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薪火相传凸“敏捷”
自从美国空军正式宣布F-22A战斗机具备初始作战能力以来,“猛禽”在一年多时间里一直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随着装备数量的逐步增加,美国空军更是通过各种方式来着力渲染这一目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第五代战斗机,毫不吝啬地反复提到隐身、超音速巡航和态势感知等溢美之词。与此同时,F-22A马不停蹄地飞赴各地,频繁地参加各种空战演习,凸显出逸群绝伦的空中优势。F-22A在克敌制胜方面的优异表现几乎无懈可击。然而,由于空战演习在时间和地点上的限制,外界对于F-22A的一系列突出表现还只能来自于美国空军和洛马公司的独家新闻,无法直观地感受到第五代战斗机在性能方面的绝对优势。
为了改变这一不利局面,美国空军在一年前就开始精心计划和积极筹备建立一支F-22单机表演队,以便在时机成熟之际,在全国主要空军基地巡回表演,向公众展示“猛禽”的优异性能。然而直到去年12月初,当美国空军对外发布了一条新闻后,有关F-22A表演队的一些情况才初露端倪。
当时,美国空军以“一个时代的结束”为标题,简要介绍了F-15表演队转变为F-22表演队的一些基本情况。报道称,作为美国空军空战司令部(ACC)指定的七支单机表演队之一,F-15“东海岸表演队”在12月1日举行“火炬传递”仪式后,正式结束了长达27年的飞行表演并解散,F-22表演队的时代已经来临。
美国空军在1979年专门指定装备F-15的兰利空军基地组建了一支单机表演队,目的是向美国公众展示美国空军的空中优势。每年该机在美国各地平均表演30场,有超过400万人亲眼目睹了“鹰”之雄姿。
但是,F-22A作为第五代战斗机,其优势更多地体现在隐身、超音速巡航和综合航电系统等方面,这些特点无法在公开的飞行表演中表现出来。为了显示出远远优于第四代战斗机的特性,美国空军决定将敏捷性作为F-22A的一个卖点,潜心和挖掘各种机动动作的潜力,力求一鸣惊人。
美国空军这一决定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以往大量的试飞评估结论,只是考虑到战术技术性能的保密,对于F-22A的近距格斗能力一直讳莫如深。其实,早在飞行试验和模拟空战期间,评估中队就发现“猛禽”具有很大的过失速机动潜力,并进一步摸索和优化了许多特技飞行动作。所发展的大多数机动动作都能用于近距格斗,看起来相当地简练,丝毫不拖泥带水,充分展示了F-22A独一无二的敏捷能力。
百里挑一飞行员
组建“猛禽”单机表演队,首位飞行员的选拔至关重要。按照ACC的规定,F-22表演队的飞行员必须具备两年以上驾驶“猛禽”的资格,而作为首支承担F-22A战斗机飞行员空中优势任务训练的中队——第43战斗机中队很快地实施了全面考察和筛选工作,力求尽快地选拔出一名技艺精湛和心理过硬的飞行员。
按照选拔程序,F-22A的飞行员们必须接受全面深入的表演资格训练,接受来自ACC领导层的严格鉴定。首先,他们需要获得“传统飞行”(HeritageFlights)表演的资格,然后再从事表演剖面的训练,包括上百次的模拟器练习和大约20次驾机飞行。此外,飞行员们还要接受言谈举止方面的训练,准备在公开露面时与各种媒体打交道,以便树立美国空军的良好形象。
经过半年多的选拔,保罗-莫加少校在2006年8月初有幸成为了F-22表演队的首位飞行员。从2004以来,莫加就一直在廷德尔空军基地驾驶“猛禽”战斗机,具有高超的驾驶技艺和丰富的驾驶经验。他先是在第43中队学会了如何驾驶F-22A,接着转变了角色,成为一名飞行教官,负责F-22A的驾驶培训工作。
选拔工作结束后,莫加正式调到兰利空军基地,为尽快地承担表演任务而积极尝试和编排各种动作。按照原计划,莫加少校在2007年主要执行“传统飞行”表演任务,即与P-51“野马”、F-15“鹰”和A-10“雷电Ⅱ”组成的“传统飞行”编队,并开始承担少量的低空表演。完整的高速、低空表演预计在2008年航展季节进行。同时,兰利基地抽调各路精兵强将,将在2008年初组建一支完整的“猛禽”表演队,由专门的维护人员、各方主管和其它保障设备组成。
叹为观止处子秀
4月25日,星期三,兰利空军基地。莫加少校驾驶F-22A滑入跑道,准备为周末即将举行的航空展进行一场预演。更重要的是,他必须在表演编排和飞行安全方面接受一次严格的考核,因为主席台上就坐着多位ACC飞行作战部门官员,一双双挑剔的眼光对任何一丝瑕疵都会毫不留情。根据表演计划,F-22A飞行表演时间为12分钟,利用优异的飞行控制和推力矢量能力,展示急转弯、低速通场等一系列神奇怪异的机动。
表演伊始,莫加驾驶F-22A在起动后滑行了仅8秒钟就腾空而起,紧接着10秒钟后,机头突然转向天空,几乎以一个完美的垂直角度向上爬升,喷出的白色烟雾席卷着机翼的上表面。从“猛禽”迅速进入到敏捷状态,可以看出高推重比的F119发动机为飞机提供了无可比拟的加速性能。
随着逐渐减小发动机推力,F-22A停止爬升。瞬间悬停在半空中,机头笔直地指向上方,在午后蓝天和白云的天空的映衬下,机翼剪切出一个清晰的轮廓。接着,莫加操纵着F-22A以几乎不易察觉的缓慢变化,开始做“尾冲”机动,飞机尾部朝着地面径直坠落。几秒钟后,“猛禽”开始向后急转,莫加不失时机地接通加力燃烧室,驾机进入到毛发耸立的急转弯。
片刻之后,F-22A再次迅速向上爬升。这时,它降低了速度,莫加采用推力矢量,绕枢轴做出了一个最小半径的筋斗,丝毫没有丧失高度。这一动作称为“蒙戈空翻”(题图)。从地面上看,“猛禽”似乎在半空中完成了一个后空翻。接着,在稳定到平面位置后,F-22A开始进入到一个缓慢的有条不紊的螺旋状态。
在一次低空高速通场中,“猛禽”以M0.94的速度飞快地掠过地面,同时拖曳着雷鸣般的巨大低沉呼啸声,这是典型的喷气式飞机飞过后所产生的效果。现场解说员通过扩音器提醒现场的飞行员和空军官员“准备感受兰利上空突如其来的雷声所带来的震撼”。由于F-22A的两台大功率发动机突然发出的声音,会在数英里范围内引发汽车的报警声,因此这个机动又被戏称为“汽车警报”。
在表现大迎角性能时,莫加少校首先表演了“大迎角通场”的高难动作。他将F-22A逐渐拉起到60°迎角,以128.72千米/小时的低速持续飞行,由于良好的气动稳定性和强劲的发动机推力,飞机几乎一直保持着水平直线的飞行轨迹。在恢复平飞后,莫加猛然拉起战斗机,再次进八一个360°筋斗,显示出自 身蕴藏的强大动力。
此外,F-22A还呈现了由苏-27战斗机率先表演的“眼镜蛇”机动。凭借着推力矢量的优势,莫加驾驶飞机上仰达到140°迎角,远远大于人们所熟悉的110°迎角,飞行速度放慢到177千米/小时,通过推力矢量的控制,F-22A获得了足够的俯仰力矩,将机头平稳地恢复到平飞状态。
公开亮相期新技
莫加少校的精湛技艺和精彩表演赢得了ACC官员们的充分肯定。两天后,ACC正式批准了有关F-22A飞行表演的“方案1.0”计划,这比原定时间提前了一年。于是。莫加少校可以驾驶F-22A在2007年飞行表演季正式公开亮相,从而有机会向美国公众展示世界上最先进战斗机的空中机动能力。紧接着,在4月28日和29日两天里,美国公众首次在兰利空军基地亲眼看到F-22A的公开飞行表演。随后在5月18日,F-22表演队又在安德鲁斯空军基地举行的盛大航空展览中登场亮相,以庆祝美国的“武装部队日”,“蒙戈空翻”、“踏板转弯”、“大迎角通场”以及俄罗斯战斗机招牌动作“眼镜蛇”、“尾冲”的极限表演令观众屏息凝神。
随着飞行表演的日益娴熟,莫加少校信心倍增,希望在今后的航展巡演中逐渐增加新的机动动作。据称,洛马公司正在讨论一种在“尾冲”机动状态下启动加力燃烧室的操纵方式,力求让F-22A完全地“悬停”在空中。一旦这个大胆设想得以实现,机械世界的“猛禽”就有可能完美再现自然界中猛禽当空的景象。
洛马公司为了凸显“猛禽”的超群性能,别出心裁地发明了“超级飞行”(su-per-aero)这一全新术语。据F-22计划总经理拉里-劳森介绍,该术语主要描述了F-22A将敏捷性、加速性和超音速巡航能力完美地融于一身,甚至还具备比任何对手都飞得更高的高空性能。他强调,以前很少谈论到“超级飞行”,这是一个非常难以理解的概念,但是F-22A的空气动力性能所具有的价值是难以置信的,为其提供了有效控制空域的能力,可以任意地发现、交战和摆脱敌机。
自从过失速机动出现以来,对这种机动动作是否实用存在着激烈的争论。为此,美国空军表示,“猛禽”公开表演的主要目的是让人们认识到“猛禽”除了能在高空、高速条件下进行超视距空战,同时也具有出色的机头指向能力,可以在近距格斗中占据明显优势。
在2006年参加“北方利刃”演习中,第27中队的“猛禽”实现了空前的114:0的杀伤率,但仅有3次是在视距内击落“敌机”。对此,第一战斗机联队的副司令伯杰森表示,F-22A的特技飞行只展示出25%的作战能力,它的真正威力还在于隐身、超音速巡航和态势感知能力。
编辑/秦蓁
自从美国空军正式宣布F-22A战斗机具备初始作战能力以来,“猛禽”在一年多时间里一直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随着装备数量的逐步增加,美国空军更是通过各种方式来着力渲染这一目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第五代战斗机,毫不吝啬地反复提到隐身、超音速巡航和态势感知等溢美之词。与此同时,F-22A马不停蹄地飞赴各地,频繁地参加各种空战演习,凸显出逸群绝伦的空中优势。F-22A在克敌制胜方面的优异表现几乎无懈可击。然而,由于空战演习在时间和地点上的限制,外界对于F-22A的一系列突出表现还只能来自于美国空军和洛马公司的独家新闻,无法直观地感受到第五代战斗机在性能方面的绝对优势。
为了改变这一不利局面,美国空军在一年前就开始精心计划和积极筹备建立一支F-22单机表演队,以便在时机成熟之际,在全国主要空军基地巡回表演,向公众展示“猛禽”的优异性能。然而直到去年12月初,当美国空军对外发布了一条新闻后,有关F-22A表演队的一些情况才初露端倪。
当时,美国空军以“一个时代的结束”为标题,简要介绍了F-15表演队转变为F-22表演队的一些基本情况。报道称,作为美国空军空战司令部(ACC)指定的七支单机表演队之一,F-15“东海岸表演队”在12月1日举行“火炬传递”仪式后,正式结束了长达27年的飞行表演并解散,F-22表演队的时代已经来临。
美国空军在1979年专门指定装备F-15的兰利空军基地组建了一支单机表演队,目的是向美国公众展示美国空军的空中优势。每年该机在美国各地平均表演30场,有超过400万人亲眼目睹了“鹰”之雄姿。
但是,F-22A作为第五代战斗机,其优势更多地体现在隐身、超音速巡航和综合航电系统等方面,这些特点无法在公开的飞行表演中表现出来。为了显示出远远优于第四代战斗机的特性,美国空军决定将敏捷性作为F-22A的一个卖点,潜心和挖掘各种机动动作的潜力,力求一鸣惊人。
美国空军这一决定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以往大量的试飞评估结论,只是考虑到战术技术性能的保密,对于F-22A的近距格斗能力一直讳莫如深。其实,早在飞行试验和模拟空战期间,评估中队就发现“猛禽”具有很大的过失速机动潜力,并进一步摸索和优化了许多特技飞行动作。所发展的大多数机动动作都能用于近距格斗,看起来相当地简练,丝毫不拖泥带水,充分展示了F-22A独一无二的敏捷能力。
百里挑一飞行员
组建“猛禽”单机表演队,首位飞行员的选拔至关重要。按照ACC的规定,F-22表演队的飞行员必须具备两年以上驾驶“猛禽”的资格,而作为首支承担F-22A战斗机飞行员空中优势任务训练的中队——第43战斗机中队很快地实施了全面考察和筛选工作,力求尽快地选拔出一名技艺精湛和心理过硬的飞行员。
按照选拔程序,F-22A的飞行员们必须接受全面深入的表演资格训练,接受来自ACC领导层的严格鉴定。首先,他们需要获得“传统飞行”(HeritageFlights)表演的资格,然后再从事表演剖面的训练,包括上百次的模拟器练习和大约20次驾机飞行。此外,飞行员们还要接受言谈举止方面的训练,准备在公开露面时与各种媒体打交道,以便树立美国空军的良好形象。
经过半年多的选拔,保罗-莫加少校在2006年8月初有幸成为了F-22表演队的首位飞行员。从2004以来,莫加就一直在廷德尔空军基地驾驶“猛禽”战斗机,具有高超的驾驶技艺和丰富的驾驶经验。他先是在第43中队学会了如何驾驶F-22A,接着转变了角色,成为一名飞行教官,负责F-22A的驾驶培训工作。
选拔工作结束后,莫加正式调到兰利空军基地,为尽快地承担表演任务而积极尝试和编排各种动作。按照原计划,莫加少校在2007年主要执行“传统飞行”表演任务,即与P-51“野马”、F-15“鹰”和A-10“雷电Ⅱ”组成的“传统飞行”编队,并开始承担少量的低空表演。完整的高速、低空表演预计在2008年航展季节进行。同时,兰利基地抽调各路精兵强将,将在2008年初组建一支完整的“猛禽”表演队,由专门的维护人员、各方主管和其它保障设备组成。
叹为观止处子秀
4月25日,星期三,兰利空军基地。莫加少校驾驶F-22A滑入跑道,准备为周末即将举行的航空展进行一场预演。更重要的是,他必须在表演编排和飞行安全方面接受一次严格的考核,因为主席台上就坐着多位ACC飞行作战部门官员,一双双挑剔的眼光对任何一丝瑕疵都会毫不留情。根据表演计划,F-22A飞行表演时间为12分钟,利用优异的飞行控制和推力矢量能力,展示急转弯、低速通场等一系列神奇怪异的机动。
表演伊始,莫加驾驶F-22A在起动后滑行了仅8秒钟就腾空而起,紧接着10秒钟后,机头突然转向天空,几乎以一个完美的垂直角度向上爬升,喷出的白色烟雾席卷着机翼的上表面。从“猛禽”迅速进入到敏捷状态,可以看出高推重比的F119发动机为飞机提供了无可比拟的加速性能。
随着逐渐减小发动机推力,F-22A停止爬升。瞬间悬停在半空中,机头笔直地指向上方,在午后蓝天和白云的天空的映衬下,机翼剪切出一个清晰的轮廓。接着,莫加操纵着F-22A以几乎不易察觉的缓慢变化,开始做“尾冲”机动,飞机尾部朝着地面径直坠落。几秒钟后,“猛禽”开始向后急转,莫加不失时机地接通加力燃烧室,驾机进入到毛发耸立的急转弯。
片刻之后,F-22A再次迅速向上爬升。这时,它降低了速度,莫加采用推力矢量,绕枢轴做出了一个最小半径的筋斗,丝毫没有丧失高度。这一动作称为“蒙戈空翻”(题图)。从地面上看,“猛禽”似乎在半空中完成了一个后空翻。接着,在稳定到平面位置后,F-22A开始进入到一个缓慢的有条不紊的螺旋状态。
在一次低空高速通场中,“猛禽”以M0.94的速度飞快地掠过地面,同时拖曳着雷鸣般的巨大低沉呼啸声,这是典型的喷气式飞机飞过后所产生的效果。现场解说员通过扩音器提醒现场的飞行员和空军官员“准备感受兰利上空突如其来的雷声所带来的震撼”。由于F-22A的两台大功率发动机突然发出的声音,会在数英里范围内引发汽车的报警声,因此这个机动又被戏称为“汽车警报”。
在表现大迎角性能时,莫加少校首先表演了“大迎角通场”的高难动作。他将F-22A逐渐拉起到60°迎角,以128.72千米/小时的低速持续飞行,由于良好的气动稳定性和强劲的发动机推力,飞机几乎一直保持着水平直线的飞行轨迹。在恢复平飞后,莫加猛然拉起战斗机,再次进八一个360°筋斗,显示出自 身蕴藏的强大动力。
此外,F-22A还呈现了由苏-27战斗机率先表演的“眼镜蛇”机动。凭借着推力矢量的优势,莫加驾驶飞机上仰达到140°迎角,远远大于人们所熟悉的110°迎角,飞行速度放慢到177千米/小时,通过推力矢量的控制,F-22A获得了足够的俯仰力矩,将机头平稳地恢复到平飞状态。
公开亮相期新技
莫加少校的精湛技艺和精彩表演赢得了ACC官员们的充分肯定。两天后,ACC正式批准了有关F-22A飞行表演的“方案1.0”计划,这比原定时间提前了一年。于是。莫加少校可以驾驶F-22A在2007年飞行表演季正式公开亮相,从而有机会向美国公众展示世界上最先进战斗机的空中机动能力。紧接着,在4月28日和29日两天里,美国公众首次在兰利空军基地亲眼看到F-22A的公开飞行表演。随后在5月18日,F-22表演队又在安德鲁斯空军基地举行的盛大航空展览中登场亮相,以庆祝美国的“武装部队日”,“蒙戈空翻”、“踏板转弯”、“大迎角通场”以及俄罗斯战斗机招牌动作“眼镜蛇”、“尾冲”的极限表演令观众屏息凝神。
随着飞行表演的日益娴熟,莫加少校信心倍增,希望在今后的航展巡演中逐渐增加新的机动动作。据称,洛马公司正在讨论一种在“尾冲”机动状态下启动加力燃烧室的操纵方式,力求让F-22A完全地“悬停”在空中。一旦这个大胆设想得以实现,机械世界的“猛禽”就有可能完美再现自然界中猛禽当空的景象。
洛马公司为了凸显“猛禽”的超群性能,别出心裁地发明了“超级飞行”(su-per-aero)这一全新术语。据F-22计划总经理拉里-劳森介绍,该术语主要描述了F-22A将敏捷性、加速性和超音速巡航能力完美地融于一身,甚至还具备比任何对手都飞得更高的高空性能。他强调,以前很少谈论到“超级飞行”,这是一个非常难以理解的概念,但是F-22A的空气动力性能所具有的价值是难以置信的,为其提供了有效控制空域的能力,可以任意地发现、交战和摆脱敌机。
自从过失速机动出现以来,对这种机动动作是否实用存在着激烈的争论。为此,美国空军表示,“猛禽”公开表演的主要目的是让人们认识到“猛禽”除了能在高空、高速条件下进行超视距空战,同时也具有出色的机头指向能力,可以在近距格斗中占据明显优势。
在2006年参加“北方利刃”演习中,第27中队的“猛禽”实现了空前的114:0的杀伤率,但仅有3次是在视距内击落“敌机”。对此,第一战斗机联队的副司令伯杰森表示,F-22A的特技飞行只展示出25%的作战能力,它的真正威力还在于隐身、超音速巡航和态势感知能力。
编辑/秦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