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前安全官员泄密案回顾

来源 :北京档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573346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台湾岛内外传媒的报道,二〇〇七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晚,台湾“国安局”前副处长、退役上校萧台福因撰写《情报生涯三十年》一书并交付时英出版社出版发行而被指控泄密。
  二〇〇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早八时,台北地检署检察官章京文等八人以涉及“国安机密”之外的泄密案为由,要求搜索时英出版社。检方人员在现场抄走十七本书,清查电脑资料、影印资料,并同步搜索发行商。历经两小时搜索与说明后,检调人员离去。时英出版社发行人吴心健赶紧和萧台福联系,才知道在同一时间,萧台福家里也被搜索,电脑里的所有底稿都被带走,过程中还有疑似“国安人员”动手搜索。检方在搜索现场发出传票,要求萧台福到案说明。
  萧台福与吴心健在国民党籍“立委”雷倩陪同下,在“立法院”举行了记者会。萧台福表示,自己于二〇〇五年九月提出退休申请,安全局却在十月将他的教材列为机密,他完全不知情,而且这些教材是他从无到有以十年时间自己撰写的,他在使用自己的东西。萧台福坦承,自己知道情报人员应该将工作所知带到坟墓,但那仅限于工作中所知的机密,出版自己过去亲自撰写所累积下来的教材,而且是受训人员所使用的教材,本来就不涉及机密。萧台福还声明说,自己将书稿写完,以存证信函将该书内容寄送“国安局”,询问其中内容是否有涉及机密,该局在答复中说里面有涉及机密的地方,希望能够面谈。 萧台福跟局方回复说,希望局方以书面文字方式,说明哪些部分要修改,这样才不会影响到出版。结果该局发了第二封信,措辞相当不客气,强调该书中引用了很多内部行政法规以及书中第三篇《情报工作实务—情报布建》已被核定为机密教材,并表示将会依法追究。萧台福强调自己绝无泄密,如果真有不能透漏的情报,“国安局”应该“明文指证”,而不是以“思维泄密”含糊带过而被控泄密。他认为自己会遭“國安局”指控,应该是涉及政治因素,“大概是挑战了长官的尊严”,而且他出书可能是“打破禁忌”,因为这些内容五十年来都没人去谈;也有可能是书中提到“陈水扁女婿赵建铭人脉结识的手法可以作为情报工作正面教材等敏感话题”。
  但是,萧台福的说词未被检方接受,检察官经比对“国安局”内部行政规则后认为,萧台福新书揭露的“布建信息”属于机密,谕令萧台福以五十万元交保,限制住居。
  此案发生在民进党执政期间,在岛内引起很大争议。《中国时报》社论认为“此举简直让人感到惊惧—— 一个已经在台湾消逝二十多年的恶行,竟就在这么不经意间悄悄复活了!” 社论认为,有必要再强调一次:任何涉及公共利益的资讯,是属于人民的,不属于当局的,什么是行政机密,不是情治单位、甚至检警有资格片面裁定的,最起码应该交由“司法”裁定的。而“宪法”所保障的人民言论出版自由,不是写在“宪法”里供观赏用的,它具体保障的是人民权利,所规范的是行政机关的作为,因为唯一能侵犯人民言论出版自由的,就是行政机关。
  据完整读过《情报生涯三十年》全书的台湾情治圈人士认为,书中内容几乎没有机密可言;萧台福被捕的真正原因,应该是他谈及“国安局”部分军职首长的作风问题。他批评部分军职首长不脱“粗人”习性,把领导“国安局”当作带兵,上任后到各单位视察业务,就是不分青红皂白先把人骂一顿“立威”。他批评这种态度或许可以带新兵,但在“国安局”的同仁大多是受过高深教育、工作多年的老情报面前胡乱开口,对未来的领导统御实在没有什么好处。虽然萧台福认为其书中提到的情报布建等内容是他个人的研究心得,但国安局则认为情报工作方法与成果,是全体人员共同努力累积而成,非属个人成就。
  最终,在此案起诉近三年后,于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五日判决,判处萧台福有期徒刑一年两个月。台湾当局的“最高法院”判决书指出,萧台福任职“国安局”长达三十年,退休前担任该部门第一处副处长五年多,负责海外情报合作、情报组织布建、情报搜集等工作,同时也是“国安局”安全干部训练“布建总论”课程的教材编写人及讲授教官。该书出版前萧台福曾请“国安局”审查底稿,“国安局”即发函萧台福,告知书内涉及多项 “国安局”已奉核定的机密,请他勿公开发行。但《情报生涯三十年》于二〇〇七年十一月出版发行。书中内容,将有利它地,有损台湾的情报搜集、研判及处理运用能力,降低布建对象对台湾的信任。
其他文献
据台湾《经济日报》等当地新闻媒体报道,台湾开放大陆游客观光半年来,除了阿里山、日月潭、太鲁阁、台北故宫等地有络绎不绝的人潮,位于台北市的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及党史馆,也“意外”成为热门的参观景点,仅党史馆预估应有上千人次的大陆游客参观。  党史馆现设在位于中山南路十一号的国民党旧中央党部(现为张荣发基金会)的六层楼上。据该馆主任邵铭煌介绍说:“党史馆于一九三〇年五月一日在南京成立。这里收藏的档案总数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如何发挥档案的独特作用促进社会和谐、为本地区的科学发展服务?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乡在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方面的某些做法很值得借鉴。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首都的城市建设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人文、宜居环境也得到很大改善。近十年来,按照首都城市绿化的远景规划,北京三环、四环周边地区的绿化隔离带已形成规模,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使北京这座文明古城焕发了勃勃生机。  丰台区卢沟桥乡大
1950年10月3日,新中国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在北京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刘少奇出席了开学典礼。  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北方大学和华北大学。中共中央政治局1949年12月11日做出决定,以华北大学为基础,合并中国政法大学,从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抽调部分干部成立中国人民大学。1950年10月3日,中国人民大学正式成立,成为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是以教育科技创新为业务的高水平国际化创新平台,是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的桥头堡。该中心的核心使命是推进互联网时代教育公共服务从数字化转型到智能化;基于大数据,用“互联网 ”的思路助力教育深化综合改革;构建智能教育公共服务新模式;支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的中国教育梦实现。余胜泉教授作为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做了许多开创性的
专家点评:  人类社会保存社会记忆承传文明薪火,离不开档案图书资料等在整个文献的大家族中,档案又处于本源的地位,因而就更为珍贵因为档案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第一手的原始的记录本文的主人公刘申宁讲得好,档案第一,书籍第二,古玩第三!类似的话语由一位档案学者讲出,人们不会感到惊奇,而出自一位业余收藏家之口,则令人感动和称道,这更可信,它完全是主人公多年来觅宝探宝用宝的真切体会  本文给我们的另一个启发是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既掌握文件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具备深厚文化历史功底和较强行业业务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中高端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和迫切。人才的成长规律和高等专业教育的规律决定了文件档案管理复合型应用型中高端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应当依靠高等学校举办的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为此,我国应尽快创建文件档案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本文探讨了我国举办这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必要性和可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要发展,就要搞清楚什么叫发展,为什么要发展,怎样发展。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阐述明确回答了这些问题,为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指导方针和重大战略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用科学发展的思想来指导工作,推动全区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体到档案工作,朝阳区档案局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今年及今后的几年中,重点做好以下六大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服
问题的提出  2018年4月13日,我国教育部发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力主推进“互联网 教育”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其中指出:“要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以及“以信息化引领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全新教育生态,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近年来,北京101中学教育集团也在着力探索
【摘 要】大数据、可视化、智能分析……这些信息时代的新技术冲击着我们的认知,在领略飞奔的技术的同时感觉既熟悉又茫然。本文以制作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交互型可视化数据报告为例,尝试从技术实现和教学策略角度阐述信息技术教学中对数据分析内容的探究。  【关键词】数据分析;可视化;大数据;Power Bi  【中图分类号】43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20)011-076-0
朱华,1967年出生,北京科技职业学院特殊艺术学院院长、参奥轮椅乐团团长、和谐中国网艺术中心主任,国家二级演奏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会员。曾获得全国第三届特奥会优秀工作者、全国自强模范(部级劳模)、中华爱国之星、北京市创业青年首都贡献奖金奖、中央电视台“赢在中国”108强等三十余项荣誉,受到了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提起朱华,大家可能还不熟悉,但是说起2008年北京残奥会