)06—0104—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同时我国高校教育也面临严重的财政困境。要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必须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多渠道高校教育经费筹资体系,美国多元化的高校教育经费筹集经验可以给我们以很好的启示和借鉴。
一、美国高校教育经费筹措的渠道
1、政府拨款
美国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建立在以政府拨款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之上,美国政府始终是高等教育财政来源的主要提供者。美国政府拨款是指联邦、州和市三级政府共同承担和分担教育经费,这是美国地方分权体制决定的教育基本模式。一般而言,美国政府对公立高等教育的拨款占到公立高等教育机构总经费的一半左右,私立大学的政府拨款也占有30%左右。对于私立高等教育机构,其经费的主要来源是学生缴纳的学费。联邦政府对私立高等教育机构的拨款及州政府给予私立大学的经费主要用于学生的助学金或奖学金。
2、学费
学费是美国高等教育的第二大经费来源,占公立高等学校经费来源的18%左右。私立高等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是学生缴纳的学费,学费占其经费来源的比重非常大,基本上都在50%以上。美国公立学校学费主要来源于工薪阶层家庭,数额有限,主要是为保证高等教育的公平性;而私立学校的主要教育对象源自中层阶级及以上阶层家庭,更大意义上是一种精英教育。由于学费急剧增长,对于那些家境非常贫困、无法负担全部教育费用的大学生,美国执行“学费折扣”制度,为他们提供教育资助。
3、私利性收入
私利性收入是对高等学校自身创造的各类收入的总称,包括教育活动的销售与服务收入、辅助事业收入和附属医院收人。这些收入对应的主体都是高等学校,是学校自身通过各种形式创造的收入,因此被统称为私利性收入。在美国高等教育的四大经费来源中,私利性收入所处的地位略低于学费,是美国高等教育的第三大经费来源,占美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20%~25%左右。在美国高等学校,教学职能之外的其他职能创造了大量收入,来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这些辅助事业,为高等学校提供大量经费的同时,也维护了高等学校的自治,这也正是美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多元化的体现之一。
4、捐赠
在美国,向高等教育进行捐赠的历史悠久,耶鲁大学、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康乃尔大学等都是享受私人捐赠的著名高校。从被称为“先有哈佛、后有美国”的哈佛大学开始,捐赠已经作为一种文化传统,植根于美国人民的心中,捐资办大学成为美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特色和优良传统。近年来,美国高校捐赠风气越来越盛,其范围越来越广,数量越来越大,手段也越来越规范,形势越来越多样,募捐已经成为美国高等院校的主要任务之一。据统计,2000年麻省理工学院的捐赠收入占整个预算收入的40%,2004年哈佛的捐赠基金是230亿美元,耶鲁大学每年经费的33%来自社会的捐赠和学校基金。为此,美国政府也制定了各种优厚的政策鼓励捐赠。
5、发行彩票
目前,美国发行彩票成为另一种大规模筹集资金的方法。全球最有影响和成效的“希望奖学金”项目,就是通过发行彩票筹集资金的。1993年,该项目由佐治亚州发起,通过发行彩票收入获得奖学金311万美元,加上扣税助学措施,共资助了13万名该州学生就读公立高等学校。通过发行彩票筹集经费,设立奖学金项目,现已在不少州实行。如墨西哥州1997年设立彩票奖学金项目,把发行彩票净收益的40%作为奖学金,计划据此筹集基金50万美元,资助5000名学生就读州立大学本科课程。
二、美国高校教育经费筹集的发展趋势
1、财政资金比例下降,非公共资金比例迅速上升,经费筹措呈明显多元化趋势
美国公立高等学院的经费来源一半以上依赖政府财政拨款,但近年来,美国政府对大学的拨款逐年削减。与1996~1997年度相比,美国1999~2000年度公立高等教育机构经费来源中政府投入下降了2.1%。同一时期,私立学院和大学在经费来源上也发生了重要变化,政府拨款从17.1%下降到15.4%,下降率为9.94%,下降趋势非常明显。除政府拨款以外,学杂费收入是美国私立高等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之一,除此之外,美国高等教育的私利性收入、捐赠收入以及来自其它方面的收入已形成一定的比例,多元化筹措教育经费的趋势非常明显。
2、政府财政拨款逐渐趋向于绩效拨款模式,凸显资金使用效率
近年来美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中,政府的财政拨款逐渐趋向于绩效拨款模式,凸显公共高等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率。20世纪70年代,美国高等教育质量出现日益下降的危机,许多民众失去了对美国公立高校的信任,高等教育绩效拨款机制在美国应运而生。美国田纳西州最早实行了高等教育绩效拨款机制,并取得很大的成功。此后政府绩效拨款在美国其他各高校迅速蔓延开来。绩效拨款模式具有全面考虑高校的办学效益、鼓励高校降低成本、重视教学科研质量等优点,对提高高等教育资源使用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学费呈不断上升趋势,对贫困学生资助的比重加大
近年来,美国各高校的学费不断攀升。美国全国教育学会专家万斯·格兰特说:“上大学的费用一般每年约增加5%至6%。”这主要是因为美国政府降低了对高等教育的资助水平,开始把学杂费方面的经济负担更多地转向学生及家庭。仅从2003~2004年到2004~2005年,四年制公立大学学费平均增长了10.5%,达到5132美元;四年制私立大学的学费增加6%,达到18950美元。在此过程中,为了促进高等教育机会公平,美国通过各种形式对学生予以资助。美国通过预付学费制度(学费储蓄计划和州学费预付计划)和延迟付费制度(低息贷款、奖学金、贷学金、国家服务计划等)扩大和保护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和能力。
4、社会捐赠在缓解经费短缺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在美国,捐赠收入占公立高校经费比例由1980~1981年度的2.5%增加到1999~2000年度的5.6%,占私立高校经费比例由1996~1997年度的13.6%增加到1999~2000年度的14.3%。美国高等教育机构自愿捐赠经费总额由1959~1960年度的8亿美元增加到1997~1998年度的184亿美元,增长约23倍。在美国之所以有如此多的个人 与企业愿意把财富捐赠或设置基金会资助高等教育,一方面是因为校友对母校怀有感激之情或对高等教育热爱。另一方面是因为美国政府制定了许多相关法律鼓励私人捐赠教育事业。
三、美国高校教育经费筹集对我国的启示
1、确立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元化筹措高等教育经费的模式
高等教育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其为社会带来的效益明显高于为受教育者个人带来的效益,政府理所当然地要成为高等教育经费的提供主体。美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政府拨款都是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美国高等教育经费虽然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但近年来美国的高等教育经费中政府拨款比例却在下降,而美国高校多元化筹集教育经费,极大地弥补了高等教育经费的不足。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总量虽然是增加的,但占GDP的比例却逐年下降,2002年、2003年、2004年我国财政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分别为3.41%、3.28%、3.27%,政府教育投资未能与经济发展速度同步增加。同时,随着学生数量的日益增加,国家生均投资已经连年下降。财政投入的不足严重影响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因此,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筹集要在以财政拨款为主,大力加强政府对高等教育支持力度的基础上,积极通过其他渠道筹措经费,形成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元化筹措高等教育经费的模式。
2、建立“绩效拨款”的政府财政模式
高等教育财政绩效拨款模式是在保证教育活动拨款的同时,在高等教育领域为鼓励高绩效、高水平而进行的一种公共财政资源配置。近年来,美国政府高等教育经费拨款的一个突出特点便是向“绩效拨款”模式转变,突出政府拨款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方向。针对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需求压力巨大、规模迅速扩张、质量问题凸现、投入不足等诸多矛盾,我国的高等教育经费拨款也必须向“绩效拨款”模式转变,拨款中适当引入绩效指标,以办学效益高低和质量评估结果等作为专项拨款的基本依据,推动高校更注重教育质量,节约经费、提高效率。
3、完善高校学生资助制度
完善的学生资助体系是高等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保障。美国在实行高等教育收费政策的过程中,加大了对社会弱势群体、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力度和范围。我国贫困人口多,更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资助和帮助。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助学贷款还存在很多制度和运行机制上的问题。为了促进高等教育机会公平,要进一步完善学生资助制度和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国家信贷、资助体系,设立奖学金、助学金、贷款项目,构筑起“奖、贷、助、补、减”多元化助学体系,确保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4、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捐赠制度
捐赠收入对于有效缓解美国高等教育经费紧张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高校经费中来自于社会捐赠的资金还极其有限,没有形成捐赠的氛围和习惯。中国高校的社会捐赠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表现在数量和规模上,而且表现在捐赠形式单一、捐赠范围狭窄、捐赠非规范化、政府支持和引导政策的缺失等方面。为此,一方面,要设立专门的机构、配备专门的人员从事教育的社会捐赠,另一方面建立广泛的联络体系,充分发挥校友会的作用,动员和鼓励校友为学校做出贡献,更重要的是,必须制定有关捐赠的法律法规,通过对捐赠者给予纳税优惠,享有冠名权等,促进教育捐赠事业的发展。
5、鼓励高校创收
美国高校通过教育活动、医院和辅助性企业等筹集了大量高等教育资金,高校私利性创收活动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高等教育社会服务职能的不断扩大,通过科技开发和校办产业等所能获得的教育经费占总经费的比例会越来越大,高校自己创收是很有发展潜力的高校经费来源渠道。但目前我国高校开拓这个经费来源渠道的力度不够。今后,我们要大力发展校办企业,努力提高校办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强高校技术创新,推进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实现产、学、研结合,通过教育服务,咨询与培训,校办产业,科研合作,技术转让与服务,医疗服务,金融活动等方式筹集资金。
[责任编辑:侯庆海]
[关键词]美国;高等教育;经费筹措;启示
[中图分类号]G4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08)06—0104—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同时我国高校教育也面临严重的财政困境。要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必须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多渠道高校教育经费筹资体系,美国多元化的高校教育经费筹集经验可以给我们以很好的启示和借鉴。
一、美国高校教育经费筹措的渠道
1、政府拨款
美国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建立在以政府拨款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之上,美国政府始终是高等教育财政来源的主要提供者。美国政府拨款是指联邦、州和市三级政府共同承担和分担教育经费,这是美国地方分权体制决定的教育基本模式。一般而言,美国政府对公立高等教育的拨款占到公立高等教育机构总经费的一半左右,私立大学的政府拨款也占有30%左右。对于私立高等教育机构,其经费的主要来源是学生缴纳的学费。联邦政府对私立高等教育机构的拨款及州政府给予私立大学的经费主要用于学生的助学金或奖学金。
2、学费
学费是美国高等教育的第二大经费来源,占公立高等学校经费来源的18%左右。私立高等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是学生缴纳的学费,学费占其经费来源的比重非常大,基本上都在50%以上。美国公立学校学费主要来源于工薪阶层家庭,数额有限,主要是为保证高等教育的公平性;而私立学校的主要教育对象源自中层阶级及以上阶层家庭,更大意义上是一种精英教育。由于学费急剧增长,对于那些家境非常贫困、无法负担全部教育费用的大学生,美国执行“学费折扣”制度,为他们提供教育资助。
3、私利性收入
私利性收入是对高等学校自身创造的各类收入的总称,包括教育活动的销售与服务收入、辅助事业收入和附属医院收人。这些收入对应的主体都是高等学校,是学校自身通过各种形式创造的收入,因此被统称为私利性收入。在美国高等教育的四大经费来源中,私利性收入所处的地位略低于学费,是美国高等教育的第三大经费来源,占美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20%~25%左右。在美国高等学校,教学职能之外的其他职能创造了大量收入,来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这些辅助事业,为高等学校提供大量经费的同时,也维护了高等学校的自治,这也正是美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多元化的体现之一。
4、捐赠
在美国,向高等教育进行捐赠的历史悠久,耶鲁大学、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康乃尔大学等都是享受私人捐赠的著名高校。从被称为“先有哈佛、后有美国”的哈佛大学开始,捐赠已经作为一种文化传统,植根于美国人民的心中,捐资办大学成为美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特色和优良传统。近年来,美国高校捐赠风气越来越盛,其范围越来越广,数量越来越大,手段也越来越规范,形势越来越多样,募捐已经成为美国高等院校的主要任务之一。据统计,2000年麻省理工学院的捐赠收入占整个预算收入的40%,2004年哈佛的捐赠基金是230亿美元,耶鲁大学每年经费的33%来自社会的捐赠和学校基金。为此,美国政府也制定了各种优厚的政策鼓励捐赠。
5、发行彩票
目前,美国发行彩票成为另一种大规模筹集资金的方法。全球最有影响和成效的“希望奖学金”项目,就是通过发行彩票筹集资金的。1993年,该项目由佐治亚州发起,通过发行彩票收入获得奖学金311万美元,加上扣税助学措施,共资助了13万名该州学生就读公立高等学校。通过发行彩票筹集经费,设立奖学金项目,现已在不少州实行。如墨西哥州1997年设立彩票奖学金项目,把发行彩票净收益的40%作为奖学金,计划据此筹集基金50万美元,资助5000名学生就读州立大学本科课程。
二、美国高校教育经费筹集的发展趋势
1、财政资金比例下降,非公共资金比例迅速上升,经费筹措呈明显多元化趋势
美国公立高等学院的经费来源一半以上依赖政府财政拨款,但近年来,美国政府对大学的拨款逐年削减。与1996~1997年度相比,美国1999~2000年度公立高等教育机构经费来源中政府投入下降了2.1%。同一时期,私立学院和大学在经费来源上也发生了重要变化,政府拨款从17.1%下降到15.4%,下降率为9.94%,下降趋势非常明显。除政府拨款以外,学杂费收入是美国私立高等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之一,除此之外,美国高等教育的私利性收入、捐赠收入以及来自其它方面的收入已形成一定的比例,多元化筹措教育经费的趋势非常明显。
2、政府财政拨款逐渐趋向于绩效拨款模式,凸显资金使用效率
近年来美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中,政府的财政拨款逐渐趋向于绩效拨款模式,凸显公共高等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率。20世纪70年代,美国高等教育质量出现日益下降的危机,许多民众失去了对美国公立高校的信任,高等教育绩效拨款机制在美国应运而生。美国田纳西州最早实行了高等教育绩效拨款机制,并取得很大的成功。此后政府绩效拨款在美国其他各高校迅速蔓延开来。绩效拨款模式具有全面考虑高校的办学效益、鼓励高校降低成本、重视教学科研质量等优点,对提高高等教育资源使用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学费呈不断上升趋势,对贫困学生资助的比重加大
近年来,美国各高校的学费不断攀升。美国全国教育学会专家万斯·格兰特说:“上大学的费用一般每年约增加5%至6%。”这主要是因为美国政府降低了对高等教育的资助水平,开始把学杂费方面的经济负担更多地转向学生及家庭。仅从2003~2004年到2004~2005年,四年制公立大学学费平均增长了10.5%,达到5132美元;四年制私立大学的学费增加6%,达到18950美元。在此过程中,为了促进高等教育机会公平,美国通过各种形式对学生予以资助。美国通过预付学费制度(学费储蓄计划和州学费预付计划)和延迟付费制度(低息贷款、奖学金、贷学金、国家服务计划等)扩大和保护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和能力。
4、社会捐赠在缓解经费短缺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在美国,捐赠收入占公立高校经费比例由1980~1981年度的2.5%增加到1999~2000年度的5.6%,占私立高校经费比例由1996~1997年度的13.6%增加到1999~2000年度的14.3%。美国高等教育机构自愿捐赠经费总额由1959~1960年度的8亿美元增加到1997~1998年度的184亿美元,增长约23倍。在美国之所以有如此多的个人 与企业愿意把财富捐赠或设置基金会资助高等教育,一方面是因为校友对母校怀有感激之情或对高等教育热爱。另一方面是因为美国政府制定了许多相关法律鼓励私人捐赠教育事业。
三、美国高校教育经费筹集对我国的启示
1、确立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元化筹措高等教育经费的模式
高等教育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其为社会带来的效益明显高于为受教育者个人带来的效益,政府理所当然地要成为高等教育经费的提供主体。美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政府拨款都是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美国高等教育经费虽然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但近年来美国的高等教育经费中政府拨款比例却在下降,而美国高校多元化筹集教育经费,极大地弥补了高等教育经费的不足。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总量虽然是增加的,但占GDP的比例却逐年下降,2002年、2003年、2004年我国财政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分别为3.41%、3.28%、3.27%,政府教育投资未能与经济发展速度同步增加。同时,随着学生数量的日益增加,国家生均投资已经连年下降。财政投入的不足严重影响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因此,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筹集要在以财政拨款为主,大力加强政府对高等教育支持力度的基础上,积极通过其他渠道筹措经费,形成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元化筹措高等教育经费的模式。
2、建立“绩效拨款”的政府财政模式
高等教育财政绩效拨款模式是在保证教育活动拨款的同时,在高等教育领域为鼓励高绩效、高水平而进行的一种公共财政资源配置。近年来,美国政府高等教育经费拨款的一个突出特点便是向“绩效拨款”模式转变,突出政府拨款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方向。针对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需求压力巨大、规模迅速扩张、质量问题凸现、投入不足等诸多矛盾,我国的高等教育经费拨款也必须向“绩效拨款”模式转变,拨款中适当引入绩效指标,以办学效益高低和质量评估结果等作为专项拨款的基本依据,推动高校更注重教育质量,节约经费、提高效率。
3、完善高校学生资助制度
完善的学生资助体系是高等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保障。美国在实行高等教育收费政策的过程中,加大了对社会弱势群体、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力度和范围。我国贫困人口多,更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资助和帮助。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助学贷款还存在很多制度和运行机制上的问题。为了促进高等教育机会公平,要进一步完善学生资助制度和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国家信贷、资助体系,设立奖学金、助学金、贷款项目,构筑起“奖、贷、助、补、减”多元化助学体系,确保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4、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捐赠制度
捐赠收入对于有效缓解美国高等教育经费紧张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高校经费中来自于社会捐赠的资金还极其有限,没有形成捐赠的氛围和习惯。中国高校的社会捐赠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表现在数量和规模上,而且表现在捐赠形式单一、捐赠范围狭窄、捐赠非规范化、政府支持和引导政策的缺失等方面。为此,一方面,要设立专门的机构、配备专门的人员从事教育的社会捐赠,另一方面建立广泛的联络体系,充分发挥校友会的作用,动员和鼓励校友为学校做出贡献,更重要的是,必须制定有关捐赠的法律法规,通过对捐赠者给予纳税优惠,享有冠名权等,促进教育捐赠事业的发展。
5、鼓励高校创收
美国高校通过教育活动、医院和辅助性企业等筹集了大量高等教育资金,高校私利性创收活动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高等教育社会服务职能的不断扩大,通过科技开发和校办产业等所能获得的教育经费占总经费的比例会越来越大,高校自己创收是很有发展潜力的高校经费来源渠道。但目前我国高校开拓这个经费来源渠道的力度不够。今后,我们要大力发展校办企业,努力提高校办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强高校技术创新,推进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实现产、学、研结合,通过教育服务,咨询与培训,校办产业,科研合作,技术转让与服务,医疗服务,金融活动等方式筹集资金。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