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们是我国5支在国外执行维和任务部队中的一支。
他们是我国目前1409名在国外9个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的中国军人的一小部分。
他们是我国首次成建制向中东地区派出的维和部队。
今年4月,以成都军区驻滇某工兵团为主组建的中国驻黎巴嫩维和工兵营182名官兵肩负着和平使命出征。他们在黎以冲突的战火中,在维和任务区里,牢记祖国和人民的重托,不辱使命,在中东地区、在世界军事舞台上展现了中国军人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光辉形象。
过硬素质打造“中国形象”
8月29日上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黎巴嫩南部地区纳古拉视察维和部队时,慰问了我国维和工兵营在黎以交战期间受伤的3名官兵,并与他们共进午餐。安南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中国工兵营进驻黎巴嫩以来做出的突出贡献,并进一步强调:在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中,中国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中国自1990年首次派出人员参加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以来,已先后向全球各地派出5000多人次的维和人员。目前,我国是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兵最多的国家。首次向中东地区派出维和部队,再次证明了中国作为一个热爱和平的负责任大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维和工兵营驻地驻扎着联合国多个维和部队。从踏上这块土地起,他们就被来自各方面的种种怀疑眼光所包围:面对复杂的中东局势,中国军人能不能胜任维和任务?
到达任务区后,官兵们凭借过硬的军事技术,圆满完成了与乌克兰工兵营交接、雷区探查、工程施工、人道主义医疗救助、装备核查等任务。
在营区西侧居民点,他们设置了固定的人道主义医疗救助点,共治疗病人436人。出动焊工、电工等专业 人员共2600人次,为联合国驻黎巴嫩维和部队司令部(简称联黎部队司令部)、意大利直升机中队等驻黎维和友军单位完成了安装装配式板房、铝合金窗户、空调等56项任务。官兵们的勤奋工作,赢得了友军官兵的高度称赞。
在戈兰高地西北侧黎以控制线旁,有2枚未爆炮弹。他们接到联黎部队司令部命令后,营长罗富强和扫雷连连长陈代荣带队前往排爆。到目的地附近时,他们携带的GPS出现“盲区”,罗营长凭着过硬的军事素质,对照地图很快找到了炮弹。陈连长迅速根据未爆炮弹的情况,计算设置装药,很快成功引爆销毁了炮弹。
在战火中坚守
7月12日,黎以冲突升级,使并不太平的中东地区顿时硝烟弥漫。以军飞机在工兵营营区上空昼夜不停飞行,进行侦察和轰炸,弹片在营区里纷飞;黎巴嫩真主党的迫击炮和火箭炮不停地在附近发射。
维和工兵营位于黎以边境线南部辛尼亚地区,与最近的真主党基地仅一墙之隔。他们遇到了近十年来黎巴嫩最激烈的战事。
战争给当地带来了无数的平民伤亡,大部分道路桥梁被破坏、建筑物被毁,维和工兵营积极展开人道主义救援行动。一次,以军空袭了提尔市,有平民伤亡。副营长唐尚平立即带领28名官兵,出动挖掘机、装载机、运输车、工程修理车和救护车前往提尔市开展救援。
在废墟中寻找遇难者遗体时,官兵们被呛得晕头转向,但他们往口罩上洒一些风油精,又继续投入搜救。面对一具具遇难者遗体、一片片废墟,官兵们深深感到,和平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多么重要。联想起中国富民强国与和平外交的一系列政策,官兵们无不为祖国的繁荣和稳定感到无比的自豪。开辟通道、平整弹坑,为难民逃离家园开辟生命通道;废墟中搜救遇难者,实施人道主义救援。黎以冲突期间,中国维和工兵冒着危险奋战在救援一线。
8月6日,一枚火箭弹击中了工兵营驻地,3名官兵受轻伤。流血牺牲无法动摇官兵们继续履行维和使命的决心,他们一如既往地投入到维和行动中。
黎以冲突期间,他们出动兵力235人次,动用装备94台次,填埋弹坑桥涵42个,清理废墟23处,抢修和开辟道路160余公里,排除未爆炸弹287枚,成为维和行动中贡献最突出的部队。
双方停火后,皮雷格里尼少将给受伤的官兵授予纪念勋章。他说:联合国驻黎巴嫩维和部队得以继续存在,并进一步扩大,与中国工兵坚持不懈的努力和献身精神密不可分,感谢你们在这个特殊时期为维和事业作出卓有成效的贡献。
生死线上为五星红旗增辉
8月14日,燃烧了34天的黎以战火终于停火,但给黎巴嫩人民留下了数以万计的未爆炸弹,散落在道路上、田野间、果园里、村庄甚至庭院内。就在双方停火后的短短几天里,就已经发生多起黎巴嫩人触爆哑弹受重伤事件。
排爆任务危险系数大,因为炮弹已经发射过,虽然落地时没有爆炸,但已处于无法预料的战斗状态,稍有触动就可能引发爆炸。排爆,世界公认的高危作业。排爆场,被人们喻为生死线。刚走出战火威胁的中国维和工兵又积极投入到执行战后排爆的任务中,接受更为复杂和危险的考验。
8月16日下午,扫雷连陈连长奉命带领8人的排爆小分队,前往哈尼亚特村执行战后首次排爆任务。官兵们小心翼翼地将哑弹拆除引信后,集中进行销毁。有的哑弹一头扎在土里,稍有碰撞,有可能引发爆炸,他们便就地引爆销毁。

9月2日,星期六,工兵营接到一名村民的求助,称其楼房废墟下有一枚炸弹,请求帮助排除。这本是休息时间,但陈连长二话不说,立即率领8名官兵前往排爆。
到达现场,只见一枚带着引信的500磅航弹斜插在楼房的废墟下。他们立即对这枚航弹进行安全性能检查,并对周围的废墟进行清理。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艰难挖掘,终于将航弹移至安全地带并成功销毁。随即,他们又对房屋的卧室、灶台、羊圈、厕所等地方进行全面搜排,搜出了集束炸弹、照明弹、舰载炮弹等6枚未爆炸弹。
联黎部队上班时间为上午7点半至下午3点半。然而,排雷连的官兵们经常早出晚归,尽可能多排除一些哑弹,给当地人民减少一些安全隐患。
连日来,他们不畏艰险,冒着未爆弹随时可能爆炸的危险,先后前往任务区内14个村庄和联黎据点,采取就地销毁、先排后爆、封围标识等方法,已诱爆排除了3500余枚炮弹。
播撒友谊与和平之光
战后,黎南部地区的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道路中央留下的巨大弹坑以及战后的废墟,是当地群众重建家园的巨大障碍。他们每天出动多台次的机械和人员对道路进行整治,对废墟进行清理,帮助当地群众重建家园。
黎以停火后,大批难民重返家园,不仅受到未爆炸弹的威胁,还缺水、缺电、缺食物,南部地区出现了人道主义危机。
中国的维和工兵营决定在联合国红十字会到来之前,为当地生活困难的老百姓提供必要的援助和帮助。他们先后向当地百姓送去了大米、面粉、面包、牛奶、面条、饼干、大豆、瓶装水及油盐酱醋糖等救援物资。
维和官兵们在执行任务中发现,战后当地的平民有外伤、烧伤、皮肤过敏、霉菌感染、扁桃体炎、感冒发烧等病症大量出现。维和工兵营一级医院5名医生和3名卫生员在院长周田华的率领下,积极开展人道主义医疗救助,先后为当地治疗病人400余名,给5人进行了伤口缝合手术。
每当中国医疗点开放时,生病的村民早已在帐篷外等候。医疗点没有开放时,有的群众就直接到营地求诊。每当看到中国军人背着几十斤重的医疗箱进入村庄、医疗点时,村民都欢呼雀跃,仿佛看见了亲人。
9月12日,带队去RAS地区排爆的副营长唐尚平和排雷连陈连长顺道去看望曾在当地作业过的村民亚伯罕·希扎姆。只见房屋部分被毁,周围烟叶全被烧光,家中只有他和一个小孩。老人一见中国官兵,好像见到了亲人,一把抱住唐副营长和陈连长痛哭起来,还摸着唐副营长手臂上的中国国旗,连说:“China,good!China,good!”
官兵们播撒友谊与和平之光,使中国蓝盔在动荡的中东地区闪耀。他们正继续努力,使和平之花在这里美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