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当前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基本趋势。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来浅谈几点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做法和体会。
一、挖掘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1、重组教材。在传统的教学当中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存在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传统的数学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学习内容远离学生的真实生活,学生被动学习,容易滋长厌学情绪。学生迫切需要一种展现自己,发展个性的体验式学习。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这种体验学习氛围,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勤于动手,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践,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这样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教学内容,重组教材,舍弃教材中远离学生生活的内容,融入学生感举的内容,让学生愿意学、主动学。
2、开放教材。小学数学的许多概念、原理在现实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如果我们能开放教材,把生活中的问题变为数学研究的对象,学生就会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认识到把现实中的具体问题转变成数学问题来研究,就能更清楚地认识事物的特征,更准确地认识事物的变化规律。如:我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的百分数,然后黄老师也出示收集到的一组生活中的百分数:“金威啤酒”、“汾酒”、“金冠米酒”的酒精度,以“喝什么酒更容易醉些?为什么那么容易看出来?你认为喝什么酒好”为题,引导学生探究这些百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学生不仅认识到酒的“酒精度”实际上就是酒精含量与酒的总量的百分比,而且经历了百分数的产生、建模到应用的全过程;不仅体验到百分数的应用价值,而且体现了不同学生的不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重视生活化的新课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教材注重数学知识的严密性、逻辑性。在内容选择上,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数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所以导入经常很枯燥,学生总不是很感兴趣。如果运用一些生活中和学生相关的或者学生所关心的情境来导入那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比如在教学《用万或亿做单位写多位数》时,笔者用“平顶山市煤业集团公司每年的产值数据”作为新课导入的内容,学生对于这些关心的东西,马上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节课也让学生感学到了其实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的数学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用数学的情感态度。
三、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手段,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
从教学方法看,要坚持启发式,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自己发现和掌握有关规律。老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所提出的问题不论是实际问题还是理论问题都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并编拟成科学的探究程序,使学生能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为发掘学生的创造力,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敢于质疑,自觉地进行求异思维训练。另外,要特别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自我学习、自我发展。从教学手段看,要重视观察和实验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他们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习惯。还要尽量地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现代气息,使他们感受到现代科技成果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例如教学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运算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多减要加”的道理,我举了一个实例。“小红带了162元到商场买一双新鞋,小红看中的鞋子的标价是97元,你认为小红会怎样拿钱?”让学生汇报交流后,教师侧生指出下列这种拿法:小红从口袋中拿出( )张一百元,营业员找回小红( )元,这时小红口袋里还有( )元。然后要求学生填空,并写出算式。学生写出了以下算式:①162-97,②62 3,③100-97 62,④162-100 3。
通过观察算式让学生体会到算式的结果都相同,但算起来③是顺理成章,体现了操作的过程;④体现了“多减要加”的算理;②算起来最方便,体现了学生的直觉思维。在此实例中,不仅使学生明白了“多减要加”的道理,而且学生还发现了比书上介绍的方法更为方便的方法,即遇到减去一个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用这部分数去减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然后再加上原来的尾数,这种方法更贴近生活实际。
四、创设生活化的练习设计,引导学生的知识应用
学生学习数学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每教学一个知识点,可以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的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设计《多位数读法》,《多位数读法》的練习时,我的家庭作业是让学生自己查找课外生活中的10个多位数来读或写。这样不仅加强了对课堂知识的运用,也对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了些基本的了解。
数学教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在传授数学知识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教师引导这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瑕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平顶山市新华区新程街小学 河南】
一、挖掘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1、重组教材。在传统的教学当中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存在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传统的数学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学习内容远离学生的真实生活,学生被动学习,容易滋长厌学情绪。学生迫切需要一种展现自己,发展个性的体验式学习。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这种体验学习氛围,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勤于动手,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践,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这样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教学内容,重组教材,舍弃教材中远离学生生活的内容,融入学生感举的内容,让学生愿意学、主动学。
2、开放教材。小学数学的许多概念、原理在现实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如果我们能开放教材,把生活中的问题变为数学研究的对象,学生就会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认识到把现实中的具体问题转变成数学问题来研究,就能更清楚地认识事物的特征,更准确地认识事物的变化规律。如:我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的百分数,然后黄老师也出示收集到的一组生活中的百分数:“金威啤酒”、“汾酒”、“金冠米酒”的酒精度,以“喝什么酒更容易醉些?为什么那么容易看出来?你认为喝什么酒好”为题,引导学生探究这些百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学生不仅认识到酒的“酒精度”实际上就是酒精含量与酒的总量的百分比,而且经历了百分数的产生、建模到应用的全过程;不仅体验到百分数的应用价值,而且体现了不同学生的不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重视生活化的新课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教材注重数学知识的严密性、逻辑性。在内容选择上,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数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所以导入经常很枯燥,学生总不是很感兴趣。如果运用一些生活中和学生相关的或者学生所关心的情境来导入那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比如在教学《用万或亿做单位写多位数》时,笔者用“平顶山市煤业集团公司每年的产值数据”作为新课导入的内容,学生对于这些关心的东西,马上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节课也让学生感学到了其实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的数学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用数学的情感态度。
三、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手段,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
从教学方法看,要坚持启发式,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自己发现和掌握有关规律。老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所提出的问题不论是实际问题还是理论问题都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并编拟成科学的探究程序,使学生能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为发掘学生的创造力,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敢于质疑,自觉地进行求异思维训练。另外,要特别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自我学习、自我发展。从教学手段看,要重视观察和实验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他们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习惯。还要尽量地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现代气息,使他们感受到现代科技成果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例如教学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运算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多减要加”的道理,我举了一个实例。“小红带了162元到商场买一双新鞋,小红看中的鞋子的标价是97元,你认为小红会怎样拿钱?”让学生汇报交流后,教师侧生指出下列这种拿法:小红从口袋中拿出( )张一百元,营业员找回小红( )元,这时小红口袋里还有( )元。然后要求学生填空,并写出算式。学生写出了以下算式:①162-97,②62 3,③100-97 62,④162-100 3。
通过观察算式让学生体会到算式的结果都相同,但算起来③是顺理成章,体现了操作的过程;④体现了“多减要加”的算理;②算起来最方便,体现了学生的直觉思维。在此实例中,不仅使学生明白了“多减要加”的道理,而且学生还发现了比书上介绍的方法更为方便的方法,即遇到减去一个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用这部分数去减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然后再加上原来的尾数,这种方法更贴近生活实际。
四、创设生活化的练习设计,引导学生的知识应用
学生学习数学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每教学一个知识点,可以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的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设计《多位数读法》,《多位数读法》的練习时,我的家庭作业是让学生自己查找课外生活中的10个多位数来读或写。这样不仅加强了对课堂知识的运用,也对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了些基本的了解。
数学教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在传授数学知识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教师引导这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瑕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平顶山市新华区新程街小学 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