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癌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选取原发性肺癌患者589例,根据是否发生VTE分为VTE组(n= 49)和非VTE组(n= 540)。将49例VTE患者分为肺血栓栓塞(PTE)组(n= 15,包括单发PTE和PTE合并DVT)以及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组(n= 34)。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原发性肺癌患者并发VTE的影响因素。分析VTE
【机 构】
:
515144广东省汕头,汕头潮南民生医院呼吸内科,汕头市中心医院肿瘤科,515144广东省汕头,汕头潮南民生医院呼吸内科,515144广东省汕头,汕头潮南民生医院呼吸内科,515144广东省汕头,汕头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癌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方法选取原发性肺癌患者589例,根据是否发生VTE分为VTE组(n= 49)和非VTE组(n= 540)。将49例VTE患者分为肺血栓栓塞(PTE)组(n= 15,包括单发PTE和PTE合并DVT)以及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组(n= 34)。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原发性肺癌患者并发VTE的影响因素。分析VTE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病时间及预后。
结果49例VTE患者中,单发PTE 10例(20.4%),单发DVT 34例(69.4%),PTE合并DVT 5例(10.2%)。D-二聚体(OR= 1.560,95% CI= 1.018~2.392,χ2= 4.161,P= 0.041)、白细胞介素-1 (IL-1,OR= 1.846,95% CI= 1.054~3.234,χ2= 4.594,P= 0.033)、肿瘤坏死因子(TNF,OR= 1.486,95% CI = 1.014~2.178,χ2= 4.126,P= 0.042)、腺癌(OR= 2.854,95% CI= 1.217~6.695,χ2= 5.812,P= 0.016)、Ⅲ~Ⅳ期(OR= 2.198,95% CI= 1.122~4.305,χ2= 5.272,P= 0.022)是原发性肺癌患者并发VTE的影响因素。胸闷、咳嗽、心率加快以及下肢肿痛是原发性肺癌患者并发VTE常见的临床表现。VTE多在原发性肺癌确诊后3个月内发病,PTE组与DVT组发病时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截止2014年7月, 49例VTE患者有31例(63.2%)死亡,12例(24.5%)存活,6例(12.2%)失访。49例VTE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9.5个月,其中PTE组为5.8个月,DVT组为15.2个月,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D-二聚体升高、IL-1升高、TNF升高、腺癌、Ⅲ~Ⅳ期的原发性肺癌患者并发VTE的风险增高,多在肺癌确诊后3个月内发现,临床症状多不典型,病死率较高,需要采取辅助检查进行早期诊治。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在鼻内镜下采用中鼻道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手术治疗复杂上颌窦良性病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采用中鼻道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手术治疗的复杂上颌窦良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内翻性乳头状瘤11例,真菌性上颌窦炎5例,出血坏死性息肉3例,复发性鼻息肉3例。术前均行CT或MRI检查。术中先处理鼻腔、其他鼻窦病变,通过中鼻道开放上颌窦口,再经过泪前隐窝入路清除上颌窦病变。结果术后通过换药、鼻腔冲洗
目的探讨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无创呼吸机进行序贯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发肺性脑病临床疗效和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AE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6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32例,应用BiPAP无创呼吸机序贯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PaO2、PaCO 2和SaO2;心率、呼吸频率和平均动脉压变化及两组患者主要
目的:临床观察枫蓼肠胃康合剂辅助治疗婴幼儿急性细菌性肠炎的疗效。方法:将92例急性细菌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试验组给予头孢克洛干混悬剂25 mg.kg-1.d-
目的观察枸地氯雷他定口服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治疗玫瑰糠疹的疗效。方法选择88例玫瑰糠疹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采用口服枸地氯雷他定联合NB-UVB照射,对照组43例口服枸地氯雷他定,两组均外用冰黄肤乐软膏。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痊愈率71.11%,有效率91.11%;对照组痊愈率51.16%,有效率69.77%,治疗组痊愈率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
目的观察α-硫辛酸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神经传导速度影响。方法选择9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降血糖综合干预、神经营养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α-硫辛酸治疗,600 mg/d,21 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采用肌电图仪测定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观察治疗前后外周神经病变症状(肢体疼痛、麻木、发热、发凉、感觉减
目的分析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的药物流行病学特征,提高对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特殊性的认识。方法对近4年来诊治的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患者中,怀疑药物为别嘌醇的有17例,抗癫痫药有4例,抗结核药3例,非甾体抗炎药4例。大多以皮疹(89.3%)或发热(85.7%)为首发症状,其次可出现肝功能损害(75.0%),可伴黏膜、眼、生殖器损害(53.6%),嗜酸粒细胞明显增高(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