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同桌换得不算频繁,长的相伴两年,短的不过一周。他们或多或少会在我心头留下些痕迹,而那些痕迹也大多在或长或短的时间里消失不见。唯有他,那个仅同桌了半年的人,那个在数次分班后依然与我同班的家伙,或许他的印记,会永远留在我的心头。
同桌的,你
杰这名字很泛滥,泛滥到就跟叫“吴凡”叫“徐洁”的人一样多。以至于他作为我第一任同桌,同时也是第一个认识的初中同学,却花了我很长时间去记他的名字。他自我介绍时,那句“兴趣爱好和我同桌一样”让我愣了半天,就忘了他刚刚才说过的名字。而后傻乎乎地再去问他,他鄙夷地看了我一眼,淡淡道:“杰。”
他看起来很严肃,也很平静,有一种让人舒适的安全感。但性格与容貌互相背离是常有的事,就像所有人对我的第一印象永远都是淑女那样荒谬。杰在回答了我后不久,突然冒出一句:“那个……我把你名字给忘了。”
“我叫聪。”我想办法经营自己的形象,不让自己的微笑走形。
“……聪?”他皱了皱眉,而后突然“扑哧”一声笑了起来。
“你干吗?”我有点恼怒,而他却悠悠地吐出一句:“你不觉得这名字很俗吗?”
我转过头,正对上他那双充满戏谑似笑非笑的眼睛,竟生不起气来。只是暗想他沉稳的面容与俏皮的言语怎么看都不像是同一个人的。“那你英文名是什么?”他突然没头没脑来了一句。
“Stella。”我几乎是条件反射似的回答。他一阵沉默,好像在思考些什么。“哦~原来是‘死大拉’啊……那么,就叫‘活小推’吧!”他突然之间很认真地冒出这么一句,那副表情就像是在考试那样严肃、正经。
活……活小推?死大拉?我的脑子瞬间就短路了。这个才跟我说上不到十句话的家伙就这么轻易地给我取了一个后来流传了许久的绰号,哦不,是两个。我的脑海忽然冒出个词——道貌岸然。生平第一次用到这词竟然是用在同桌身上。
“那你英文名是什么?”我装作没有生气的样子,实际上脸上先前的微笑早就被我揉成一团扔进纸篓了。
出于礼貌,杰还是回答了:“Andy。”
我突然就趴桌上了,竭尽全力憋住狂笑出声的冲动。印象中,似乎叫Andy这个名字的都是超可爱的男孩子。“喂,Andy,知道吗,最近的新闻。”他果真一脸疑惑地看着我,我继续幽幽地说下去,“最近某国成功地克隆了羊,那只羊叫Andy来着……”就在我翻手机报准备证明我这句话的可信度的时候,他咬牙切齿地来了句:“活……小……推!”而后是一番掀桌乱斗。
最终我俩在初中生涯的第一天就被班主任列入黑名单。
多年以后,虽然我早改了英文名,但依然还是会有人叫我“活小推”,而且我竟然还会回应这绰号。
同排的,你
半年后,我的同桌换成了一个富家公子。由于刚好是坐在教室中间的位子,同排的杰还跟我紧挨着,不过是从左边换到右边而已。
若说杰是“伪君子”的话,我就是“伪淑女”了。我们两个真小人混在一块儿,日子也算是过得蛮有滋味的。
那时才初一,男生们大都就这么豆丁大小,细胳膊细腿儿,似乎一碰就会散架。而相对高大的杰,再加上极好的篮球技术,理所当然地成了班级篮球队的领军人物。还记得有一次,他在中场随意砸了一个球,结果空心进框,惊得高中部的人都愣在那儿了。
杰那时可以算是威风八面,一度让我忘了他那“无恶不作”的一面。杰的手出奇的好看。就见那双漂亮的大手控球、抢板、上篮,带领着班中一群同样怀揣着篮球梦想的少年,横扫全年级,英姿飒爽得让人认不出他平日里那不正经的模样来。
那回乘胜而归,我买了瓶特贵的运动饮料放在他桌上。待到杰回来时,我豪气万丈地一拍他的背:“喏,奖励你的!”
他被我这一掌拍得咳了半天,而后二话不说就一口气灌了下去,像是几百年没喝水似的。就见他猛灌一阵,也不带声“谢”字,那瓶500ml的饮料顷刻间见了底。而我,只是傻呵呵地在一旁笑着,看着瓶中的饮料迅速进入了他的肚子,心中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成就感。
同班的,你
当我从两年半的嬉笑中清醒过来时,我们班被打散到年级的各个班中。阴差阳错地,我跟杰又分在一个班。对于这个有点保守、学习氛围极其浓烈的班级来说,我和杰的闯入,简直像两个突兀的异类冒冒失失地跌入了一个平静谷。
我埋头于写作、绘画、编程、演讲比赛以及各种活动,坐着长途车穿梭于各个城市。为了摆脱分班带来的不适,我努力让自己处于一种疲于奔命的状态,不留任何时间感伤。
唯一不变的,是和杰一如既往的打闹。相互讥讽似乎成了我们最好的交流方式,而且尺度越来越大,经常旁若无人地相互揭对方的短。
慢慢地,闲言碎语多了起来。只是我完全没有意识到而已。
待到稍稍喘口气,才发现他在我不知道的时候,已经开始率领这个新班级的同学们继续篮球的征程。只不过现在这个班的水平,远没有我们曾经的那一班好。
有一场比赛,我们打得很惨烈。体力透支的回教室休息了,扭伤的送医务室了,抽筋的一瘸一拐地回寝室休养了。好在最后我们赢了,战胜了实力雄厚的4班。依旧是同一牌子的饮料,依旧是在他回教室之前摆在桌上。
“这是……”杰见到饮料时目光中竟有种惊喜。他同桌不言语,只是指了指埋头于英语书中的我。四下发出嘘声一片。
杰目光中原本复杂的情愫突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我读不懂的眼神。
然后,他拿起饮料,放到讲台上,又默默地回到座位。愤怒?惊讶?我说不出来。只是忍着没有当场站起来质问他。其实,我要质问什么呢?我想得到的答复又是什么呢?好像有什么东西突然崩塌了,而我不知道那是什么。
周围的嘘声止住了。
后来,杰告诉我,这是“把犯罪扼杀在摇篮中”。
每每向别人提到杰,一直习惯说他是我“前同桌”。
而现在的我,坐在他正前方,极少回头。
同桌的,你
杰这名字很泛滥,泛滥到就跟叫“吴凡”叫“徐洁”的人一样多。以至于他作为我第一任同桌,同时也是第一个认识的初中同学,却花了我很长时间去记他的名字。他自我介绍时,那句“兴趣爱好和我同桌一样”让我愣了半天,就忘了他刚刚才说过的名字。而后傻乎乎地再去问他,他鄙夷地看了我一眼,淡淡道:“杰。”
他看起来很严肃,也很平静,有一种让人舒适的安全感。但性格与容貌互相背离是常有的事,就像所有人对我的第一印象永远都是淑女那样荒谬。杰在回答了我后不久,突然冒出一句:“那个……我把你名字给忘了。”
“我叫聪。”我想办法经营自己的形象,不让自己的微笑走形。
“……聪?”他皱了皱眉,而后突然“扑哧”一声笑了起来。
“你干吗?”我有点恼怒,而他却悠悠地吐出一句:“你不觉得这名字很俗吗?”
我转过头,正对上他那双充满戏谑似笑非笑的眼睛,竟生不起气来。只是暗想他沉稳的面容与俏皮的言语怎么看都不像是同一个人的。“那你英文名是什么?”他突然没头没脑来了一句。
“Stella。”我几乎是条件反射似的回答。他一阵沉默,好像在思考些什么。“哦~原来是‘死大拉’啊……那么,就叫‘活小推’吧!”他突然之间很认真地冒出这么一句,那副表情就像是在考试那样严肃、正经。
活……活小推?死大拉?我的脑子瞬间就短路了。这个才跟我说上不到十句话的家伙就这么轻易地给我取了一个后来流传了许久的绰号,哦不,是两个。我的脑海忽然冒出个词——道貌岸然。生平第一次用到这词竟然是用在同桌身上。
“那你英文名是什么?”我装作没有生气的样子,实际上脸上先前的微笑早就被我揉成一团扔进纸篓了。
出于礼貌,杰还是回答了:“Andy。”
我突然就趴桌上了,竭尽全力憋住狂笑出声的冲动。印象中,似乎叫Andy这个名字的都是超可爱的男孩子。“喂,Andy,知道吗,最近的新闻。”他果真一脸疑惑地看着我,我继续幽幽地说下去,“最近某国成功地克隆了羊,那只羊叫Andy来着……”就在我翻手机报准备证明我这句话的可信度的时候,他咬牙切齿地来了句:“活……小……推!”而后是一番掀桌乱斗。
最终我俩在初中生涯的第一天就被班主任列入黑名单。
多年以后,虽然我早改了英文名,但依然还是会有人叫我“活小推”,而且我竟然还会回应这绰号。
同排的,你
半年后,我的同桌换成了一个富家公子。由于刚好是坐在教室中间的位子,同排的杰还跟我紧挨着,不过是从左边换到右边而已。
若说杰是“伪君子”的话,我就是“伪淑女”了。我们两个真小人混在一块儿,日子也算是过得蛮有滋味的。
那时才初一,男生们大都就这么豆丁大小,细胳膊细腿儿,似乎一碰就会散架。而相对高大的杰,再加上极好的篮球技术,理所当然地成了班级篮球队的领军人物。还记得有一次,他在中场随意砸了一个球,结果空心进框,惊得高中部的人都愣在那儿了。
杰那时可以算是威风八面,一度让我忘了他那“无恶不作”的一面。杰的手出奇的好看。就见那双漂亮的大手控球、抢板、上篮,带领着班中一群同样怀揣着篮球梦想的少年,横扫全年级,英姿飒爽得让人认不出他平日里那不正经的模样来。
那回乘胜而归,我买了瓶特贵的运动饮料放在他桌上。待到杰回来时,我豪气万丈地一拍他的背:“喏,奖励你的!”
他被我这一掌拍得咳了半天,而后二话不说就一口气灌了下去,像是几百年没喝水似的。就见他猛灌一阵,也不带声“谢”字,那瓶500ml的饮料顷刻间见了底。而我,只是傻呵呵地在一旁笑着,看着瓶中的饮料迅速进入了他的肚子,心中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成就感。
同班的,你
当我从两年半的嬉笑中清醒过来时,我们班被打散到年级的各个班中。阴差阳错地,我跟杰又分在一个班。对于这个有点保守、学习氛围极其浓烈的班级来说,我和杰的闯入,简直像两个突兀的异类冒冒失失地跌入了一个平静谷。
我埋头于写作、绘画、编程、演讲比赛以及各种活动,坐着长途车穿梭于各个城市。为了摆脱分班带来的不适,我努力让自己处于一种疲于奔命的状态,不留任何时间感伤。
唯一不变的,是和杰一如既往的打闹。相互讥讽似乎成了我们最好的交流方式,而且尺度越来越大,经常旁若无人地相互揭对方的短。
慢慢地,闲言碎语多了起来。只是我完全没有意识到而已。
待到稍稍喘口气,才发现他在我不知道的时候,已经开始率领这个新班级的同学们继续篮球的征程。只不过现在这个班的水平,远没有我们曾经的那一班好。
有一场比赛,我们打得很惨烈。体力透支的回教室休息了,扭伤的送医务室了,抽筋的一瘸一拐地回寝室休养了。好在最后我们赢了,战胜了实力雄厚的4班。依旧是同一牌子的饮料,依旧是在他回教室之前摆在桌上。
“这是……”杰见到饮料时目光中竟有种惊喜。他同桌不言语,只是指了指埋头于英语书中的我。四下发出嘘声一片。
杰目光中原本复杂的情愫突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我读不懂的眼神。
然后,他拿起饮料,放到讲台上,又默默地回到座位。愤怒?惊讶?我说不出来。只是忍着没有当场站起来质问他。其实,我要质问什么呢?我想得到的答复又是什么呢?好像有什么东西突然崩塌了,而我不知道那是什么。
周围的嘘声止住了。
后来,杰告诉我,这是“把犯罪扼杀在摇篮中”。
每每向别人提到杰,一直习惯说他是我“前同桌”。
而现在的我,坐在他正前方,极少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