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有职业规划的选择和努力比没有规划的选择和努力,个人成长得更快,也成长得更好。在面临新的择业机遇,跳与不跳之中,跳长还是跳短?你意识到它已关系到你的职业生涯了吗?
【关键词】 职业生涯规划 跳槽
张彬,大学毕业在一家知名的大公司做助理,做到第三年,有不少公司来聘请他去,而且薪水开的很高,非常地诱人。但是,他都拒绝了。到这里,也许很多人会不理解。这么好的机会,可是过了这个村就没有那个店啦!然而,他在第六年,接受了一家公司的聘请,做了总经理!而且,做得非常好。这件事说明什么呢?工作中,会遇到很多选择机会,在跳槽时,不仅考虑当下利益,更要考虑长远发展,这个长远发展,就是职业生涯规划。
据前程无忧网统计,在跳槽中,有职业规划的选择和努力比没有规划的选择和努力,个人成长得更快,也成长得更好。那么,作为一个有志有为青年,在面临机遇,跳与不跳之中,又该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选择和方向呢?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张彬后来说:"第三年,我觉得还没有把那家公司的精髓学会,可以说还不是很了解,只知道老板虽然只有那么两下子!但这两下子的背后是什么,我还没有弄明白,也没有琢磨透。5年下来,我才真正体会和学习到它的精髓所在!所以,这个时候我才决定走。"
人的一生都是在学习,不论好的,坏的;只有深入地学习,才会知道"为什么"而不是简单地知道"是什么"或"怎么样"。这也就是营销里说的"WHAT"和"WHY"。只有知道了"why",然后才知道如何去做,如何做好!(HOW TO DO IT !)对于年轻人来说,最可怕地就是受不住外面的诱惑,只看到短期利益,忘了自己的职业取向,在职业理想和现实状况的天平发生严重偏移时,本能地选择了后者。而殊不知,如果我们把它放到一生的职业天平来看,却发现不但不能有利于职业的发展,而且和职业取向是完全相偏的或者是相违背的。到头来,在外面诱惑和无奈了一圈后,还是回到了原来的职业起点,重新回归自己的职业认知和规划。而此时,往往又错失了很多有利于职业积累的机会。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企业里,有不少出去的人又回流的现象。
当然,选择同时是与耐得住寂寞、坚持住方向和对自己的自信联系在一起,前面,张彬就做到了这一点,他是一个成功的跳槽者。很多人,在选择了企业和老板后,在短期内不能快速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时,而与此同时,看到许多朋友和同学都开始"飞黄腾达"后,判断短期内等待和努力都不会有机会的时候,便萌生去意。殊不知,机会往往就在他离去之后就绽放了。而这种选择的本身也就是对自己以前的选择的抛弃和对自己的不自信。
职业也了,事业也罢,坚持和不放弃就是最好最大的资本。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在大家都受不住外面的诱惑而纷纷放弃或改弦更张时,哪怕是一个错误的选择,只要你坚持到最后,你也就成功了。
记得有一位前辈专家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只要你所在企业不是太差,老板不是太坏,而且你也不是很聪明,但工作还是比较尽心尽力的,只要你能够呆下去,你就成功了,你也就可以得到你想得到的。哪怕你真的一无是处。
此话粗看,简直是贻笑大方。
然而,细细一想,再对照现实中的朋友或同事来看,莫不如此!
我有3个朋友,第一个很聪明也很能干,第二个很聪明但不太能干,第三个不太聪明但工作很卖力。3年前,第一个进入一家很有名的公司,第二个进了一家很有发展前景的公司,第三个进了一家大家都不看好的小型公司。然而,3年后,第一个已经换了3个单位,目前据说,又要跳了,好像还没有找到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做到的最高职位也只是项目经理。第二个还是呆在那家企业,不过已经做到了公司部门主管,在大家纷纷外求高薪内转高职时他无地可去只好呆在原部门。然而,部门总监感觉到如果再不提拔留下来的人,可能都要跑掉和内部转岗了。于是,一下子破格提升了好几个职位,矮子中拔高个子。有幸第二个朋友比较聪明,于是他也成了受益者。而第三个朋友知道自己比较笨,于是拼命地工作,更多地付出,与公司共同成长。现在,他们的公司经过3年的努力已经由行业的第六位做到行业的第二位,公司总部也已搬到了上海,他也做到了副总的位置。
这就像掘井人的故事一样。掘井人到了一个地方,就拼命地挖井,可是挖了很长一段时间后还是见不到水,于是,就赶紧又换一个地方挖。殊不知,只要他再坚持挖几下,就可以见到水了,但是他没有坚持,却被后来的坚持者稍稍挖一两下就见到了水。水就这样被挖到了!
现实职场中,我们又有多少这样的掘井人呢?真正受益者却又是谁呢?我们每个是否也在演绎着掘井人的角色呢?
你有职业规划吗?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发现新的职业机遇,突破生活的格线,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并使其增值,准确定位职业方向,要以既有的成就为基础,将个人、事业与家庭联系起来,确立人生的方向提供奋斗的策略,增强职业竞争力。
那么,作为单独的个体,我们又该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选择自己的职业方向呢?
一、"盘点"自己——决定:留下来还是离开?
盘点自己目前在公司的现状,自己在哪个位置上,有哪些可能转岗、晋升或重用的机会呢?是否值得等待、争取或创造呢?
所以,通过评估现状和盘点自己,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做出留下来还是离开的决定。如果选择留下来,则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发展设定发展目标——结合企业的实际和可能做出职业计划——在奉献给企业的同时实施行动——在企业调整目标和策略的过程中评估和修正自己的计划——根据调整好的计划并结合目标再实施行动。
如果选择离开,那又如何重新定位呢?可以这样考虑和自我分析:
首先自我因素分析。
1."我的喜好是什么?"这可能使你寻求"舒适"(符合自己喜好的事情)的而不是有效的行动。你是否仅限于自己所偏好的行为?你是否扩大了你的爱好内存?
2."我的观点和信仰是什么?"这或许扭曲你对于世界和自己的认识。你是以之为行为根据吗?或者你在坚持不合适的信念?
3."我的需要和动机是什么?"这可能使你去从事非建设性的管理活动。你能否一直成功地驾驭它们?
4、"我的感情和情绪怎么样?"你是压抑它们呢还是驾驭它们?抑或是用它们来创造活力或动 力?
5、"我的个性怎么样?"你是如何扬升避短或取长补短的?
其次外界因素分析。
1.国家的政策支持?分析要素:方向、时间、区域等。
2.行业的发展状况?分析要素:趋势、竞争程度、对手及上下游价值链。
3.企业的发展状况?分析要素:老板、高阶管理者、企业文化和制度、产品和市场。
最后找到内外因素的结合点,根据自己的成就动机、心理素质条件、行业知识和专业知识储备、家庭和资金的条件及人脉关系的积累等诸多因素综合考虑,便可得出自己可发展的职业选择:是继续就业、转型或者创业还是学习,等等。
二、"规划"自己——决定:从哪里来VS到哪里去?
在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时,最重要的是要找准和设定好自己职业生活线。那么,职业生活线又该如何设定和规划呢?
规划职业生活线的目的是帮助你从过去的职业中展望未来,以便确定你在职场中的前进方向。
首先,划一条你到目前为止的职业生活线。为此,先在你的人生轨迹中找到一个适合的人生起跑点为职业生活线的起点(参考要素是对你现在产生了影响或还将继续产生影响的事情。比如高考、第一份工作等),然后划一条你的人生职业生活线,直到你今天为止在职业上的现状为职业生活线的终点。
在线上标明最高点和最低点,代表你的最高潮和最低谷。
你可以划两条线:一条代表你的职业,另一条代表你的个人生活。
分析你所划的线:
1.你能指出你所曾经历的一些特别重要的经历和决定吗?
2.你过去取得了哪些重大的成功?它们是如何实现的?
3.你曾经从哪里获得满足和成就感?其源泉是什么?
4.你过去曾经有过巨大的失望或挫折吗?它们是怎样出现的?你又是如何解决的?解决得怎么样?
5.长期以来,什么是你主要的驱动力?
6.过去曾经有人对你有特别的影响吗?他是如何影响你的?
7.总的来说,你如何评价你的工作?你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吗?如果没有,你能说明为什么吗(包括外因和内因)?
下一步要分析的是你线上的"当前点":
1.你现在身在何处?
2.你对现状满意吗?
3.你如何评价自己现在工作的完成情况?好还是不好?其他人同意你的结论吗?
4.你对当前自己能力发挥和运用的方式感觉如何?
5.你如何评价自己的工作?你真正喜欢的是什么?
6.有什么事是你害怕的,或者是感到特别不安的?是有待开发的领域吗?
7.你认为自己和你的单位能从你当前的工作中获得什么?
当你回答完这些问题后,把你的职业线尽可能理性地延伸到未来,比如5年以后,如何可能地话。一定要符合实际!但同时也要避免过分地限制和拘泥你的想像力。这样才可以让你决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而不是关于你当前工作的不舒服之处,也不是关于更换工作的困难。
接下来,朝前考虑这一未来的点,分析它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
你想为自己得到什么?
1.在这一段时间里你想做出什么贡献?
2.你想到什么地方?
3.什么时候?
4.为此你需要开发何种能力和技术?
5.你将需要做什么?或要求什么?
6.谁能帮助你?
7."成功"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再下一步,决定你是想要切实地朝此方向努力呢,还是仅仅把它作为一个梦想或幻想?如果是后者,那么考虑一下你为什么不想去努力实现希望中的未来。
1.是什么阻止了你?
2.是你自己阻止自己吗?如果是,那为什么?
最后,请考虑,这个长期目标与你现在将要进行的选择与努力之间有什么关系?
通过职业生活线的设定和规划,你就可以明确地知道自己目前在什么位置上?要到达什么位置?起点和终点之间有多少距离?你该如何到达?只有这样,你所有的行动才是有目标性和动力性!你所有努力也才不会因为盲目地瞎忙而茫然了。你的职业实现也就是时间问题了。
【关键词】 职业生涯规划 跳槽
张彬,大学毕业在一家知名的大公司做助理,做到第三年,有不少公司来聘请他去,而且薪水开的很高,非常地诱人。但是,他都拒绝了。到这里,也许很多人会不理解。这么好的机会,可是过了这个村就没有那个店啦!然而,他在第六年,接受了一家公司的聘请,做了总经理!而且,做得非常好。这件事说明什么呢?工作中,会遇到很多选择机会,在跳槽时,不仅考虑当下利益,更要考虑长远发展,这个长远发展,就是职业生涯规划。
据前程无忧网统计,在跳槽中,有职业规划的选择和努力比没有规划的选择和努力,个人成长得更快,也成长得更好。那么,作为一个有志有为青年,在面临机遇,跳与不跳之中,又该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选择和方向呢?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张彬后来说:"第三年,我觉得还没有把那家公司的精髓学会,可以说还不是很了解,只知道老板虽然只有那么两下子!但这两下子的背后是什么,我还没有弄明白,也没有琢磨透。5年下来,我才真正体会和学习到它的精髓所在!所以,这个时候我才决定走。"
人的一生都是在学习,不论好的,坏的;只有深入地学习,才会知道"为什么"而不是简单地知道"是什么"或"怎么样"。这也就是营销里说的"WHAT"和"WHY"。只有知道了"why",然后才知道如何去做,如何做好!(HOW TO DO IT !)对于年轻人来说,最可怕地就是受不住外面的诱惑,只看到短期利益,忘了自己的职业取向,在职业理想和现实状况的天平发生严重偏移时,本能地选择了后者。而殊不知,如果我们把它放到一生的职业天平来看,却发现不但不能有利于职业的发展,而且和职业取向是完全相偏的或者是相违背的。到头来,在外面诱惑和无奈了一圈后,还是回到了原来的职业起点,重新回归自己的职业认知和规划。而此时,往往又错失了很多有利于职业积累的机会。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企业里,有不少出去的人又回流的现象。
当然,选择同时是与耐得住寂寞、坚持住方向和对自己的自信联系在一起,前面,张彬就做到了这一点,他是一个成功的跳槽者。很多人,在选择了企业和老板后,在短期内不能快速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时,而与此同时,看到许多朋友和同学都开始"飞黄腾达"后,判断短期内等待和努力都不会有机会的时候,便萌生去意。殊不知,机会往往就在他离去之后就绽放了。而这种选择的本身也就是对自己以前的选择的抛弃和对自己的不自信。
职业也了,事业也罢,坚持和不放弃就是最好最大的资本。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在大家都受不住外面的诱惑而纷纷放弃或改弦更张时,哪怕是一个错误的选择,只要你坚持到最后,你也就成功了。
记得有一位前辈专家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只要你所在企业不是太差,老板不是太坏,而且你也不是很聪明,但工作还是比较尽心尽力的,只要你能够呆下去,你就成功了,你也就可以得到你想得到的。哪怕你真的一无是处。
此话粗看,简直是贻笑大方。
然而,细细一想,再对照现实中的朋友或同事来看,莫不如此!
我有3个朋友,第一个很聪明也很能干,第二个很聪明但不太能干,第三个不太聪明但工作很卖力。3年前,第一个进入一家很有名的公司,第二个进了一家很有发展前景的公司,第三个进了一家大家都不看好的小型公司。然而,3年后,第一个已经换了3个单位,目前据说,又要跳了,好像还没有找到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做到的最高职位也只是项目经理。第二个还是呆在那家企业,不过已经做到了公司部门主管,在大家纷纷外求高薪内转高职时他无地可去只好呆在原部门。然而,部门总监感觉到如果再不提拔留下来的人,可能都要跑掉和内部转岗了。于是,一下子破格提升了好几个职位,矮子中拔高个子。有幸第二个朋友比较聪明,于是他也成了受益者。而第三个朋友知道自己比较笨,于是拼命地工作,更多地付出,与公司共同成长。现在,他们的公司经过3年的努力已经由行业的第六位做到行业的第二位,公司总部也已搬到了上海,他也做到了副总的位置。
这就像掘井人的故事一样。掘井人到了一个地方,就拼命地挖井,可是挖了很长一段时间后还是见不到水,于是,就赶紧又换一个地方挖。殊不知,只要他再坚持挖几下,就可以见到水了,但是他没有坚持,却被后来的坚持者稍稍挖一两下就见到了水。水就这样被挖到了!
现实职场中,我们又有多少这样的掘井人呢?真正受益者却又是谁呢?我们每个是否也在演绎着掘井人的角色呢?
你有职业规划吗?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发现新的职业机遇,突破生活的格线,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并使其增值,准确定位职业方向,要以既有的成就为基础,将个人、事业与家庭联系起来,确立人生的方向提供奋斗的策略,增强职业竞争力。
那么,作为单独的个体,我们又该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选择自己的职业方向呢?
一、"盘点"自己——决定:留下来还是离开?
盘点自己目前在公司的现状,自己在哪个位置上,有哪些可能转岗、晋升或重用的机会呢?是否值得等待、争取或创造呢?
所以,通过评估现状和盘点自己,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做出留下来还是离开的决定。如果选择留下来,则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发展设定发展目标——结合企业的实际和可能做出职业计划——在奉献给企业的同时实施行动——在企业调整目标和策略的过程中评估和修正自己的计划——根据调整好的计划并结合目标再实施行动。
如果选择离开,那又如何重新定位呢?可以这样考虑和自我分析:
首先自我因素分析。
1."我的喜好是什么?"这可能使你寻求"舒适"(符合自己喜好的事情)的而不是有效的行动。你是否仅限于自己所偏好的行为?你是否扩大了你的爱好内存?
2."我的观点和信仰是什么?"这或许扭曲你对于世界和自己的认识。你是以之为行为根据吗?或者你在坚持不合适的信念?
3."我的需要和动机是什么?"这可能使你去从事非建设性的管理活动。你能否一直成功地驾驭它们?
4、"我的感情和情绪怎么样?"你是压抑它们呢还是驾驭它们?抑或是用它们来创造活力或动 力?
5、"我的个性怎么样?"你是如何扬升避短或取长补短的?
其次外界因素分析。
1.国家的政策支持?分析要素:方向、时间、区域等。
2.行业的发展状况?分析要素:趋势、竞争程度、对手及上下游价值链。
3.企业的发展状况?分析要素:老板、高阶管理者、企业文化和制度、产品和市场。
最后找到内外因素的结合点,根据自己的成就动机、心理素质条件、行业知识和专业知识储备、家庭和资金的条件及人脉关系的积累等诸多因素综合考虑,便可得出自己可发展的职业选择:是继续就业、转型或者创业还是学习,等等。
二、"规划"自己——决定:从哪里来VS到哪里去?
在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时,最重要的是要找准和设定好自己职业生活线。那么,职业生活线又该如何设定和规划呢?
规划职业生活线的目的是帮助你从过去的职业中展望未来,以便确定你在职场中的前进方向。
首先,划一条你到目前为止的职业生活线。为此,先在你的人生轨迹中找到一个适合的人生起跑点为职业生活线的起点(参考要素是对你现在产生了影响或还将继续产生影响的事情。比如高考、第一份工作等),然后划一条你的人生职业生活线,直到你今天为止在职业上的现状为职业生活线的终点。
在线上标明最高点和最低点,代表你的最高潮和最低谷。
你可以划两条线:一条代表你的职业,另一条代表你的个人生活。
分析你所划的线:
1.你能指出你所曾经历的一些特别重要的经历和决定吗?
2.你过去取得了哪些重大的成功?它们是如何实现的?
3.你曾经从哪里获得满足和成就感?其源泉是什么?
4.你过去曾经有过巨大的失望或挫折吗?它们是怎样出现的?你又是如何解决的?解决得怎么样?
5.长期以来,什么是你主要的驱动力?
6.过去曾经有人对你有特别的影响吗?他是如何影响你的?
7.总的来说,你如何评价你的工作?你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吗?如果没有,你能说明为什么吗(包括外因和内因)?
下一步要分析的是你线上的"当前点":
1.你现在身在何处?
2.你对现状满意吗?
3.你如何评价自己现在工作的完成情况?好还是不好?其他人同意你的结论吗?
4.你对当前自己能力发挥和运用的方式感觉如何?
5.你如何评价自己的工作?你真正喜欢的是什么?
6.有什么事是你害怕的,或者是感到特别不安的?是有待开发的领域吗?
7.你认为自己和你的单位能从你当前的工作中获得什么?
当你回答完这些问题后,把你的职业线尽可能理性地延伸到未来,比如5年以后,如何可能地话。一定要符合实际!但同时也要避免过分地限制和拘泥你的想像力。这样才可以让你决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而不是关于你当前工作的不舒服之处,也不是关于更换工作的困难。
接下来,朝前考虑这一未来的点,分析它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
你想为自己得到什么?
1.在这一段时间里你想做出什么贡献?
2.你想到什么地方?
3.什么时候?
4.为此你需要开发何种能力和技术?
5.你将需要做什么?或要求什么?
6.谁能帮助你?
7."成功"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再下一步,决定你是想要切实地朝此方向努力呢,还是仅仅把它作为一个梦想或幻想?如果是后者,那么考虑一下你为什么不想去努力实现希望中的未来。
1.是什么阻止了你?
2.是你自己阻止自己吗?如果是,那为什么?
最后,请考虑,这个长期目标与你现在将要进行的选择与努力之间有什么关系?
通过职业生活线的设定和规划,你就可以明确地知道自己目前在什么位置上?要到达什么位置?起点和终点之间有多少距离?你该如何到达?只有这样,你所有的行动才是有目标性和动力性!你所有努力也才不会因为盲目地瞎忙而茫然了。你的职业实现也就是时间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