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光武帝时期,“州牧”是中央政权外派到地方的官员,同时兼具中央和地方两种性质,这时的“州”并不是一级政区.虽然汉廷对各州牧的控制力度不一,但这个时期的“州牧”基本上能起到“拱卫中央”和“镇抚地方”的双重作用,即“州牧制”适应了光武帝统一战争的需要.建武十二年,在地方不稳定的情况下,改革“州牧制”可能会使局面更加恶化,同时这也不符合光武帝“谨慎务实”的处事风格.直至建武十八年,东汉政权平稳过渡之后,地方权力极大的“州牧制”和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需求相冲突,这最终促使光武帝“罢州牧,置刺史”.
“文本阅读”,即学生在问题清单的引导下对教师所提供的历史文本进行阅读、探究、解读与意义建构的过程.近些年,在英美等发达国家“文本阅读”的观念影响下,中国的历史教育研究与实践者开始了一系列历史阅读的探索,尝试将教学材料以“主题+多文本+问题清单”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供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探究,组织展开讨论与交流,并在此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历史思维与阅读素养,让学生真正成为历史知识的拥有者.
市舶司是宋元明时期掌管海外贸易的重要机构,其前身是唐代所设的市舶使,宋代是市舶司制度形成的重要时期,而广州市舶司则是两宋时期最为重要的市舶机构.研究认为,由于宋代广州市舶司的管理范围并非囿限于广州一地,商舶走私现象严重,而广州市舶司虽然有比较复杂的职掌设置,但是市舶官员的数量毕竟有限,所以市舶管理的地方运作其实颇有赖于各级地方官员的参与和配合.在宋代广南东路市舶贸易管理事务中,除了广州市舶司官员外,各级地方官员也在阅实舶货、对番舶提供帮助、接引护送番舶、对番舶进行抽税、禁防铜钱外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