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课的“门道”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y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课看门道。这谁都知道。但我们和行家里手的差别就在于不知道何谓门道。
  不得道,入不了门,看课只算看了个热闹。
  和薛法根老师一起在重庆参加活动,法根的课引起了在场千余名教师极大的兴趣。其间有教师真诚询问:究竟该怎么看课,如何在课堂观摩中学习名师的教学经验呢?问题切中要害,全场寂静,等待法根语出惊人。
  法根露出狡黠的笑,如孩童一般。一同在场的祖庆闻听后,说:这个,你懂的,但是很难言说。是吧?
  法根点点头,道:我可以说清楚。
  此处应有掌声,掌声果然响起……
  法根说:大家看名师课例,都喜欢名师的艺术。我喜欢透过艺术看技术。不要以为技术就是低层次的,其实技术是艺术的支撑,是入门道的钥匙。而艺术属于个人,看了,学了,还是别人的,自己只有望洋兴叹的分。
  法根老师讲得好。祖庆老师代大家追问:怎样才能学到技术呢?
  法根说:你们要知道,我就告诉你们。
  掌声代表心声,再次热烈响起……
  法根说:第一就是模仿教学行为。看名师执教的效果那么好,你就要注意观察名师是怎么做的。例如贾志敏老师教孩子朗读,孩子读得很好。不少教师感叹是孩子会读书。其实“会读”就是贾老师教出来的。先让孩子读,读不好就停下来,教师范读,之后再让个别孩子试着读,最后全班再尝试读,不断调整,越读越好。好就是艺术呈现的结果,而这个过程就是技术。青年教师就要模仿这样的技术。什么地方最为体现教学艺术,最考验教学技术?就是那些孩子看上去懂,但不是很懂,讲不清楚的地方,教师就要简单、明了地教,教的水平有高低,技术有先进与落后,这就是差别了。看课,看到名师在什么地方教,用什么方法教,这是最关键的。
  祖庆老师说:就像刚才法根老师给我们展示的生词教学法,孩子学得那么好,我们要学的就是如何操作。这一点很实用。的确如此。苏教版《剪枝的学问》中,法根只选择了三个生字,不但教字形,还教书写,更在运用中教字义,妙不可言。而法根采用的方法却是听词串,辨析和提炼,理解与运用,就这么简单,却让课堂有艺术的简约美感。
  法根接着说:其次是扬长避短。学名师的课,最怕贪多求全,不顾自我。明明自己朗读水平差,非要朗读;明明自己表达能力不行,非要那样滴水不漏地念台词。与其这样,不如找准自己擅长的方面,凸现出来。看课,就要看到自己的长与短,从不同角度,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长处。
  看到自己,这才是看课的关键所在啊!所以,最好的学习方法是比较,最佳的比较结果是发现自我。
  法根说:还有一条是我指导青年教师进步的法宝——一课三磨。一节课,要在不同的班级里上,至少要有三次修改。这样的历练比任何方式都有效。看课,就要边看边想——该这么改进;什么是可以保留或必须执行的,什么是可以删除或者是必须割除的。看的过程就是选择、提炼、加工、重组的过程,这就比单纯看有意义得多。
  衣钵授毕,掌声雷动。
  有青年教师追问:如果我们都这样修炼,什么时候才能达到您的水平?全场哗笑。青年羞涩地补充问道:我的意思是,备出一节好课,您需要多长时间。
  会场成了“非常六加一”的现场。有的猜测三天,法根说:太累人,不堪重负。有的说一天,法根含笑摇头。有的说半个小时,法根笑而不答。最后他缓缓说:如果你坚持这样锤炼自我,一篇课文看过三遍,基本就心中有数了。基本框架的确定,三遍足矣。当然,要把课做细,做周到,那还是要时常琢磨、不断斟酌的。入了门,行动自如,快慢自由,你会懂的。
其他文献
我不是教育家,无法对教育真谛作出深邃解读,但作为一名在讲台上站了二十余年的普通教师、一名孩子的家长,我越来越坚信:自己拥有一颗柔软心灵、一种宽容情怀、一脸明媚笑容,可以为孩子的健康人生打下鲜亮底色,增光添彩。  教师的工作,有时候很单纯,可有时候又是难以简单,更让人无法忽视。看起来它只是在孩子某段人生底色上抹上一种色彩而已,可这抹色彩是冷色抑或是暖色,有时就决定了孩子人生旅程的底色色调。  那么,
摘要: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衍生出各式各样的新奇科技,在此类背景下,涉及数据的结构形态和内部容量都发生了系统性的变化结果,这种种迹象都验证着大数据时代到来的事实。为了确保日后能够更加科学人性化地迎合计算机信息处理需求,针对不同工作提供标准化的技术辅助条件,有关技术人员须基于大数据时代特征展开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应用的深入性研究工作,进一步确保为社会整体持续性进步,提供可靠的推动力。笔者
语文教改的呼声由来已久,而且争论不断,焦点主要集中在两方面。教材方面:从金庸的武侠小说《雪山飞狐》《天龙八部》写进中学读本,到鲁迅的《一件小事》《祝福》《药》和朱自
美国学者玛丽·罗(Mary Rowe)和其他研究者的研究显示,教师适度的等待,可以产生如下教学效果:1.学生回答的长度和质量增加。2.学习慢的同学有更多的参与。3.学生使用更多证据支持论断。4.更多的高级思维反应。  等待是一种教学智慧,更是一种教学境界。  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学《新型玻璃》时,请一位女同学读第一段。学生在读“警察马上赶来,抓住了一个划破玻璃企图盗窃展品的犯罪嫌疑人”这句时,把句子
一次,一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来本地讲学,讲学结束后的互动环节,特级教师向与会的老师提问: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结果,诺大的会场鸦雀无声,没有一位教师站起来回答问题,活动一时陷入冷场。而教师的沉默,恰恰也成为这位特级教师所要阐述问题的理据,即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严重缺失的问题。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对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不可能不知道,即使不能完全准确地回答这个问题,至少能够说出自己的
我是一名语文老师。我有一个梦想:让每个学生喜欢读书,快快乐乐地读书。这里的读书,指的是读课外书。  我常常想,每天只让孩子们面对一位语文老师,读一本语文课本,所得十分有限,“提高语文素养”也只是一句空话。读大量的课外书,孩子们能像蜜蜂采蜜一样,从百花中汲取丰富的营养,酿出最好的花蜜。读中外名作,相当于聘请了中外文学大师当孩子们的老师,语文教学中的不足,也能得到弥补。  我会腾出时间,让学生有读书的
前些时日,学校开展了“古诗文教学研究”公开课。A教师在确定课题后,虚心地请教了几位语文教师,他们颇为诚恳地为A教师出谋划策,提了不少想法与建议。对此,A教师莫衷一是,不知该听谁的好,于是将建议全部糅合进了自己的教学设计。基本功扎实的A教师揣着“集体智慧的结晶”走上了讲台,教学流程清晰不乱,环环相扣,然而整堂课平铺直叙,毫无波澜起伏,看不见学生学习的生长点。课后,A教师遗憾地说:“真正属于自己的某些
现在课堂上都追求高效,希望用较少的时间取得满意的效果。很多时候,我们看到教师在很短的时间里让学生把某项知识学会了、弄懂了,也就是说教学效率高了,但学生的兴趣却没有了。  如教学某个汉字,大部分教师都是领着学生读几遍,让学生跟着自己写几遍,难写的地方提醒学生注意,用不了几分钟,这个汉字学生也就会读、会写了,教学可谓高效,教学手段可谓简洁。而有的教师则从字理的角度分析这个字形,让学生知道这个字这样写的
一直以来,我认为撒谎是很不道德的行为,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学生撒谎,我总会穷追不舍,刨根问到底。若查明真相,对待撒谎学生常会横眉冷对,严厉指责,让其在全班学生面前检讨等。但如此费神费力的追查、批评、警告难见收效。现在,我采用了新的策略,使教育教学工作得到了顺利开展。  一、遇到撒谎,适当装糊涂  哪些学生会撒谎,在什么情况下学生可能会撒谎,与学生相处的时间长了,教师往往能给出基本正确的判断。有一次,
花园与田园,均为植物生长的园子,但细细品来,却又各具韵味。  花园之美,在于孕育芬芳,在于绽放美丽。因此,姹紫嫣红、芳香四溢,是花园的应有之义;散发花儿的芳香,引来蝴蝶的蹁跹,是花园的应有担当。  田园,没有绚丽之色彩,没有花香之浓郁;它无法吸引蝴蝶舞蹈,就连供蜜蜂劳作的空间也很狭小。但田园亦有田园之道。田园之道在于畦田间草,浇水施肥;在于精耕细作,剪枝修叶;在于春种秋收,生生不息。正因为如此,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