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国家”:美国的外交传统是什么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wil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美国的外交政策传统?多年来,在美国及国际外交史学界众口一词的答案是:孤立主义。许多人认为,美国只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改变了“它历史上奉行的政策(孤立主义)”。
  但是,这个观点受到了曾因《权力和天堂》一书而走红西方世界的美国新保守主义学者罗伯特·卡根的质疑,他在其新著《危险国家》一书中对美国的外交政策传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卡根称,美国历史上就是一个危险的国家,扩张成性。他在书中写到,“1819年,一位从欧洲访问归来的国会议员报告说,同他交谈的每个人似乎都深受如下看法的影响,我们是危险和蚕食成性的人民”。“今天,当大多数的美国人了解到,世界视美国甚至幼年时的美国为一个非常危险的国家,将会感到惊讶”。“在南美大陆、西半球和欧洲的人民和国家出于多种原因认为美国是危险的。首先是美国人侵略成性,对领土和占统治地位的追求欲壑难填。19世纪20年代,一个墨西哥的委员会得出的结论是,美国人是一个最‘野心勃勃的民族,总是准备蚕食邻居的领土,毫无一丝诚信’。自17世纪初期不断在这个大陆遭到驱赶的印地安部落毫无疑问持相同的看法。西班牙人、法国人、俄国人和英国人也持此观点。他们都曾被‘人数众多’、‘好战’,‘不安分’的美国人从陆地和水域赶走。这些野心勃勃的美国人是‘令人恐惧的敌人’”。
  卡根认为,在美国野心勃勃的扩张后面是美国关于世界和人性一整套独特的理想和理念。书中写到:美国的立国理念与众不同,它不是基于共同的祖先、共同的历史或共同的土地,而是全体民众对《独立宣言》中人人平等原则以及美国宪法中自由与共和理想的效忠。在这种独特的环境下,美式民族主义产生了,它是一种新的具有普世意义的民族主义,笃信全人类不可分割的权利是超越地理界限和血缘关系的。国际主义是美式民族主义的核心。美利坚合众国的外交不仅反映了美国的立国理念,而且也为美式民族主义所左右。当美国人与外界接触时,他们很难对所遇到的“恶魔”视而不见;在与外部世界交往时,美国人所信奉的理念作为一种潜意识总是若隐若现。
  美国另外一位保守主义著名评论家乔治·威尔将美国与众不同的国家特性归纳为“救世主的冲动”。
  那么,美国关于世界和人性一整套独特的理想和理念是如何使其变成危险国家的呢?
  对此,同属盎格鲁—萨克逊大家庭的英国人的解读可谓鞭辟入里、一针见血。罗伯特·库珀曾感叹,美国是一个人为的国家,立国之基是启蒙运动的理想,这使美国变得自由、民主和危险。为什么危险呢?因为在美国人看来,美国的制度只有变成“世界的制度”,才能生存下去。这种看法在美国大有市场。库珀由此断言,美国从来不是一个维持现状的国家,而是希望按照自己的意念改造世界,以便让全世界“采纳美国的制度”;而且美国人认为,因为它的事业是正义的,因此不会限制自己的权力,而是追求绝对的权力,美国人只有在其他国家被远远地甩在它后面时才会感到安全。正是这种对绝对权力毫无节制的追逐以及按照自己的意念改造世界的想法使美国变得“危险”了。
  卡根在对美国历史文献进行研究后认为,从美国立国的理念派生出来的“理想主义/干涉主义”对美国外交的影响要远远大于“现实主义/孤立主义”,前者才是美国外交政策的主流和大方向,而后者从来就不是美国外交政策传统,在历史上,后者可能对前者起到拉拉扯扯的作用,但不会影响美国外交的总体方向。他曾在《华盛顿邮报》的一篇专栏文章中写道,在改造全球的过程中,美国偶尔会遭遇挫折,对上述观念持批评态度的人有时可能会迟缓美国改造全球的进程,但这种现象只是暂时的。目前美国国内有人希望,伊拉克的困境将一劳永逸地改变美国干涉主义的外交传统,但是历史并不站在他们一边。
  《危险国家》一书是了解美国在世界上作用的一部重要著作,卡根关于美国外交政策传统的观察,为人们理解美国外交政策,特别是意识形态在外交政策中的作用,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其他文献
接合部与交汇点    伊朗,东临亚洲腹地中亚,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两个中东大国,北濒里海高加索,南望其他海湾国家,扼霍尔木兹海峡水道,素有“欧亚陆桥”和“东方空中走廊”之称。特别是它连接着海湾和里海这两大油气能源基地,在能源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其地缘位置之重要更加彰显。  从地缘政治上看,伊朗处于欧、亚、非洲的交通要冲。“伊斯兰革命”前伊朗一直是重要的航空枢纽,德黑兰梅赫拉巴德国际机场是重要的中转站
语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重要方式,教师常常根据实际需要与若干个学生同时交谈来解决问题,例如学生之间有矛盾、纠纷和误解时。但是,教师在与学生群体交谈的过程中,会遇到需要打断学生谈话的情况,而巧妙的打断能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问题的进一步解决。    一、“打断”的典型情境    交谈中教师了解何时打断学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教师应该在学生漫谈的时间过久、讨论范围过大或提供毫无价值的意见之前打断
周恩来是一位普遍受到人们真心爱戴的楷模、英雄和领袖。在他老人家离开我们30周年之际,特作此文以祭。    自清朝末年起,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被西方列强和日本侵略、欺侮、瓜分,从此中国人饱尝苦难、凌辱和痛苦。正是在祖国极其危难的非常时刻,产生了一大批具有理想和牺牲精神的非常人物,为着完成救国的重大历史使命和实现伟大而神圣的非常目标,他们组建了一个纪律严明的打不散杀不绝的非常的中国共产党;这个党选
2007年6月初,一份绝密录像带被紧急送往位于伦敦的英国反恐情报机构。录像带显示,位于巴基斯坦山区的某一“基地”组织训练营里正在举行恐怖分子毕业典礼,这些即将被派遣到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进行恐怖活动的伊斯兰圣战者们已经接受了制造、运送和使用爆炸物的严格训练。令英国情报部门毛骨悚然的是,毕业仪式上歇斯底里发表讲话的人就是英国战斗组头目!  再过二十几天,英国伦敦7.7恐怖大爆炸的两周年纪念日就要
伊朗仍以“拖”来达到自己全面掌控核技术的目的,国际社会则清晰地传达出制止的决心。下一步如何走,就看伊朗怎么出牌了。    伊朗再次走到一个风口浪尖。4月5日,伊朗终于把扣留了两个星期的15名英国水兵送回英国。为这次扣留事件,英国、美国、伊朗曾大打口水战。在此期间,3月24日,联合国安理会按原定计划通过了制裁伊朗的1747号决议。3月27日至29日,美国在海湾地区举行伊拉克战争以来最大规模的军事演习
一个办了60届的电影节,一个早已被全世界认可的电影节,戛纳电影节在电影江湖里的至尊地位毋庸置疑今年5月,在戛纳的60大寿之际,作为一种纪念,电影节邀请了30余位导演,每人拍摄一部纪念短片循着大多数人的思维模式,这些“献礼”片应该多是溢美之辞,谁曾想,除了包括中国受邀导演在内的少部分人献上“体面贺礼”之外,其余大多数人的影片内容依旧充斥着对电影乃至整个社会的抨击与反思,而且态度激烈,尤其在发布会上波
美国无疑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是影响世界经济、政治乃至文化走势的一个基本因素。无论你身居发达的都市,还是劳作于偏远的乡村,你都不可避免地要和美国的影响打交道。从好莱坞电影到微软视窗,从麦当劳快餐到SCI引文检索,从波音飞机的制造到因特网的发明,从行销世界每一个角落的可口可乐到吸引全世界目光NBA赛场,从美国大兵喋血巴格达街头到纳斯达克指数的起起落落,美国的产品、信息和影响无所不在。  这种情况
她即将迎来政治生涯的一个新起点,缔结她的又一桩政治联盟,目标是,继续推动德国走向未来,走向世界。    四年前的2005年11月,在德国政坛对立了39年之久的左右两大政党——联盟党和社民党,为了一个共同的执政目标走到了一起。“我相信,这会是一个带来许多新机遇的执政联盟!”当两党经过漫长的组阁谈判、宣布这次联合时,默克尔热情洋溢地说。她是在为自己打气,也是想掩饰自己内心的无奈,因为这是一个别无选择的
美国早就制定恐怖主义黑名单,是家喻户晓的事。一旦上了这类名单,轻则蒙受制裁,重则遭到灭顶之灾。而“移出名单”则成了美国迫使对手改弦更张的大筹码。近年来,恐怖主义黑名单频繁出现于各类媒体,而人们有所不知的是,黑名单并非只有一份,美国在对不同国家、组织以及个人进行恐怖主义指控时,依据的名单是不一样的。采取的措施也是不一样的,分门别类,各有所用。    哪些是“恐怖分子”、“恐怖实体”     美国攥着
2000年,一个名叫艾哈迈德·法迪尔·卡雷勒的约旦人只身来到阿富汗。他刚刚从约旦监狱出来,铁窗生涯更坚定了他的“圣战”信念,他决定在异国他乡打造另一番天地。他在阿富汗西部建立了一个与“基地”有联系的武装营,并给自己取了一个化名——阿布·穆萨卜·扎卡维。改头换面后的扎卡维也许没想到,三年后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竟成就了他的“圣战”梦想。在伊拉克战后乱局中,扎卡维这个名字的“恐怖人气”迅速蹿升,成为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