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在远缘杂交中由普通小麦(AABBDD)4D染色体易组导入六倍体小黑麦(AABBRR)以及硬粒小麦(AABB)的太谷核不育基因Ms2(原位于普通小麦4D染色体短臂距着丝点31.2cM的显性雄性不育核基因)重新导回普通小麦染色体组中.所获携带易组Ms2基因的新型太谷核不育小麦其显性雄性不育特性表达正常,且雄性不育株的雌性可育机制正常,对不育株幼穗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染色体构型的观察可见其为整倍体(2n=42),尚未发现回归普通小麦的易组太谷核不育基因与原位点的太谷核不育基因有不同的表型.采用系统的标志基因测交法对回归普通小麦的易组太谷核不育基因进行了测交定位,发现易组Ms2基因与普通小麦显性矮秆标志基因Rht3连锁,从而将其定位于普通小麦4B染色体短臂距Rht3基因9.7cM处,新位点被命名为Ms2(4BS).对Ms2基因在六倍体小黑麦与原太谷核不育小麦远缘杂交中易位时的走向,普通小麦4A与4B染色体的互换更名以及Ms2(4BS)新位点的开发利用进行了讨论:认为异源多倍体生物核基因的组间易位倾向于从供体染色体向进化亲缘关系较密切,且染色体序数与染色体臂相同的部分同源染色体易位;1988年第7届国际小麦遗传学会对普通小麦4A与4B染色体的互换更名是正确的;Ms2(4BS)作为一个新型的遗传标记,作为小麦族内所有携带B染色体组的物种的育种工具和在拓建各类小麦种质资源的基因库等方面均有广泛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