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阐述高职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优势,学生心理危机的诱发因素及重点关注对象,提出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策略。
【关键词】辅导员 高职生 心理危
机干预 策略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5C-
0112-02
目前,高职生发生心理危机的人数比例不断增加,据统计,存在一定心理困惑及轻度心理障碍的高职生比例高达26%~30%。因经济困窘、情感困惑、人际关系紧张、学习压力、专业与兴趣不符等种种原因,高职生成为心理问题和引发心理危机的高发人群,甚至出现自杀或者犯罪等恶性事件。
一、心理危机与心理危机干预
所谓心理危机是指个体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无法应用个人能力解决的难题,这些难题给当事者在心理上造成了无法逾越的障碍,个体丧失了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内心世界的平衡被打破的一种状态。由于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进入一种失衡状态,这就是危机状态。
心理危机干预指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下的学生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使之最终战胜危机,重新适应生活。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让当事人学会应对危机和挫折的一般方法,以正面积极面对心理危机,能渡过眼前的危机及适应以后的生活。通过心理危机干预可以避免学生自伤或伤及他人,同时恢复心理平衡与生活动力。
二、高职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优势
高职辅导员直接从事学生管理工作,与学生联系紧密,具有对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独到优势。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
首先,高职辅导员往往是学生心理问题的较早发现者。高职辅导员处于学生工作的第一线,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多的现实,采用经常下宿舍了解情况、多和学生谈心、通过QQ群和学生聊天、建立收集信息制度、通过信息员了解学生心理情况等方式和手段,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做好心理健康教育。
其次,高职辅导员往往是学生心理问题的及时干预者。高职辅导员能及时获知学生心理危机的实际情况,及时关注并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将情况上报学院相关主管部门,为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对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提供相关资料,最大限度地将心理危机产生的严重后果降到最低。
最后,高职辅导员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监管者。在学生的心理危机得到暂时平复后,其实并不意味着危机结束,心理危机往往间隔一段时间还会复发。因此,建立和保持辅导员与心理障碍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与相互信任,不仅有利于学生恢复自信和减少对生活的绝望,同时有利于今后学生保持心理稳定和恢复正常生活,改善人际关系。高职辅导员还可以通过同班级同学的信息反馈,对问题学生保持关注。
三、学生心理危机的诱发因素及重点关注对象
(一)心理危机的诱发因素
目前,引起高职生心理危机的原因主要有:
1.经济困难。高职生中不少来自农村低保家庭和城镇低保家庭,贫困生比例在高职生比例中占35%以上,很多学生靠国家贷款求学,经济压力大,进入大学后在很多方面都比较自卑。部分贫困学生过于敏感,缺乏与人主动沟通交流的勇气与自信,性格比较孤僻。部分贫困生总觉得别人瞧不起自己,或者花了很多力气,却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成绩总是上不去,甚至做出比较极端的行为以引起别人的关注。
2.恋爱关系破裂。失恋可引起严重的痛苦和愤怒情绪,有的学生失恋后可能采取自残行动,或者把爱变成恨,攻击恋爱对象或所谓的“第三者”,造成人身伤害。
3.重要考试失败。对个人具有重要意义的考试失败也可能引起痛苦的情感体验,通常表现为不愿与人接触、总怀疑别人嘲笑自己,严重者甚至可能采取自杀行动。
此外,由于躯体性疾病引起的心理反应以及突然失去亲人或朋友的心理反应也会引起心理危机。
(二)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的重点对象
对发出警示讯号的学生,如半夜出现在宿舍楼顶或在校园乱逛;谈论过自杀并考虑过自杀方法,留下遗书或打听什么方式自杀没有痛苦,询问吃什么药、吃多少会死亡等;沉默寡言,呆坐麻木或言语中有特定含义令人费解;失眠严重,学习工作注意力极度不集中、食量变大;情绪突然烦躁激动,如大哭大叫,或情绪异常低落、恐惧等。出现以上情况的学生都应及时进行危机评估与干预。
四、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策略
在对高职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时,辅导员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做好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工作
首先,在日常教育中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危机意识和危机应对能力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品格。其次,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利用真实的案例教育学生。还可采取主题班会、安全教育课程等形式,讲解并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了解如何防止别人伤害自己和指导学生如果发现身边的人有自伤或他伤的可能性,不要承诺对此保密,应及时上报给辅导员,同时指导学生如何帮助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同学,学会表达关心的技巧和倾听方式。
(二)完善学生心理档案管理,深入了解学生
新生入学后,辅导员应重视学生心理普查,了解和排查学生的心理状况,将存在不同心理问题的学生分类并建立相应档案。例如,对于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父母离异或单亲家庭、人际关系差或严重人际障碍、学业困难、情感受挫、身体有残疾、对宗教哲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应给予定期关注,因为这些学生是潜在的心理危机高发群体。通过建立心理档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定期找这些学生谈话,或者通过QQ聊天,深入宿舍等方式及时了解他们生活和学习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充分发挥心理委员、班长的作用,让他们及时反馈相关信息给辅导员。
(三)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心理教育 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存在着不同的“焦点”,大一新生的心理问题集中在人际关系紧张、生活适应障碍等;情感困惑和就业问题则是困扰大二、大三学生的两大问题。应积极创设良好的寝室环境和学风,形成和谐的寝室氛围和积极向上的班集体风气,以环境塑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
应重点关注恋爱生、贫困生、单亲生和后进生四类特殊学生群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心理教育。对于恋爱生,可针对单恋、失恋、热恋学生群体,进行人生观、恋爱观教育,帮助其克服不正确心理。对经济困难的学生群体,进行自强自立教育,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如对那些家庭困难的学生,辅导员应积极帮助他们争取学校的勤工俭学岗位,以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并经常与特困学生谈话,鼓励他们自强自立,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对于单亲学生群体,主要以团队精神教育为主,帮助他们克服孤独、偏执心理。辅导员应多深入宿舍了解学生的实际困难,更为重要的是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摆脱自卑心理,让他们积极融入集体,积极参加班级活动。对学习困难学生群体,进行成才目标教育,帮助他们克服自暴自弃心理。辅导员应与这部分学生进行交谈和沟通,通过多种途径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并让成绩好的学生帮助成绩差的学生,即在学习方法和专业技能上给予帮助,从而提高学习困难群体学生学习兴趣。
(四)完善信息通报网络,建立预警机制
1.发挥心理委员的作用。每个班级必须安排一男一女两名心理委员,负责收集学生心理危机信息并及时上报。如笔者所知一女生因为人际交往障碍写下遗书,心理委员察觉到该女生言行举止有异常,第一时间进行安抚并报告辅导员,及时遏制了这一自杀事件的恶性发展。可见,设置心理委员并进行相关培训是必要且有效的。
2.配合学校、家庭做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危机干预的最佳时间是在事件发生24小时之后、72小时之前,辅导员必须在此时间内及时上报学院,为危机干预争取有利时机。辅导员应与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老师等专业人员保持密切的合作,提供心理危机学生的资料并咨询专业心理人员的意见和干预方法,遇到超出个人能力范围所能解决的问题,应适时、理智地转介给专业人士,以便行之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心理危机。同时,应与问题学生的家长保持联系,利用社会支持系统,帮助心理危机学生走出困境。如笔者所知一女生由于失恋,情绪低落,导致与宿舍同学关系不好,以致有放弃学业的念头和轻生的念头。辅导员发现后,首先与她谈话做心理辅导,并陪同她到学院心理咨询室请心理咨询师为她做心理辅导,同时耐心做好家长思想工作,请家长带她到大医院做心理治疗,指导班干邀请她参加集体活动,使她忘记失恋的痛苦,感受到集体的温暖。经过多方努力,该学生终于走出低谷,慢慢地能和同学很好地相处,避免了一起轻生悲剧的发生。
(五)建立对危机学生的跟踪机制
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中必须强化效果,由于心理危机往往具有反复性发作的特点,发生过心理危机的学生今后还有可能出现同样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辅导员应定期主动了解问题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并通过同班学生的情况反馈进行跟踪了解。
【参考文献】
[1]黄冬福.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探析[J].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07(2)
[2]陈伟辉.论对高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施方法的思考[J].新西部(下半月),2007(12)
[3]吕倜然,颜剑波,陈玉民.探析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J].新西部(下旬),2011(2)
【作者简介】赵晓兰(1980- ),女,北海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职生管理。
(责编 吴 筱)
【关键词】辅导员 高职生 心理危
机干预 策略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5C-
0112-02
目前,高职生发生心理危机的人数比例不断增加,据统计,存在一定心理困惑及轻度心理障碍的高职生比例高达26%~30%。因经济困窘、情感困惑、人际关系紧张、学习压力、专业与兴趣不符等种种原因,高职生成为心理问题和引发心理危机的高发人群,甚至出现自杀或者犯罪等恶性事件。
一、心理危机与心理危机干预
所谓心理危机是指个体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无法应用个人能力解决的难题,这些难题给当事者在心理上造成了无法逾越的障碍,个体丧失了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内心世界的平衡被打破的一种状态。由于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进入一种失衡状态,这就是危机状态。
心理危机干预指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下的学生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使之最终战胜危机,重新适应生活。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让当事人学会应对危机和挫折的一般方法,以正面积极面对心理危机,能渡过眼前的危机及适应以后的生活。通过心理危机干预可以避免学生自伤或伤及他人,同时恢复心理平衡与生活动力。
二、高职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优势
高职辅导员直接从事学生管理工作,与学生联系紧密,具有对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独到优势。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
首先,高职辅导员往往是学生心理问题的较早发现者。高职辅导员处于学生工作的第一线,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多的现实,采用经常下宿舍了解情况、多和学生谈心、通过QQ群和学生聊天、建立收集信息制度、通过信息员了解学生心理情况等方式和手段,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做好心理健康教育。
其次,高职辅导员往往是学生心理问题的及时干预者。高职辅导员能及时获知学生心理危机的实际情况,及时关注并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将情况上报学院相关主管部门,为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对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提供相关资料,最大限度地将心理危机产生的严重后果降到最低。
最后,高职辅导员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监管者。在学生的心理危机得到暂时平复后,其实并不意味着危机结束,心理危机往往间隔一段时间还会复发。因此,建立和保持辅导员与心理障碍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与相互信任,不仅有利于学生恢复自信和减少对生活的绝望,同时有利于今后学生保持心理稳定和恢复正常生活,改善人际关系。高职辅导员还可以通过同班级同学的信息反馈,对问题学生保持关注。
三、学生心理危机的诱发因素及重点关注对象
(一)心理危机的诱发因素
目前,引起高职生心理危机的原因主要有:
1.经济困难。高职生中不少来自农村低保家庭和城镇低保家庭,贫困生比例在高职生比例中占35%以上,很多学生靠国家贷款求学,经济压力大,进入大学后在很多方面都比较自卑。部分贫困学生过于敏感,缺乏与人主动沟通交流的勇气与自信,性格比较孤僻。部分贫困生总觉得别人瞧不起自己,或者花了很多力气,却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成绩总是上不去,甚至做出比较极端的行为以引起别人的关注。
2.恋爱关系破裂。失恋可引起严重的痛苦和愤怒情绪,有的学生失恋后可能采取自残行动,或者把爱变成恨,攻击恋爱对象或所谓的“第三者”,造成人身伤害。
3.重要考试失败。对个人具有重要意义的考试失败也可能引起痛苦的情感体验,通常表现为不愿与人接触、总怀疑别人嘲笑自己,严重者甚至可能采取自杀行动。
此外,由于躯体性疾病引起的心理反应以及突然失去亲人或朋友的心理反应也会引起心理危机。
(二)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的重点对象
对发出警示讯号的学生,如半夜出现在宿舍楼顶或在校园乱逛;谈论过自杀并考虑过自杀方法,留下遗书或打听什么方式自杀没有痛苦,询问吃什么药、吃多少会死亡等;沉默寡言,呆坐麻木或言语中有特定含义令人费解;失眠严重,学习工作注意力极度不集中、食量变大;情绪突然烦躁激动,如大哭大叫,或情绪异常低落、恐惧等。出现以上情况的学生都应及时进行危机评估与干预。
四、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策略
在对高职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时,辅导员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做好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工作
首先,在日常教育中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危机意识和危机应对能力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品格。其次,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利用真实的案例教育学生。还可采取主题班会、安全教育课程等形式,讲解并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了解如何防止别人伤害自己和指导学生如果发现身边的人有自伤或他伤的可能性,不要承诺对此保密,应及时上报给辅导员,同时指导学生如何帮助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同学,学会表达关心的技巧和倾听方式。
(二)完善学生心理档案管理,深入了解学生
新生入学后,辅导员应重视学生心理普查,了解和排查学生的心理状况,将存在不同心理问题的学生分类并建立相应档案。例如,对于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父母离异或单亲家庭、人际关系差或严重人际障碍、学业困难、情感受挫、身体有残疾、对宗教哲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应给予定期关注,因为这些学生是潜在的心理危机高发群体。通过建立心理档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定期找这些学生谈话,或者通过QQ聊天,深入宿舍等方式及时了解他们生活和学习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充分发挥心理委员、班长的作用,让他们及时反馈相关信息给辅导员。
(三)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心理教育 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存在着不同的“焦点”,大一新生的心理问题集中在人际关系紧张、生活适应障碍等;情感困惑和就业问题则是困扰大二、大三学生的两大问题。应积极创设良好的寝室环境和学风,形成和谐的寝室氛围和积极向上的班集体风气,以环境塑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
应重点关注恋爱生、贫困生、单亲生和后进生四类特殊学生群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心理教育。对于恋爱生,可针对单恋、失恋、热恋学生群体,进行人生观、恋爱观教育,帮助其克服不正确心理。对经济困难的学生群体,进行自强自立教育,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如对那些家庭困难的学生,辅导员应积极帮助他们争取学校的勤工俭学岗位,以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并经常与特困学生谈话,鼓励他们自强自立,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对于单亲学生群体,主要以团队精神教育为主,帮助他们克服孤独、偏执心理。辅导员应多深入宿舍了解学生的实际困难,更为重要的是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摆脱自卑心理,让他们积极融入集体,积极参加班级活动。对学习困难学生群体,进行成才目标教育,帮助他们克服自暴自弃心理。辅导员应与这部分学生进行交谈和沟通,通过多种途径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并让成绩好的学生帮助成绩差的学生,即在学习方法和专业技能上给予帮助,从而提高学习困难群体学生学习兴趣。
(四)完善信息通报网络,建立预警机制
1.发挥心理委员的作用。每个班级必须安排一男一女两名心理委员,负责收集学生心理危机信息并及时上报。如笔者所知一女生因为人际交往障碍写下遗书,心理委员察觉到该女生言行举止有异常,第一时间进行安抚并报告辅导员,及时遏制了这一自杀事件的恶性发展。可见,设置心理委员并进行相关培训是必要且有效的。
2.配合学校、家庭做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危机干预的最佳时间是在事件发生24小时之后、72小时之前,辅导员必须在此时间内及时上报学院,为危机干预争取有利时机。辅导员应与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老师等专业人员保持密切的合作,提供心理危机学生的资料并咨询专业心理人员的意见和干预方法,遇到超出个人能力范围所能解决的问题,应适时、理智地转介给专业人士,以便行之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心理危机。同时,应与问题学生的家长保持联系,利用社会支持系统,帮助心理危机学生走出困境。如笔者所知一女生由于失恋,情绪低落,导致与宿舍同学关系不好,以致有放弃学业的念头和轻生的念头。辅导员发现后,首先与她谈话做心理辅导,并陪同她到学院心理咨询室请心理咨询师为她做心理辅导,同时耐心做好家长思想工作,请家长带她到大医院做心理治疗,指导班干邀请她参加集体活动,使她忘记失恋的痛苦,感受到集体的温暖。经过多方努力,该学生终于走出低谷,慢慢地能和同学很好地相处,避免了一起轻生悲剧的发生。
(五)建立对危机学生的跟踪机制
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中必须强化效果,由于心理危机往往具有反复性发作的特点,发生过心理危机的学生今后还有可能出现同样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辅导员应定期主动了解问题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并通过同班学生的情况反馈进行跟踪了解。
【参考文献】
[1]黄冬福.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探析[J].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07(2)
[2]陈伟辉.论对高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施方法的思考[J].新西部(下半月),2007(12)
[3]吕倜然,颜剑波,陈玉民.探析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J].新西部(下旬),2011(2)
【作者简介】赵晓兰(1980- ),女,北海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职生管理。
(责编 吴 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